一水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被开除党籍
来源:东莞市纪检监察网 ;北极星水处理网
日前,经东莞市委批准,东莞市纪委监委对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尹锦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尹锦容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宴请;违背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权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低价购房;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尹锦容严重违反党的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东莞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东莞市委批准,决定给予尹锦容开除党籍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 END ——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马军院士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12月5日上午 8:25—8:35 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8:35—9:10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9:10—9:35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9:35—10:00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0:00—10:10 茶歇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0:10—10:35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10:35—11:00
报告题目:格兰富全新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
报告人: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贺煜东; 人物介绍:格兰富工业水处理团队资深应用工程师,十余年水处理行业背景,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专家
11:00—11:25
11:25—12:00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2月5日12:00—13:30 午餐
12月5日下午
主持人:黄瑾/ Jin Huang
13:30—13:55
13:55—14:20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14:45—15:10
报告题目: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 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深耕水处理行业三十余年,主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合成,膜分离理论基础研究,水处理工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
现任日东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专业团队,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饮用水提标改造等多个领域,主导推动了多项成功案例。
15:20—15:45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15:45—16:10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16:10—16:35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马念 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与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和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 和 0.1880 KgCO2/m3 。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或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 and 0.1880 KgCO2/m3 ,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 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16:35—17:00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17:00—17:30
徐祖信 院士 报告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以《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为主题分享精彩观点。她表示,雨污同治才能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和防洪安全,建设和完善雨水污水管网,消除排水管网空白区,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雨水排放能力,是雨污同治的首要任务,真正做到雨水、污水两个管网健康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表示: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主要问题是排水管网混接、错接、破损、混流。水环境治理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解决好管网问题,水环境治理才能见到实效。
徐祖信院士的报告主题为“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她表示,城市水环境治理进入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雨水管道已成为多源多态污染物重要的“汇”和“源”。徐祖信院士指出,混错接和破损调查是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的基础工作,基于特征污染的荧光光谱可以分析雨水干管检查井混接问题,基于水位和水量分析可以检测雨水管网破损情况,基于水动力和水质迁移转化可以分析污水管网破损情况。随后,徐院士介绍了雨季冲击性多源复合污染导致的河流水质风险,并强调控制雨季溢流污染的关键就是雨污混接改造,强调实时水质监测、沉积污染治理和氧化协同快速絮凝强化分离工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徐祖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从意大利罗马大学工学院学成回国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局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海南六水共治技术总师,云南大理水资源保护首席专家,联合国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有关项目咨询专家。徐祖信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提出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系统耦合治理”的技术思想,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担任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组组长,在苏州河水环境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国内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用成效显著,在中国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会 议 负 责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孙磊 13702113519
17亿!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预中标/中铁、铁建、中交、电建中标200亿大工程!
水业嘉年华 污水资源化利用 2024年11月24日 00:00
17亿!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预中标
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北极星环保网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中铁、铁建、中交、电建中标200亿大工程!
来源 : 超级建筑
126亿:郑州市金水区城市更新综合开发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项目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共分为六个子项目,分别为黄庄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302仓库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科创智慧综合体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兴达路街道办事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尚璞观邸建设项目、丽悦上苑建设项目。
合作模式:本项目采用“城市·合伙人+EPC+O”的模式投资建设。
合同估算价:约1263785.95万元
合作期限:资金合作期限为5年。
中标信息
第一名: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牵头人)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
中交二公局中原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
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
中管世纪能源管理(河南)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
投标报价(元)/投标费率(%):
勘察设计费率65%
建筑安装工程费率99.50%
47亿:新建杭州至温州铁路义乌至温州段温州南动车运用所及浙南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中心盖板工程项目
建设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1.温州南动车运用所工程
①新建温州南动车运用所一处,近期设8线检查库、32条存车线,远期再预留4线检查库、14条存车线设置条件。
②新建温州南动车所动走线工程,动车走行线共6.101单线km,D1走行线D1DK0+000~D1DK3+358.275,线路长3.358单线km;D2走行线D2DK0+000~D2DK2+743.733,线路长2.743单线km。
③动车所远期预留存车场工程,盖下远期预留 14 条存车线的路基、场坪及桥涵工程。
2.浙南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中心盖板工程
动车所盖板工程总面积 647358 平方米(含天井),目前一期约492280平方米。下部为温州南动车运用所。
中标信息
WZDCSTJ-1标
第一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评标价:218890.2883(万元)
WZDCSTJ-2标
第一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评标价:333971.9185(万元)
WZDCSQD标
第一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评标价:6559.4363(万元)
WZDCSRD标
第一名:通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评标价:10650.4468(万元)
WZDCSJL-1标
第一名: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评标价:1988.0(万元)
WZDCSJL-2标
第一名:铁四院(湖北)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评标价:2871.0(万元)
官渡高端制造产教融合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结果公告
中标信息
中标人名称:牵头人:河南华中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1: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2:上海申建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3:河南屹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4:中电建建工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5:中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6: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标价格(单位:%):99.83
工期:设计周期:90 日历天;施工工期:720 日历天。
24亿:新建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高速铁路站前工程PLZZQ-1、PLZZQ-9标段施工总价承包
中标信息
PLZZQ-1标段
中标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铁建投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联合体
投标报价(元):1459535218
PLZZQ-9标段
中标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投标报价(元):978088521
祝贺中标单位,你公司中标了吗?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刚刚,正厅级干部被逮捕!
