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赵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村镇司 司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9  浏览次数:956
核心提示:赵晖赵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副司长 演讲题目:十二五村镇建设水环境政策规划执行情况总结以及村镇环境建设未来发展趋势演讲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赵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村镇司  司长



赵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司长 博士

赵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  博士
 
简介:
赵晖,浙江余姚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 。
教育经历
    1978-197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一年级
    1979-1980   中国赴日留学生预备学校
    1980-1984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科学士
    1984-1986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科硕士
    1989-1989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科博士
工作经历
    1989-1992   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研究员
    1992-1996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工学科助教
    1995-1996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客座研究员
    1997-2003   建设部市场管理司助理调研员、副处长、处长
    2003-2005   江西省吉安市市长助理(挂职)
    2004-2008   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2008-现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
 
关键词: 赵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村镇建设司 司长 博士
 

演讲题目:“十二五”村镇建设水环境政策规划执行情况总结以及村镇环境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演讲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 赵晖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常熟模式”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3-08-09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形势严峻。体制不顺、缺乏规划、资金匮乏、运行管理技术力量薄弱,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如何破局?

江苏省常熟市近5年来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该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仅为2.32万立方米/日,到2012年年底提升到15.5万立方米/日;农村污水管道从75公里增加到870多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8座;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从29套增加到374套,农村4.35万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该市的经验值得借鉴。

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目标责任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常熟市针对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的问题进行调研。从如何实施依法监管,如何强化行业管理以及如何调动各镇、部门积极性角度出发,明确了市环保部门依法监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为行业主管,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体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建局)作为全市城乡污水治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业管理工作。该市组建国资性质的江南水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该市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市住建局下属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负责排水管理工作,既统一了建设运行主体,又实现了管干分离、建管分开。从体制上理顺了管理关系,为全面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科学规划布局 覆盖全市城乡

常熟市住建局从2008年底开始,着手编制全市域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布局污水处理系统。以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为主、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为辅,做到专项规划全覆盖。在规划中重点探讨和解决了3个问题: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布局污水系统。该市原有33个乡镇,经多轮调整合并为10个镇和两个开发区。在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中,综合考虑集镇规模和发展规划、原有设施状况、人口集聚程度、管线延伸长短等多种因素,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确定了9个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利用已建污水厂4座,规模6.2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厂5座,规模8.5万立方米/日,规划污水主管道350公里,覆盖范围760平方公里。该市碧溪、古里、董浜3个镇生活污水全部送至邻近开发区、镇污水厂进行处理。农村区域按照水域保护要求,规划分散式处理设施。

二是选定规划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农村生活用自来水的用水量远远低于城市用水量水平,与城市用水定额相差更大,如何确定规划指标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和投入影响巨大,如果盲目照抄城市标准,可能造成很大浪费。该市对县域农村自来水用水情况作了详细调查,确定了镇域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近期2010年100升/人·日、远期2020年150升/人·日,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近期2010年40升/日、远期2020年60升/日”的规划指标。集中式污水厂排放按一级A标准设计,农村分散式处理设施参考一级B标准。经过几年建设实践,这些标准满足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是生活工业综合配比,污水系统高效覆盖。常熟各乡镇工业经济发达,产生的工业废水量也很大。专项规划阶段明确各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由工业废水处理厂处理,由市环保局直接监管。在城乡生活污水规划范围内的工业企业的废水接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混合污水的处理工艺。规划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规模30.5万立方米,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规模约13万立方米/日(不包括用水量大的企业的点源处理污水厂),两个系统界限分明,覆盖全市。


 

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项目实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巨大,靠镇村财力无法解决。在政策保障上,该市明确了以市财政为主、镇村财力为辅的投入机制: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主管道、镇建成区小区收水管道、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由市财政负责投入。农村居住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采用“以奖代补”方式,由市财政按照实际工程量的80%予以奖励,另20%由镇、村财力承担。另外,农村分散式处理设施运行电费由市财政承担80%。上述政策大大减轻了镇、村的负担,提高了积极性,从原来的“尽量少做”转为“争取多做”,保障了城乡污水工程在各个乡镇顺利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由各镇作为建设主体,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靠近污水主管道的列入规划收集范围,收集后通过管道送到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二是远离污水管道覆盖范围的村庄单独建独立式污水处理设施。经过近几年建设,常熟市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改变了原来“小型、简陋、分散”的状况,逐步形成了9个系统,含9座污水处理厂、48座提升泵站、800多公里污水管道。同时,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增加。到2012年底,已达111个点374套,工艺选择逐步统一,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在运行管理上,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处理设施的不同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除滨江污水厂、中创污水厂、常昆污水厂分别由开发区委托运营和民营投资运行外,其余由市江南水务有限公司统一运行维护。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该市与中科院生态中心等机构联合,就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模式分析、运行维护实例研究等,初步形成了一套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标准和有效模式,特别是在运行维护上,尝试建立了市场化、专业化巡检模式,使分散式设施的正常运转率长期达到90%以上。

