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区:治水激活城市经济新活力
时间:2025-04-11 13:03: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余常海 通讯员何子夜
入夜的重庆,嘉陵江晚风习习,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高架桥下的“N37桥角角”夜光营地却热闹非凡,身着时髦的年轻人在这里共赴一场活力四射、充满律动的特色演艺活动——野歌会。
但年轻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曾是一片荒废的滩涂,附近的臭水沟流经此处,人烟稀少。近年来,江北区通过加强对排污口的治理,不仅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还将生态价值转化为休闲经济新业态,受到市民点赞。日前,江北区就治水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源头管控:织密治水“责任网”
“过去这里污水直排,现在水清了,江边也有鱼了!”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居民王德萍站在“N37桥角角”夜光营地,看着这里的变迁,非常感慨。她告诉记者,以前的“污水沟”名为杨家河沟,由于附近污水直排,曾经臭不可闻,通过治理,现在“大变样”,不仅成为年轻人的玩乐场所,也是他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这一切,都源于江北区对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治、管”全链条治理。江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守元向记者介绍,江北区按照“受纳水体 — 排污口 — 排污通道 — 排污源头”四级监管体系,累计完成长江、嘉陵江干流 154 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 15 个、水域面积 1.3 万平方米。以杨家河沟为例,不仅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还引入“N37 桥角角”夜光营地,将生态价值转化为休闲经济新业态,该整治入选“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示范榜。
管网攻坚: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地下管网如同城市的 “毛细血管”,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水环境质量。“江北区投入 3.8 亿元,完成 6100 余处排水管网病害整治,新建改造排水管线 24.4 公里。”向守元向记者介绍,这一举措彻底消除鱼嘴、复盛、五宝 3 个场镇管网“空白区”,每天挤出管网外水约 1 万吨。
在郭家沱片区,记者看到,新建的雨污管网实现“晴天无污水、雨天不溢流”;港城工业园区通过“一企一管”改造,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升 40%。
生态赋能:“两江四岸” 新颜值
北滨路是江北区沿嘉陵江修建的滨江休闲公路,是重庆“两江四岸”重要地。18 公里生态步道串联起“三园两湾”,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江滩公园通过消落区生态修复,重现 “江滩鹭影” 景观,获评全国三峡后续示范工程。在盘溪河,打造艺术街区与巴人汲水公园,实现“治水”与“铸魂”同频共振。
农村地区同样焕发新生。向守元介绍,御临湖启动生态景观修复工程,15 个黑臭水体变为“生态湿地”,水域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还带动周边发展乡村旅游。
科技治水:构建智慧“护城河”
在江北区生态环境局的水环境智慧监管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实时显示着105 个视频监控画面,39 套自动监测设备数据实时更新。“巴渝治水”应用系统实现重点河流断面、污染源排口、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全覆盖,问题发现及处置时效从 7 天缩短至 24 小时。
依托巴渝治水系统,江北区还与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共享水质数据,开展联合执法。在长江支流御临河,通过“上下游同治”,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