来源 : 建筑管理
▼关注建筑管理,获取全国最新建筑政策
11月22日,最高检通报3名厅官被逮捕,均涉工程领域贪污腐败:
-
贵州省国资委原党委书记、主任汤向前(正厅级)被逮捕(为他人在项目承接、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
-
青海省海东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魏成玉(副厅级)被逮捕(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
-
青海省海东市委原常委、互助县委原书记强建海(副厅级)被逮捕(违规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
贵州省国资委原党委书记、主任汤向前(正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贵州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日前,毕节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汤向前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汤向前资料图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年5月10日消息,汤向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年10月28日消息,汤向前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通报称,汤向前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痴迷风水、搞迷信活动;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违背组织原则,瞒报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规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并收受他人财物;廉洁底线失守,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贪婪腐化,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接、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汤向前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贵州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贵州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汤向前开除党籍处分;由贵州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公开信息显示,汤向前,汉族,1966年5月出生,1988年9月参加工作,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历任贵州省榕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黔西南州委常委、副州长,黔西南州委副书记等职。
2015年,汤向前任黔西南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2016年任贵州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2017年任贵州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2019年任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2023年1月,汤向前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保留正厅长级),后于2024年3月转岗贵州省农科院党委书记。
青海省海东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魏成玉(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青海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魏成玉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魏成玉资料图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年5月16日消息,魏成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年11月13日消息,魏成玉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通报称,魏成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权力观扭曲,与商人老板暗通款曲,托人跑官要官,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贪奢享乐,溺爱纵容家人,长期借用私营企业主豪华车辆供自己和家人使用;违背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把公权力当作敛财纳贿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魏成玉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共青海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青海省委批准,决定给予魏成玉开除党籍处分;由青海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公开简历显示,魏成玉,土族,中共党员,1971年2月出生,青海互助人,1993年参加工作,1999年入党,大学学历,历史专业。他长期在西宁市工作,历任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大通县县长等职,2021年6月任海东市副市长。
青海省海东市委原常委、互助县委原书记强建海(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青海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强建海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强建海资料图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年8月12日消息,强建海主动投案,接受审查和调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年11月17日消息,强建海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通报称,强建海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长期担任部门、地区“一把手”期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带头违规吃喝,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通过打麻将敛财;违背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规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把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强建海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共青海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青海省委批准,决定给予强建海开除党籍处分;由青海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公开资料显示,强建海出生于1969年5月,陕西子长人,曾在西宁工作多年,担任过西宁市城东区委常委、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西宁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西宁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西宁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2020年4月,强建海任西宁市城中区委书记。2021年6月,他调任海东市委常委、互助县委书记。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关闭
中央释放清晰信号:15万亿市场开启,节能环保产业迎来“黄金期”!|水圈
水业嘉年华 水环境生态圈 2024年11月24日 00:00
中央释放清晰信号:15万亿市场开启,节能环保产业迎来“黄金期”!|水圈
来源 : 环保水圈 2024年11月23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境经济杂志 ,作者雷英杰
传统水质检测如何做到更即时便携?有没有只需要一滴水就能检测的新工艺?
|
15万亿元,一个大市场已然开启。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政策导向明确、影响深远。
未来6年产值实现50%左右的增长
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产值约4.5万亿元,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涌现出7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进入“十三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12月发布《“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左右。
期间,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数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两会召开推迟了两个多月,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报告。即便如此,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明确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2021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8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未发布国家层面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直到此次《意见》的出台,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的目标。
和君咨询等机构预测分析,从8万亿元增长到1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要在未来6年的时间里增长50%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大概在7% 左右。
“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十四五’末、‘十五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还将持续上升,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马辉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说道。
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资深合伙人杨宁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表示:“当2030年达成规模发展目标时,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将接近10%,届时节能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受益的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其中,节能产业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环保产业包括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延续了上述分类。不难看出,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行业众多,这些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就推动节能产业发展而言,工业领域潜力最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均是高耗能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国家围绕节能领域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节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
“当前,节能重点不再是单纯的能源节约,而是转变为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基础的能源效率提升。”杨宁向记者分析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节能装备制造、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将是节能产业的增长点。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意见》提出,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目前,很多终端消费品开始强调使用再生料的比例,这使得再生资源利用成为一条新赛道。
此外, 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将推动废旧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走向更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而这也同时催生了一个超万亿级的新风口。
值得关注的是,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
环保产业方面,受益于近些年环保相关法律、政策的密集出台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继实施,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预计“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
就推动节能产业发展而言,工业领域潜力最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雷英杰摄
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的过程中必将带来长达数十年的主题投资机会和超出想象的广阔市场。在这条15万亿的赛道上,荆棘密布,充满竞争与挑战,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主体,企业该如何把握新一轮产业机遇?