 本报记者 刘喆

 



 

 
乡镇污水处理厂招商运作模式浅析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2-08-31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国办发[2012]24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提升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能力和水平为总体目标,明确提出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而目前县城和建制镇的实际污水处理率与预计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建设所需投资额巨大,若仅靠当地政府直接投入则面临的困难较大。因此遵照《规划》提出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

现实来看,乡镇污水处理厂分布零散、规模普遍较小,污水处理能力大致在每日几百吨至上万吨,有些甚至低于每日100吨。对社会投资者而言,规模越大的污水处理厂越具有吸引力,而小厂基本不能满足投资者对市场化经营的收益要求;但对政府而言,无论大镇、小镇均需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均需要专业的经营管理,无法厚此薄彼,于是将多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打捆招商的运作模式应运而生。

笔者近期参加了一个直辖市乡镇污水处理厂打捆招商的项目,发现在打捆招商的具体操作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首先,不同乡镇地区发展存在客观差异,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各乡镇进展速度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其中有些污水处理厂延期或者夭折的情况。为保障打捆运作的整体进度和有序推进,需要将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的风险相对隔离开,不能因一个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意外中止影响到整个项目包的推进。因此,政府部门与最终选定的社会投资者在签署《特许经营协议》明确双方合作原则后,还应就项目包内各污水处理厂分别签署具体的项目合同。

其次,虽然采用打捆招商的模式,但各污水处理厂往往存在项目工艺、投资、进出水水质、运营模式(新建/委托运营)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成本也相应不同。同时,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核算支付最终将直接或间接与各乡镇财政关联。因此,打捆运作的项目包中各污水处理厂实行“一厂一价独立核算”的模式比简单实行统一的污水处理价格更为贴合现实情况并容易执行。

再其次,在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作项目中,土地使用权是社会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土地使用权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产权的界定和施工手续的办理等事项,进而会影响到项目实施的顺利程度和施工进度。乡镇污水处理厂的选址通常位于各乡镇的周边地区,拟占用土地的性质很可能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但法律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一般只能由本集体及其所属成员拥有使用权。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建设需要使用集体土地时,必须先经过征用,使之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取得使用权(即国有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允许全民所有制单位或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拥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因此,若要顺利实现招商目标、保障项目的合法顺利推进,各乡镇政府需要先完成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征用程序,然后视具体情况通过划拨或出让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提供给社会投资者。

最后,乡镇污水处理厂打捆运作所涉内容繁多,程序复杂,需要进行严谨的财务测算,并编制完善的法律文本,还需要与富有丰富市场经验的社会投资者进行艰难的谈判。而乡镇一级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专业经验、能力和时间都有限,通过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政府运作可有效弥补政府工作人员的不足,避免乡镇自行运作可能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应该说,目前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经驶入了快车道,而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乡镇污水处理厂打捆招商将会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只有认清这种模式的特点,妥善解决前述的关键问题并设计合理的项目条件,才有可能迎来一轮建设的春天。

 □崔红永




 

“十二五”村镇建设水污染治理的趋势和规划

2012-10-10
    (来源:水工业市场)9月6日、7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主办,《水工业市场》杂志与焦点水网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在北京世纪国建宾馆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主要内容由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建设政策和市场解读、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处理技术、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处理经典案例介绍三大部分组成;细分为“十二五”村镇建设水环境政策趋势和规划解读,我国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和新技术发展趋势,农村环境保护发展思路和建议,农村水环境保护理念和应用案例,村庄污水处理案例调研情况和征集最新说明,土地处理技术、自然渗滤技术、生物接触氧化等技术在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赵晖作了题为《“十二五”村镇建设水污染治理的趋势和规划》的演讲,以下是他报告内容的简要摘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    赵晖
 