“企业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北京暮辰恒新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王佳林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更多依赖于持续的科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本身,而是要更多引入数智能力。可以预见,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支持下,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更智能、更快捷、更精准。
马辉持有相似观点。他也认为,企业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数智化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探索丰富应用场景,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新时代需求下,绿色低碳、数智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马辉表示,企业要转变观念,把握发展节奏,调整角色定位,迭代升级战略布局,既要“站高位谋全局”,也要“找准坐标谋发展”,这个过程考验的就是企业求新求变的勇气和定力。
对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强化内功修炼,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包括:坚守长期价值,培育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服务能力;强化专业能力,实现技术产品化跃升,促进差异化发展;提升精益化运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二是深入调研海外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制定“出海”计划,通过调整产品和服务以适应海外需求,开辟新蓝海。
深入研究149家环保上市公司财报,我们看到的5个现状与挑战
固废观察 2024年11月23日 17:03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山产业评论 ,作者青山研究院
这是一份基于中国环保上市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的行业分析。在过去的半月时间里,青山研究院对149家环保(或主营为环保)企业的年报做了深度分析,同时我们还对部分企业家和高管人群做了深度的访谈。
在对中国环保行业发展的研究中,青山研究院始终保持与业内企业家、创业者以及资深从业者的高频与深入交流,共同客观分析当前的现状与挑战,力求呈现行业的真实面貌。
在这篇分析文章中,没有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名,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把所有不同赛道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放在一张表上进行排名,不是容易的事儿,更不是这篇文章要做的事儿。不过,我们会把整体的关键数据呈现给大家。
本次样本研究数据显示:
环保国企前10名营收合计达596亿元,净利润125亿元;
环保民企前10名营收高达853亿元,净利润却仅为74亿元。
此20家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占149家企业净利润总额的77%。
此外,43家环保上市公司进入亏损状态。亏损前10名的环保企业总亏损高达36亿元,其中包括5家国企(亏损17亿元)和5家民企(亏损19亿元)。
财报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行业数据的现实,更透露出多数环保企业面临的深层困境。这些困境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难题,更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关键节点。
本次专题研究所产出的内容分为上下两篇。本文为上篇,聚焦剖析与呈现现状与挑战。
说明:本文选取了深沪两市149家以环保为主业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含水、固、气、土专业领域的公司,也包含业务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型公司,企业属性包含国企和民企,样本在营收、利润以及市值等数据维度均具有代表性。
国企的现状与挑战
优质资产助力生存
增长模式亟待突破
基于2024年第三季度149家环保上市公司的财报分析,国有环保企业依然是行业中的“稳定器”。
这些企业凭借运营类资产的优势,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污水处理、固废管理等项目中,国企为环保行业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份稳健背后,也逐渐显露出增长瓶颈——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资产收益已无法持续支撑未来的增长,国企要想保持长远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拓宽视野、积极创新。
从财报分析来看,国企的抗压能力主要源于其现金流的稳定性,但近年来随着环保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竞争,资产同质化的问题愈加明显。
举例来说,某大型污水处理国企依托多年积累的项目资源稳步增长,过去财报显示了不错的利润表现。然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报告中,净利润增速逐渐趋缓,这正是传统资产收益走向瓶颈的信号。
这些运营项目本身的盈利空间有限,加之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同类型项目利润空间压缩,这些都对国企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次研究显示,当前环境下,除了对新业务拓展的关注,如何有效整合和提效现有的优质存量资产也显得极为必要。相比寻求外部增长,国企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存量资产的运营效率,能更快速地实现收益提升。
一些国企正逐步梳理现有项目,集中资源于具有较高产出的优质资产,淘汰低效资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营效益最大化。这种整合不仅减少了资源分散带来的管理难度,还可以集中资金与技术支持,形成稳定的盈利来源。
另一方面,提效成为国企进一步挖掘存量资产价值的关键路径。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传统项目的管理效率,在水处理和固废管理等业务中,导入智能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不仅降低了日常运营成本,也显著提高了资产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这种存量资产的提效升级,使得国企可以在不增加新资产投入的情况下提升整体效益,为后续的市场竞争积蓄力量。这种“内生式”增长路径,为国企在环保行业的新阶段中保持稳定和竞争力提供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尽管政策调整未直接带来显著的盈利增长,但国企在资源禀赋和市场定位上,具备挖掘新业务的基础。
例如,一些国企正逐步探索环境数据管理、智能监测等高附加值服务,通过拓展核心业务应用,延伸至精细化的环境管理领域。这种从传统项目向新型服务的过渡,使国企能够在当前竞争格局中寻求差异化突破,以提升整体收益的稳定性。
此外,从融资角度看,国企的现金流和信用评级优势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资金基础。财报显示,部分国企通过绿色债券等渠道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发展创新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然而,在创新项目的资金分配上,国企表现出了较为保守的特点,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前沿业务上的灵活性,也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未来,若能进一步提升在资本配置上的灵活性,国企有望在创新业务的竞争中大大提升反应速度和市场优势。
总体而言,国企的“稳”与“进”之间存在张力,也蕴藏着机遇。在现有资产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度理解,探索高附加值的业务模式,国企有望在未来的环保行业中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正如部分成功试点的企业所展现的,国企不乏突破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将稳健优势转化为创新动力,实现收入模式和管理结构的优化调整。
民企的现状与挑战
“卧床不起”的增长
“薄如蝉翼”的利润
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清楚地表明,民营环保企业正面临着业务增长和利润空间的双重压力。过去,凭借市场敏锐度和灵活性,民企在环保行业中逐步扎稳脚跟,但市场变化的加速让许多民企陷入了“疲于奔命”的状态。
财报显示,不少民企的收入增长已连续三年放缓,而利润也被挤压到“薄如蝉翼”的地步,这让不少企业感到前路漫漫,如何持续创新并提升竞争力成为棘手的难题。
一位民企高管在业绩会上坦言:“增速下降、利润受限,我们面前摆满了‘天花板’。”以一家专注水处理的知名民企为例,这家公司在技术创新上一直不遗余力,过去几年通过市场新拓展和技术升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然而,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订单增量出现下滑,利润率也因竞争激烈而下降。这并非个例。行业中,类似的情况逐渐普遍化,市场饱和、政策扶持减少、新增需求下降,使民企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利润率的持续走低成为另一大挑战。环保行业的利润率本就不高,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民企为了争夺市场不得不降价接单。这种价格战虽可拉近客户距离,但同时也压缩了原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
某家固废处理民企的财报数据显示,由于频繁降价,其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55%。在竞争面前,过度压缩利润已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财报里的利润数字,几乎可以看作是企业在价格战中的“战损”。
更为棘手的是,创新投入也在这种内外夹击下遭遇瓶颈。民企虽有意愿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现实中由于资金和人力限制,创新的步伐显得相对迟缓。
财报显示,不少民企的研发费用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部分企业甚至在关键技术上“减速前行”。譬如,有些企业试图在智慧水务、自动化废物处理等领域开辟新市场,但由于投入不足,这些项目进展缓慢,尚未形成显著的市场优势。
面临增长乏力和创新受限的双重压力,不少民企正努力寻找突围路径,但路漫漫,依然充满挑战。
第三季度财报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体现出民企在“成本之上,增长之下”的困境中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未来,如何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合理布局市场、强化服务差异化,将决定民企能否在环保行业的激烈竞逐中保持一席之地。
混改企业的现状与挑战
历史包袱缠身
调整与转型之路步履维艰
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多数混合所有制环保企业在调整和转型中步履维艰。混改初期,大家都期待这些企业能够释放出更高的市场活力,但现实却没有那么乐观。
大多数混改企业肩负着过往积累的历史包袱,内部架构复杂,战略方向模糊,导致它们在市场中“左支右绌”。财报一摊开,数字间透出的似乎是一幅“背着包袱上路”的景象,企业发展陷入了资源消耗而未见成效的循环。
以一家在固废处理领域混改较早的企业为例,几年前的改革让它获得了资本支持,员工持股等机制也曾一度提振了公司士气。然而,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收入小幅增长,公司的净利润却几乎没有变化。这一现象的背后,正是其运营成本不断攀升、部门协作不畅的结构性问题。
这家公司在新的市场中没能灵活调整业务,因内部决策链较长、流程复杂,未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市场机会错失、项目推进受阻等问题,在这家公司的季度报告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财报还可以看出,不少混改企业的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处于调整“过渡期”。一方面,它们希望在市场化中找准位置,摆脱过去的“政策依赖”;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利益格局复杂,改革举措往往难以推行,资源投入显得“力不从心”。