    一、我国村镇污水处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特别是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现在有200万个自然村,2万个建制镇,大部分的村镇垃圾和污水特别是粪便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严重地影响了村镇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村镇污水处理率只有5%,低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1%。污水一般按自然村进行处理,200多万个自然村,相当于每年新增2万个有污水处理的村庄。村镇污水处理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农村污水主要是粪便的处理,中国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粪便作为资源回田利用,而不是作为排泄物排放。有学者称:“人类四大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国文化得到存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懂得把粪便作为资源利用,使得粮食能维持人口的需要。”这方面日本做得也很好。日本自古以来沿用中国这一处理方式,直到现在农村地区也不处理污水,而是建设粪便处理厂,集中处理后作为资源回用,或者制造产生沼气。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提升利用。

    由于生活习惯以及认识上的原因,农民并不重视环境卫生以及污水处理,尤其是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农民产生的污水量很小。东北地区某些农村住房改良,卫生间被当成储存间使用,因为习惯使用旱厕。但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发展,农村用水量越来越多,使用冲水马桶已较为普遍,这必然带来处理污水的问题。大部分农村地区,也已更加追求环境的美观卫生,民意调查显示,农村环境治理是民心所向,污水处理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已经迫在眉睫。

    二、村镇污水治理的阶段性

    村镇污水治理需要一个过程。西方学者总结各国农村建设普遍的共性规律,绘出一个农村建设各阶段的图示,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为粮食生产而建设的阶段、为农民生活而建设的阶段、为打造田园风光、休闲娱乐而建设的阶段。其中,生活建设阶段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建设路、电、供水等设施,第二步是进行环境治理,包括垃圾和污水处理。

    我国农村还处于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尚未到环境治理的一步,所以垃圾和污水处理在农村建设中最滞后。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开始启动对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的资金补助。新农村建设包括水、路、电、气、房、环境等六项工作。水仅指饮用水,污水则包括在环境之中。今年中央在农村水方面的建设投入是80亿元。路即交通,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都最先建设,今年中央投资是100亿元左右。现在农村道路建设仅到行政村,而非自然村,中西部地区也还未完全覆盖到。电的建设达到95%。气指沼气,农业部正在重点推进。房指住房,是住建部的一项大工作,目前占的投资额度最大。农村住房改造,和保障房一样,由中央和各地政府分担,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了396亿元,改造目标是500万户。与国家对其他方面如水电、住房等的投入相比,农村环境建设欠账太多,各项资金加起来全年仅十几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小城镇的环境建设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十一五”中央重点补助城市的污水处理,以及部分县城。从“十二五”开始,第一次把污水管网的建设资金补助到小城镇,第一批有400个重点镇,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批。中央资金到位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小城镇污水规模比农村大,还可能有乡镇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较大的小城镇可以按城市的标准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但小城镇不一定能用,需具体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确定,另外也存在管理经验、人才等各方面的不足。在小城镇之后,农村村庄的污水治理也将进入制度化、规模化,可能再过五六年或十年,村庄污水处理会进入一个较大的发展阶段。

    从国外的借鉴上来看,日本在1983年推出《农村污水处理法》,规定不得向自然界排放污水,而必须通过管道或净化槽。日本在当时已基本完成现代化,农村污水处理体系已成熟,和今天相比变化不大。我国农村目前尚处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水平。

    三、村镇污水处理工作的推进与探索

    目前我国农村建设有处于环境治理这一阶段的特征,须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治理中,可能的排序是垃圾在先、污水在后,污水本身有很多是垃圾造成的。由于技术规范、导则、排放标准等的缺失,制度和政策较空白,没有专门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致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中缺乏依据。另外,城镇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农村这种排放相对分散、环境容量相对大的情况,并不适用。再有是国家资金跟不上,目前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环境建设,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与农民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环境治理当作一个事业来抓。住建部村镇司高度重视村镇环境治理,最先成立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大力开展了试点示范、摸索经验、技术研究、制定法律法规等工作。技术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与生活水平,保证较低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工艺与设施简单稳定,易于操作和维护。