以某资源回收企业为例,近几年一直计划将业务拓展至下游市场,试图构建全产业链布局。然而,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由于内部资源分配问题,公司的相关业务尚未落地,财务上反映出“投入无产出”的困境。这种“想做却做不了”的情况在混改企业中普遍存在。
另外,在青山研究院的调研和访谈中,我么还看到了混改企业在资源整合上的难题。许多混改企业拥有相对多元的业务板块,但由于各板块之间协作有限,难以形成“1+1>2”的效应。内部沟通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复杂性,直接影响了它们的资源整合效率。
一些混改企业的财报显示,尽管总收入呈现增长,但因板块间缺乏有效协作,盈利能力并未同步提升,甚至部分项目出现了相互制约的情况。这种“内耗”进一步拖慢了企业的改革进程,使得“混改”这一战略目标难以真正落地。
面对这样的局面,混改企业的突破口在于如何有效减负,理顺内部机制。某些企业在财报中也给出了应对措施,比如建立更加契合业务特点的管理架构、精简决策流程,以期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但这种结构调整往往需要时间,并且在利益格局未完全调整的情况下,也可能面临内部的反弹和磨合。
可以说,混改企业的财报中,映射出的正是它们在改革路上的艰难探索,这种调整不仅仅是管理结构的改变,更是对企业文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定位的一次全方位校准。
总体来看,第三季度的财报为混改企业的发展现状提供了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在复杂环境中前行的不易。
未来,混改企业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需求,找到适合自身的增长模式。对它们而言,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捷径,而是一条充满考验的长路。
退市潮暗流涌动
资本市场寒意渐浓
部分环保企业面临生存考验
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还透露出了环保行业中的一股隐忧:退市潮的暗流正在涌动。
综合近三年的财报数据,保守估计超过7家环保企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面临较大退市风险,这一现象让人不禁反思,资本市场对环保行业的厚爱正逐渐冷却。
曾经因为政策红利和市场热度,这些企业顺利上市,迎来了融资与发展的高峰期,而如今在财务表现不尽人意的背景下,貌似一切都在急转直下。
某家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亏损的污水处理企业便是这种状况的典型代表。几年前,这家公司因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扩展迅速上市,但随着行业增长趋缓、政策倾斜力度下降,公司营收增长停滞,债务压力不断攀升。
财报数据显示,该企业负债率高企,而新业务板块尚未产生稳定收入,导致其现金流难以支撑未来发展。这样“高负债、低增长”的现状在环保行业并不罕见,财报上的红字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撤退信号”,迫使投资者对这类企业的预期逐渐降低。
退市风险之下,不少环保企业的“自救”措施也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有所显现。财报显示,部分企业通过缩减成本、优化资产结构来改善财务状况,试图降低退市的压力。
某家致力于固废管理的企业在财报中披露了其正在进行的内部重组计划,希望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精简运营开支来降低负债。
这类自我调节的努力固然可取,但也仅是应急之策,远未触及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瓶颈。环保企业如何在市场调整中找到长久的生存之道,是在退市潮来临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次财报分析还显示,资本市场对环保行业的“冷遇”并非仅仅出于财务表现不佳的考虑,行业内的并购整合进展缓慢、资产质量偏低也让投资者信心不足。
过去几年,不少环保企业凭借政策风口成功上市,然而大部分企业在上市后并未成功转型,资产质量提升有限,甚至出现盈利下滑。
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疑虑,进而导致企业股价疲软、融资困难,进入了“退市风险”和“融资难”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财报中也显示出一些有较高退市风险的企业正尝试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来争取生存空间。某家环保企业率先尝试资产证券化,试图以此盘活其存量资产并缓解现金流压力。
尽管这一模式仍在探索阶段,但也为其他环保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未来,绿色债券、资产重组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或许能够帮助环保企业摆脱退市危机,但能否真正缓解行业压力,仍需进一步观察。
总体来看,在政策加码逐渐退坡、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些企业若要摆脱退市风险,必须从根本上提升资产质量和财务健康度,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对于环保企业来说,当前的市场形势无疑是一场考验,能否在这股“资本寒冬”中撑到春天,将决定大家在未来环保行业中的位置。
整合潮踟蹰
并购需求旺盛但优质资产稀缺
让整合难以落地
在青山研究院对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以及过去三年财报的研究中,我们看到:
环保行业的并购整合潮并没有按照预期快速升温。
尽管并购整合的呼声渐高,实际的并购却迟迟未能形成规模。环保行业大企业的并购需求旺盛,期待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来实现业务扩展、提升竞争力,但市场上的优质资产却少之又少,真正符合并购条件的“好标的”更是凤毛麟角。这让一场原本蓄势待发的整合潮,变成了“踟蹰不前”的局面。
对比财报可以发现,当前市场上的潜在收购标的大多集中在老旧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缺乏高科技含量的传统环保资产上,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有限。
以某市政水务公司为例,尽管其在全国拥有多项水处理设施,但这些资产普遍面临设备老化、技术更新缓慢的问题,运营成本高、利润微薄,难以对潜在买家产生足够吸引力。
这种“资产质量偏低”的现状,让很多具有并购需求的大企业望而却步,导致并购市场陷入停滞。
从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并购整合的难点不止在于资产质量低下,还在于价格不匹配带来的僵持。大企业在并购中往往对收购标的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提出较高要求,而很多有出售意愿的企业则期望以较高价格出售资产,形成了“买方嫌贵,卖方惜售”的局面。
以某固废处理企业为例,该企业在与潜在收购方谈判时,因对估值分歧过大,最终收购未能达成。这样的情况在环保行业中普遍存在,使得并购整合在财报中更多地体现为“预期中的未完成”,实际成效寥寥。
在整合潮的踟蹰中,资本市场的态度也不容忽视。尽管环保行业一度是投资者的“心头好”,但随着政策驱动的红利逐渐褪去,资本市场对行业的信心出现减弱。
财报中显示,部分公司因并购预期落空,股价出现波动。这种资本市场的冷遇,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整合计划,很多公司不得不在“资本寒冬”中对并购计划保持观望,或者转向内部优化,以求稳健过冬。
不过,财报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正在探索新路的企业。以某头部环保企业为例,其通过“轻资产整合”模式,将部分高负债、高成本的基础设施资产交由地方政府或其他运营方管理,自己则聚焦于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服务。
这种模式虽尚未大规模普及,但已成为“整合难落地”困境中的一种应对策略。这种尝试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种思路:在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与其硬碰硬地并购低质量资产,不如另辟蹊径,通过轻资产模式或合作机制来灵活整合资源。
整体来看,第三季度的财报为我们展现了环保行业整合潮的真实困境:市场需求旺盛,优质资产却供不应求,导致整合大潮虽已积蓄力量却难以喷涌而出。
未来,行业内的整合能否真正成行,将取决于市场上高质量资产的供给和买卖双方对估值的理性预期。对于环保行业的大企业而言,如何在“整合难”的格局中找到突破口,不仅考验它们的资源整合能力,也考验着它们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灵活应对能力。
积蓄韧性
成就长久之势
环保行业正走向“韧性经营”的关键阶段。
国企的增长瓶颈、民企的生存压力、混改企业的掣肘、高风险企业的退市压力、整合潮的踟蹰,这一切都是对行业耐力与智慧的试炼。市场不再是单纯追逐“风口”,而是对企业内功的深层考验。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企业的持久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变化中沉稳蓄力,形成长久发展的势能。
商业的本质在于满足真实需求,那些在波动中坚守、在调整中修炼的企业,将在行业新格局中赢得长久的信任。
未来的胜者,不是反应最快的那批,而是那些能“厚积而薄发”的长期主义者。他们在每一个战略选择中深耕细作、历经周期,将短暂的波动转化为长远的价值——这是环保行业的根基所在:红利终将消逝,而稳固的价值才是企业立足的长久之本。
免责声明:固废观察转载其他平台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2.3亿污水项目招标!
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北极星水处理网
近日,湖北潜江市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工程总承包公开招标,合同估算价23220.00万元,建设规模:内容包括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40处,新建及改造雨污管网33.8km,地下排水管网修复完善共计1.34km,管道清淤9726立方米。
潜江市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公告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潜江市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项目名称)已由 潜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机关名称)以 潜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潜江市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潜发改审批【2024】265号 )(批文名称及编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 潜江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 ,建设资金来自 财政资金 (资金来源),出资比例为 100% ,招标人为 潜江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招标代理机构为:湖北君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工程总承包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位于潜江市城区
建设规模:内容包括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40处,新建及改造雨污管网33.8km,地下排水管网修复完善共计1.34km,管道清淤9726立方米
2.2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完成潜江市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设计、勘测、施工、配合竣工验收、移交及档案文件管理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造价、档案信息等全面负责。关于招标范围的详细说明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发包人要求”
计划工期:720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25-01-10
合同估算价:23220.00万元
2.3其他:/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本标段招标要求投标人须具备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有效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并同时具备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以下资质:①设计资质: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工程设计市政行业乙级资质或工程设计市政行业(燃气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除外)乙级或工程设计市政行业(排水工程)专业乙级及以上资质,且在有效期内;②施工资质:1)投标人须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及以上资质,且在有效期内;2)投标人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③勘察资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资质甲级或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乙级及以上(如为联合体,联合体累计满足上述要求即可)。(2)财务要求:投标人(若为联合体,指联合体各方)应提供2022年度、2023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成立不足三年的,提供成立以来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3)投标人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要求:①拟派项目经理:具有市政壹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和安全生产考核B证,且证件在有效期内,无在建项目;②拟派施工技术负责人:具备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且在有效期内;③拟派设计负责人:具备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或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或市政类专业高级及以上职称证书;④拟派施工其他人员:须配备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岗位人员,安全员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C证,其他人员须持有相应的岗位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如为联合体,联合体累计满足上述要求即可)。(4)业绩要求:近5年(投标截止时间前推60个月,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至少承接过1项合同金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市政工程施工或工程总承包业绩或投资额2000万元及以上市政工程的设计业绩 (附证明资料:①中标通知书②合同协议书),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设计)能力。(如为联合体,联合体任意一方满足上述要求即可)。
3.2本标段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的,应满足下列要求:(1)联合体成员应当提供签订的联合体协议书,协议书应明确联合体牵头人,联合体各方须签订联合体协议书后才能参与投标,联合体牵头人须到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办理网员注册,投标报名等相关事宜均由牵头人负责;(2)联合体成员各方均须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3)组成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不超过3个; (4)联合体成员累计满足上述要求即可。
3.3各投标人均可就本招标项目上述标段中的 1(具体数量)个标段投标。
3.4本次招标本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工程。
3.5本项目属性:项目未预留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3.6其它要求:/
4.招标文件的获取
4.1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若为联合体投标,指联合体所有成员),应当在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以下简称“电子交易平台”,下同)进行注册登记,并下载手机版CA(标证通)或办理CA数字证书(具体操作参见“电子交易平台”—办事指南—交易主体注册登记指南)。
4.2 完成注册登记后,请于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1月27日24:00时止(北京时间、下同),通过互联网使用手机版CA(标证通)或办理CA数字证书登录“电子交易平台”,在所投标段免费下载招标文件。联合体投标的,由联合体牵头人下载招标文件(具体操作参见“电子交易平台”—办事指南—招标(资审)文件下载指南)。未按规定从“电子交易平台”下载招标文件的,招标人 (“电子交易平台”)拒收其投标文件。
5.投标文件的递交
5.1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13日 09时00分
5.2 投标人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互联网使用手机版CA(标证通)或办理CA数字证书登录“电子交易平台”,选择所投标段将加密的电子投标文件上传。投标人完成投标文件上传后,“电子交易平台”即时向投标人发出电子签收凭证,递交时间以电子签收凭证载明的传输完成时间为准。逾期未完成上传或未加密的电子投标文件,招标人(“电子交易平台”)将拒收。
6.投标相关事宜
6.1 不见面开标操作手册见: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
6.2综合监管: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投诉联系人:张科长 投诉电话:0728-6955171 地址:潜江市紫月西路10号 。
7.评标办法
本标段招标评标办法采用采用综合评估法,实行“评定分离”。。
8.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标段招标公告同时在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网址:)(发布公告的媒介名称)上发布。
9.联系方式
招标人:潜江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
地址:潜江市章华南路99号
联系人:周女士
电话:15623552318
代理机构:湖北君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潜江市泰丰办事处红梅东路88号光彩城一期11栋205室
联系人:丁女士
电话:13235550026
—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会 议 负 责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孙磊 13702113519
尊敬的行业同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拟举办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诚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推动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与活动 您将收获
部分探讨议题
♢ 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水务行业标准、规范、政策解读;
♢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与优化;
♢ 城市水系统设备更新;
♢ 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现代化水厂建设;
♢ 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艺技术与工程实践;
♢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及工程实践;
♢ “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维护技术与实践;
嘉宾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12月5日上午 8:25—8:35 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8:35—9:10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9:10—9:35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9:35—10:00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0:00—10:10 茶歇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0:10—10:35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10:35—11:00
报告题目:格兰富全新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
报告人: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贺煜东; 人物介绍:格兰富工业水处理团队资深应用工程师,十余年水处理行业背景,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专家
11:00—11:25
11:25—12:00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2月5日12:00—13:30 午餐
12月5日下午
主持人:黄瑾/ Jin Huang
13:30—13:55
13:55—14:20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14:45—15:10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 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深耕水处理行业三十余年,主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合成,膜分离理论基础研究,水处理工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
现任日东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专业团队,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饮用水提标改造等多个领域,主导推动了多项成功案例。
15:20—15:45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15:45—16:10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16:10—16:35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马念 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与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和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 和 0.1880 KgCO2/m3 。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或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 and 0.1880 KgCO2/m3 ,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 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16:35—17:00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17:00—17:30
徐祖信 院士 报告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以《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为主题分享精彩观点。她表示,雨污同治才能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和防洪安全,建设和完善雨水污水管网,消除排水管网空白区,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雨水排放能力,是雨污同治的首要任务,真正做到雨水、污水两个管网健康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表示: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主要问题是排水管网混接、错接、破损、混流。水环境治理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解决好管网问题,水环境治理才能见到实效。