    各地试点示范工作也在大量组织。住建部与科技部设定课题,拿出资金支持,同时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摸索标准、规范的制定,研究出台法律法规。现在正在制定村镇建设管理条例,其中一章是农村环境,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细化规定。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无法决断的难点,如政府的职责与义务、农民的义务、排放的要求,等等,具体在当前这一阶段如何确定与操作,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如果用法律手段控制,谁都不许排放污水,在各方面条件尤其是经济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农民的生活以及法律的执行效果。

    四、今后住建部在村镇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重点

    第一、要抓好规划,特别是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村镇规划。引导人类的居住点合理地分布,特别是引导工业向工业区集中,目前农村地区的一个重点污染源还是来自乡镇工业,对于饮水源地和自然生态保护区严禁进入居住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

    第二、抓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即将要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原来有城市规划法,这是第一次把农村的规划也纳入到法律当中,现已经提交到人大常委会。这个法公布后,将会有一系列的农村、村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相继出台,这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奠定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到目前来讲,我们的法律是一头强一头弱,城市方面有大量的法律法规,但农村极其缺乏。

    第三、开展开发研究适宜技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别重点的是垃圾和污水,污水中尤其重点的粪便处理,特别是生态卫生厕所的推广。

    第四、建立起政府重视,加强政府投入、政府引导,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的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农民等、靠、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问题,必须要教育农民、教育村民的公民义务,在垃圾收集等一系列活动中积极参与。

    目前我国村镇的污水排放量还较小,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重金属污染区或水源地,污水处理相对比较重要。这些局部地区的污水量加起来,规模也颇为可观。从市场来看,不计算运行管理的费用,一个村的污水管网建设需70万元左右,200多万个村将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选择适宜工艺,降低建设及运行成本,实现污水回用,等等,在农村都大有可为。期待大家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本文根据“2012第二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录音整理)


 

住建部司长:城镇化应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拉动

 

 

2013年08月13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原标题:住建部司长:城镇化应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拉动

  中国日报网讯(记者吴海花 秦国昕 实习记者李昊):在新型城镇化与企业家高峰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城镇化的动力要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付出的成本应从高冲击高付出向绿色低碳转变。该论坛是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新京报社共同主办的,论坛就新型城镇化需要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和如何参与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认为,新型城镇化至少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变革。城镇化的动力要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第二个转变就是城乡关系,要从两元化向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转变;第三个是我们的城镇结构从大城市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行转变;第四个是付出的成本,高冲击,高付出向绿色低碳转变,第五个文化取向要一味的追求西方现代化传统回归。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认为,土地政策方面,应该大力的研究人地挂钩的问题,应该尽快的修改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规模,提高大城市非工业用地的比重,减少对传统工业的补贴,允许土地自由流转,增加土地供应的有效率。资金政策方面对于地方应该放宽和创新的融资渠道,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能力的同时,又不至于对土地财政过渡依赖,这是城镇化过程中逐渐解决的问题。从规划政策来说,继续发展沿江地区的非农产业,控制核心城市的制造业占比,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占比,对于新型制造业从一开始就避免了过渡集中在特大城市,应布局在有能力有潜力可以培育的新型城镇。行政政策来看,下放或者取消高级别行政单位的审批权,实行财税分配制度改革,支持东部中小城市实现财政自足。社会发展加大对非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的非中心地区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的投入,鼓励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进入,降低民间投资的门槛。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认为,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也是经济结构的转型,第一产业农业为主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同时也是空间结构转型的过程。。党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主要是相对于过去传统城镇化之路而言的,过去传统城镇化走了比较曲折的道路。一般来说,土地的城镇化速度从国际上来看,美国、韩国和日本都是快的,但是它有一个系数,一般不应该超过1.2,现在我们国家差不多在1.8,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这是一个问题,资源的代价很大,土地资源不匹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的浪费的现象很大。中国幅员辽阔,应该协调发展,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大城市城市群,小城镇发展比较艰难,我们不能偏废中小城镇,特别是小城镇要统筹兼顾,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刘宁、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书记史立成等有关部门领导、企业管理者和专家也在新型城镇化与企业家高峰论坛的城镇化空间投资战略分论坛上发表看法。

 

(来源:中国日报网)

赵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

 
2013年08月10日14:36 来源:和讯网 

“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于8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
“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于8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

 