徐祖信院士的报告主题为“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她表示,城市水环境治理进入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雨水管道已成为多源多态污染物重要的“汇”和“源”。徐祖信院士指出,混错接和破损调查是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的基础工作,基于特征污染的荧光光谱可以分析雨水干管检查井混接问题,基于水位和水量分析可以检测雨水管网破损情况,基于水动力和水质迁移转化可以分析污水管网破损情况。随后,徐院士介绍了雨季冲击性多源复合污染导致的河流水质风险,并强调控制雨季溢流污染的关键就是雨污混接改造,强调实时水质监测、沉积污染治理和氧化协同快速絮凝强化分离工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徐祖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从意大利罗马大学工学院学成回国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局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海南六水共治技术总师,云南大理水资源保护首席专家,联合国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有关项目咨询专家。徐祖信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提出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系统耦合治理”的技术思想,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担任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组组长,在苏州河水环境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国内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用成效显著,在中国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上海水业嘉年华12月6日上午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报告题目:污泥干化焚烧运行效能提升研究与探索
报告人: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车间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模 杨戌雷
报告题目:污泥水热生物炭技术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主管 邹博源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高效能运行探索与试验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陶珺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宇飞
报告题目:竹园污水厂绿色低碳运行探索
报告人: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经理 吕燕
报告题目:上海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
报告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排水研究所所长 马艳
合作媒体及参与品牌
赞助方案
展位图
观众及其他企业参与形式
组委会联系方式
参会回执
单位 |
邮 编 |
|||||||||
地址 |
||||||||||
姓名 |
性别 |
部门 |
职务 |
电话 |
手机 |
E-mail |
备注 |
|||
汇款 方式 |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
|||||||||
发票 信息 |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普票和专票都须填好四项内容) 1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1 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
附件:
附1: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利用)大会/园区污水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附:2: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因泥制宜选择污泥干化技术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2024-11-26 14:00:00 开始
欢迎进入《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间
转发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奖品及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孙磊(广告、展示等)13702113519
此群仅供给排水相关从业人员交流使用,为保障群安全性,入群方式改为添加编辑部工作人员微信,由工作人员将您添加至交流群中。
题目:因泥制宜选择污泥干化技术
本次直播将会分享以下内容:
1、中国和欧洲污泥处理处置对比
2、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趋势
3、不同类型干化技术的特点分析
4、污泥干化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
直播时间
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王领全《中国给水排水》杂志副主编
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高级技术推广经理
1、关注《中国给水排水》官方微信 CNWW1985
2、点击首页右下角云直播,即可观看直播及直播回放
-
店铺主页
-
个人中心
-
关注我们
-
店铺信息
-
投诉建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会 议 负 责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孙磊 13702113519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
时间:2024年12月4-6日,4号报到,5-6日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
会 议 负 责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孙磊 13702113519
尊敬的行业同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上海荷瑞展览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拟举办2024年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上海水业嘉年华,诚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推动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与活动 您将收获
部分探讨议题
♢ 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水务行业标准、规范、政策解读;
♢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与优化;
♢ 城市水系统设备更新;
♢ 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现代化水厂建设;
♢ 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艺技术与工程实践;
♢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及工程实践;
♢ “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维护技术与实践;
嘉宾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12月5日上午 8:25—8:35 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8:35—9:10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9:10—9:35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9:35—10:00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0:00—10:10 茶歇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0:10—10:35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10:35—11:00
报告题目:格兰富全新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
报告人: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贺煜东; 人物介绍:格兰富工业水处理团队资深应用工程师,十余年水处理行业背景,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专家
11:00—11:25
11:25—12:00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2月5日12:00—13:30 午餐
12月5日下午
主持人:黄瑾/ Jin Huang
13:30—13:55
13:55—14:20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14:45—15:10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 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深耕水处理行业三十余年,主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合成,膜分离理论基础研究,水处理工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
现任日东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专业团队,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饮用水提标改造等多个领域,主导推动了多项成功案例。
15:20—15:45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15:45—16:10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16:10—16:35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马念 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与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和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 和 0.1880 KgCO2/m3 。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或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 and 0.1880 KgCO2/m3 ,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 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16:35—17:00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17:00—17:30
徐祖信 院士 报告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以《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为主题分享精彩观点。她表示,雨污同治才能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和防洪安全,建设和完善雨水污水管网,消除排水管网空白区,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雨水排放能力,是雨污同治的首要任务,真正做到雨水、污水两个管网健康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表示: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主要问题是排水管网混接、错接、破损、混流。水环境治理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解决好管网问题,水环境治理才能见到实效。
徐祖信院士的报告主题为“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她表示,城市水环境治理进入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雨水管道已成为多源多态污染物重要的“汇”和“源”。徐祖信院士指出,混错接和破损调查是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的基础工作,基于特征污染的荧光光谱可以分析雨水干管检查井混接问题,基于水位和水量分析可以检测雨水管网破损情况,基于水动力和水质迁移转化可以分析污水管网破损情况。随后,徐院士介绍了雨季冲击性多源复合污染导致的河流水质风险,并强调控制雨季溢流污染的关键就是雨污混接改造,强调实时水质监测、沉积污染治理和氧化协同快速絮凝强化分离工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徐祖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从意大利罗马大学工学院学成回国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局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海南六水共治技术总师,云南大理水资源保护首席专家,联合国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有关项目咨询专家。徐祖信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提出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系统耦合治理”的技术思想,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担任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组组长,在苏州河水环境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国内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用成效显著,在中国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上海水业嘉年华12月6日上午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报告题目:污泥干化焚烧运行效能提升研究与探索
报告人: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车间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模 杨戌雷
报告题目:污泥水热生物炭技术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主管 邹博源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高效能运行探索与试验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陶珺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报告人: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宇飞
报告题目:竹园污水厂绿色低碳运行探索
报告人: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经理 吕燕
报告题目:上海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
报告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排水研究所所长 马艳
合作媒体及参与品牌
赞助方案
展位图
观众及其他企业参与形式
组委会联系方式
参会回执
单位 |
邮 编 |
|||||||||
地址 |
||||||||||
姓名 |
性别 |
部门 |
职务 |
电话 |
手机 |
E-mail |
备注 |
|||
汇款 方式 |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
|||||||||
发票 信息 |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普票和专票都须填好四项内容) 1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1 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发票电子邮箱: |
附件:
附1: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利用)大会/园区污水提标及资源化利用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附:2: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低碳水务、绿色水务、水务+AI、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办、协办、报告、展位等)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征订启事.doc
微信号:CNWW1985
投稿咨询:022-27835707
广告咨询:022-27835639
发行咨询:022-27835520
官方网站:www.cnww1985.com
联系邮箱:cnwater@vip.163.com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12月5日上午 8:25—8:35 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8:35—9:10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9:10—9:35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路径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9:35—10:00
报告题目: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报告人:陈飞勇,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设环境技术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术士,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兼任日本工程院东亚委员、中国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陈飞勇院士长期从事水源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在中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为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工程设计,牵头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开发项目5项;负责设计施工的广佛新世界海绵社区规划设计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誉为“生态之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优秀项目奖7次、优秀技术人员奖1次,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奖1次,2022年度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0:00—10:10 茶歇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0:10—10:35
报告题目:基于GPU和全水动力方法的城市洪涝高效模拟技术
报告人:黄国如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最近几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对珠江流域枯季径流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流域数字化平台上构建枯水径流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对城市暴雨内涝形成机理以及预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系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主持了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城市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城市和农田现场观测实验,对城市非点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10:35—11:00
报告题目:格兰富全新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
报告人: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贺煜东; 人物介绍:格兰富工业水处理团队资深应用工程师,十余年水处理行业背景,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专家
11:00—11:25
11:25—12:00
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IF-21),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金刚石纳米薄膜芯片系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电子材料(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FET、光伏电池、传感器等);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纳米组装、纳米掩膜光刻、表面纳米修饰和钝化等)。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和几项军工尖端科技项目。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12月5日12:00—13:30 午餐
12月5日下午
主持人:黄瑾/ Jin Huang
13:30—13:55
13:55—14:20
报告人:司马卫平,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贡市发展服务业专家,“含盐废水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能源环境保护》、《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0项,主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获201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14:45—15:10
报告题目: 海德能™纳滤膜在市政高品质水中的案例分享 报告人:Nitto集团 美国海德能 技术总监 贾世荣
报告人简介:曾任国内著名膜研究院技术及高管。
深耕水处理行业三十余年,主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合成,膜分离理论基础研究,水处理工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经验。
现任日东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专业团队,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饮用水提标改造等多个领域,主导推动了多项成功案例。
15:20—15:45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实践
报告人:徐昊旻,现任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拥有近20年水务和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参编过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对水务行业智慧化转型具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解。
15:45—16:10
报告题目:ESG 背景下企业水资源利用披露与实践分享
报告人: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 吕焕来 副总经理
16:10—16:35
报告题目: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报告人: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马念 给排水总工/教授级高工
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调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claimed Water Use
Substitution for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 Valley Area