  和讯网消息 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于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和讯网全程播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发表演讲,他表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要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城乡关系要从两元化向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转变,城镇结构从大城市化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行转变,高付出向绿色低碳转变,文化取向要一味的追求西方现代化传统回归。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赵晖: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当中的作用,这个话说起来比较抽象,比较通俗易懂的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小城镇是一个好东西,尤其是对我们国家来讲,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来讲非常重要;第二句话,很遗憾,小城镇在我们国家发展的不好;第三句话,怎么让它发展好,怎么进行改革、推进,主要讲这么三点。

  我先讲小城镇符合中国的需要,但发展的不好。新型城镇化我认为至少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变革,城镇化的动力要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第二个转变就是城乡关系,要从两元化向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转变;第三个是我们的城镇结构从大城市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行转变 ;第四个是付出的成本,高冲击,高付出向绿色低碳转变,第五个文化取向要一味的追求西方现代化传统回归。

  我们看一下小城镇的特性,是不是符合我们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小城镇与生俱来具有以下优惠的特质,第一个可以成为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从我们国家考虑的话,比如说德国,70%的城镇人口居住在小城镇,而且这个小城镇很小,2000人到10000人居住,美国是65%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他们的城镇化的主旨,大部分居住在小城镇,同时小城镇也可以成为高品质的城镇化载体,欧美国家的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高端产品,它的功能和城市是一样的,人居环境更优异于大城市,和我们国家完全相同,我们国家小城镇居住的大部分是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如诗如画的小城镇在美国到处都是,欧洲也是这样。

  第二个特性,更有利与发展内需型经济,我们对全国100个发展比较好的产业结构调查显示,这些产业大部分是内需性的,农业加工、旅游、建筑业、商贸,所以你发展小城镇不会使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外需发展。

  第三,更加有利于城乡统筹,解决二元结构,因为它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小城镇水平的提高,大幅度缩减了城乡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更加有利于区域统筹,我们有一些边缘的地方,大城市发展的并不好,但是这些边缘的城市通过发展特色小城镇,带动一些城镇化率的提高。

  第五,更加节能、环保,我说的都是相对于大城市的,特别是能耗,你比如说交通能耗,我们比较北京市跟浙江省最发达的几个小城镇,人均汽油消耗量,北京市浙江这些最发达的小城镇的人均汽油消耗量的七倍,这些能源主要是日常上下班。

  第六,更加低成本,因为小城镇人口少,不需要建很多高付出,高成本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地铁,高架桥,高速路,完全没有必要,就能够满足交通,人们日常的出行。北京高密度的地铁,看似现代化的象征,其实只是满足了我们出行的需要,小城镇根本不需要。因此我们讲小城镇是一个好东西,特别是对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多,资源少,更重要,比欧洲,美国还要重要。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国家的小城镇发展的不好,一个是我们小城镇在城镇人口当中的比重很低,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过27%,远远低于德国的70%和美国的65%,比较令人担心的是近年来小城镇在人口当中的比例,大家看到,小城镇占城镇人口的比例在逐渐的下降,这个和我刚才说的欧美国家,城镇化的道路结构发生的变化趋势相反,他们一开始也是大中城市占的人口比重比较高,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化率的成熟,他们占的人口越来越多,和拉美这些中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道路类似,这些国家越到后面越来越大城市化,小城镇发展特别差,城乡差距加大了,区域差距加大了,我不是说我们国家在走这条路,至少结构上是有令人担心的趋势。

  我们超过十万人以上的建制镇有1.7万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而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珠三角,长三江,重要产业带,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大部分的小城镇很小,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发展速度很慢。第二个就是发展质量很差,我们讲城镇化,无论是国家颁布的51%的统计还是专家说的40%多,无论多少,我们这个城镇化率当中,统计的时候是把小城镇统一进来的,从概念上来讲,我们国家实现城镇化的水平。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是两元的,小城镇的质量,完全是和城镇不能相比,是一个半成品的城镇,大部分的小城镇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人民不愿意在小城镇长期居住,一般都想离开,去大城市。

  怎么办呢,怎么改革。第一项,我们要改革基层行政体制、扩权强镇。为什么要推向这项工作的改革,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原因在此,而且主要原因在行政体制,我们国家的行政体制是级别化行政体制,制约了我们小城镇的发展,所谓的塔式级别化,有级别,高低之分,从属的关系,镇属于县,县属于市,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使我们自然产生这样的现象,优秀的资源像上级行政单位聚集,比如说一个比较好的企业,不会甘心留在镇上,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要搬到县里,再大要到地级市,甚至省会城市,甚至直辖市。人也是,资金也是,相对优秀的资源总是向上级聚集,本身市场经济就有强弱分化的作用,应该说我们的行政作用去缓解这个职能,但是很遗憾,他是在一个方向上推波助澜了,所以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差距,贫富的差距,城乡差距之大,也是世界上数得上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国家这种行政体制,我们的城镇结构,跟政治级别形成了一定的关系,什么关系呢,就是正比关系,行政级别高的,经济规模就很大,比如说省会城市,几乎我们国家的所有省会城市都大于这个省的任何地市城市和人口,形成了一个正比的关系,大家说这不是正常的吗,你看我们国家是这样,比较国际上看未必是正常的,在美国,欧洲,城市的规模和行政的体制,假设有一定的级别,是没有关系的,城市的大小跟什么样的政府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美国最大的洲,加州,州政府所在地并不是世界级的城市,洛杉矶,旧金山,他们的州政府是在一个小县城,而且长期都在这个地方,没有因为州政府在这里而怎么样,这种例子在美国很多,其他州也是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核心是他们的行政体制,他们的不是塔式级别,而是扁平化的,州以下没有谁比谁大,都是相对独立的,再大的市和旁边的小镇是互相独立的,没有冲突关系,所以很多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大学一直历史上都在这个小镇,很自豪,从来没有说这是一个镇而要离开,搬到别的城市去。所以他的城镇结构就比较均衡,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要改革,我们可以弱化行政体制,扩权强镇,有一些地方在实践,把镇的行政级别提高,给予镇完全的职能,合并乡镇,像浙江、安徽,几个省都在省内,可以缓解,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第二个改革要培育城镇内生发展动力,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原因第二条原因,小城镇缺少内生发展动力,跟城市不一样,城市是通过房地产开发将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资金输入到城市建设当中,也就是政府把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把房子这个产品卖给老百姓,买房人把这个资金通过开发商的渠道最终进入到政府,卖土地这块,政府拿这个钱去建城市的道路、规划,污水管网等等基础设施,所以新城的不断建设,最终是买房人建设的。但是小城镇没有这个,小城镇的土地大部分是集体建设用地,不能流转,第二小城镇乡内的土地,农村的宅基地分配必须在村内分配,小城镇实际上里面是几个村,外村的人是分不到土地的,你想建房只能在你所在的村里建,所以小城镇没有长起来的基础,没有新的资金进来建设。


 

赵晖:小城镇与生俱来比大城市有优势

来源:新京报
2013年08月12日11:01 

  人物简介:赵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村镇建设司负责在国家要求下,拟订村庄和小城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镇、乡、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提出进城定居农民的住房政策建议等。

  并非为农民建楼房就是小城镇建设

  新京报:目前各地出现了很多为农民盖楼房的现象,这是新型城镇化吗?

  赵晖:这是我们反对的,并非把农民集中起来建一些楼房,就是小城镇或新农村建设。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出于获取土地的动机,将农民集中起来,节约出宅基地,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二是一些地方对农村现代化的错误理解,认为高楼就是现代化。这样做的弊端是不利于农民的生产活动、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成本、破坏了农村的乡村风貌、许多也不符合农民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利于促进生产、一定要保护乡村田园风貌,村庄的现有布局与农业生产是有密切关系的,要尊重这种关系,格局不要大动,我们要做的是把短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起来,同时要保护好田园风貌和传统文化。

  反省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京报:“新型城镇化”下,你对小城镇建设有什么期许?

  赵晖:新型城镇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转变,要从越来越加剧的大城市化,真正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转变;要从区域发展不协调向国土均衡利用转变;要从高冲击、高付出的模式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模式转变。

  在实现上述要求方面,小城镇与生俱来比大城市更有优势。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小城镇发展滞后,人们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这主要是体制机制的原因,照着以往的体制机制发展下去,小城镇发展不会有大的起色。

  我希望推进新型城镇化,将给我们如何走出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带来一次深刻思考的机会,反省过去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做出改革的决策,最终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城镇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国土利用的合理化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创造有利的环境。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自曾晖

  本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侯少卿王叔坤

  现实情况是我国小城镇发展滞后,人们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这主要是体制机制的原因,照着以往的体制机制发展下去,小城镇发展不会有大的起色。

  ——赵晖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