摘要:城市化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双重挑战,推动人们探索多样化的水源以减轻这些影响。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简称IBWT)已成为解决局部缺水地区平衡城市用水需求和供应的一种解决方案。尽管IBWT可以远距离输送高质量的水,但其成本高昂,并常导致大量碳排放。再生水利用(RWU)为克服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替代方案。本文以重庆市某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RWU与IBWT在碳排放方面潜在影响。采用累计核算法对各阶段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汇总,结果显示IBWT和RWU运行时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447 KgCO2/m3 和 0.1880 KgCO2/m3 。由此可见,通过采用RWU替代方法可将碳排放减少0.5567 KgCO2/m3或75%。本文进一步阐明了碳减排机制,并强调就地使用再生水能够节约能源而无需大规模转输或提升等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再生水在城市杂用水、河流补给和农业灌溉三个场景下的替代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并预测了规划规模下再生水利用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力及相关碳减排估算值。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水利用和碳减排效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章旨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框架同时促进河谷城市地区跨学科与跨部门合作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其他面临严峻水资源压力地区,对推动降低碳排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Urbanization confront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water scarc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p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e water sources for mitigating these impact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IBWT) has emerged as a solution to balance urban 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areas with local water shortages. While IBWT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water over long distances, it is costly, ofte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claimed water use (RWU) present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address this dilemma. In this paper, a valley reg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ing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was explored and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WU 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compared to IBWT. A method of accumulative accounting was adapted to calculate and sum up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at various stages, revealing that the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IBWT and RWU are 0.7447 KgCO2/m3 and 0.1880 KgCO2/m3 ,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RWU substitutio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0.5567 KgCO2/m3 or 75%. This paper further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ehi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highlighting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using reclaimed water locally without recourse to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or elevation changes. Additionally, this result presents three scenarios of reclaimed water use, including urban miscellaneous water, river flow replenishment,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substitution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stimat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reclaimed water use were projected at the planned scale, with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predict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ioritize factors affecting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bust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 while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valley urban area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thereby facilitating endeavors toward carbon reduction and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attainment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16:35—17:00
报告题目:新膜制备健康水关键技术难题及应对策略
报告人:侯立安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立安院士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17:00—17:30
徐祖信 院士 报告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以《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为主题分享精彩观点。她表示,雨污同治才能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和防洪安全,建设和完善雨水污水管网,消除排水管网空白区,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雨水排放能力,是雨污同治的首要任务,真正做到雨水、污水两个管网健康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表示: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主要问题是排水管网混接、错接、破损、混流。水环境治理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解决好管网问题,水环境治理才能见到实效。
徐祖信院士的报告主题为“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她表示,城市水环境治理进入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雨水管道已成为多源多态污染物重要的“汇”和“源”。徐祖信院士指出,混错接和破损调查是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的基础工作,基于特征污染的荧光光谱可以分析雨水干管检查井混接问题,基于水位和水量分析可以检测雨水管网破损情况,基于水动力和水质迁移转化可以分析污水管网破损情况。随后,徐院士介绍了雨季冲击性多源复合污染导致的河流水质风险,并强调控制雨季溢流污染的关键就是雨污混接改造,强调实时水质监测、沉积污染治理和氧化协同快速絮凝强化分离工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徐祖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从意大利罗马大学工学院学成回国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局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海南六水共治技术总师,云南大理水资源保护首席专家,联合国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有关项目咨询专家。徐祖信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提出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系统耦合治理”的技术思想,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担任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组组长,在苏州河水环境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国内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用成效显著,在中国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报告结束后 (抽奖(奖品【 万元大红包等】 由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提供;诚挚征集奖品赞助单位,联系人:王领全 13752275003))
。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扫码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上海水业嘉年华)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 13752275003 主办、协办、报告等;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泥大会(第十六届)、污水大会(第九届)技术报告邀请中】
1、 转发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2、直播邀请排行榜前20名者,本人可以申请免费参加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或者申请免费参加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大会(第九届 )。奖品及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孙磊(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奖品及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孙磊(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上海水业嘉年华、第九届污水千人大会等、第十六届污泥千人大会等技术报告正在征集中)转发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直播抽奖 。
上海水业嘉年华、第九届污水千人大会等、第十六届污泥千人大会等技术报告正在征集中)转发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直播抽奖
因泥制宜选择污泥干化技术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2024-11-26 14:00:00 开始
欢迎进入《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间
转发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奖品及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孙磊(广告、展示等)13702113519
此群仅供给排水相关从业人员交流使用,为保障群安全性,入群方式改为添加编辑部工作人员微信,由工作人员将您添加至交流群中。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组委会联系方式
(扫码二维码注册,可快速报名免费上海水业嘉年华!免500元报名费!现场抽万元红包等大奖!)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线上课限时1折特价优惠!可开学时证明。https://appma47gbbt2465.h5.xiaoeknow.com/p/decorate/homepage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