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境内,是以高山体育运动为功能特色,供体育运动、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优质大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下位规划,规划区位于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黑龙池景区,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以“高山滑雪”为主题,以滑雪运动、山地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的高山运动区,属风景区三级保护区。
《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公示,欢迎公众积极参与,提出对该规划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要求。
《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规划区位于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黑龙池景区滑雪场的中山台地上,由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的黑龙池景区入口、上下滑雪场旅游村组成。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区位于茂县县境南部,涉及南新镇和凤仪镇两镇区域,本次规划区距位于九环线上的风景区主入口南新镇约25公里。
此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区总面积约0.81km2,规划范围包括位于足跁邑的上旅游村面积40.26hm2、位于青龙坪的下旅游村面积31hm2和位于卧龙池的入口区面积9.95hm2。
2、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区位于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黑龙池景区内,黑龙池景区定位为以“高山滑雪”为主题,以滑雪运动、山地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的高山运动区。
本次规划的滑雪场旅游村为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支撑点,规划目标为滑雪旅游、休闲度假服务的高端冰雪度假休闲接待服务区,为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的配套服务区。
3、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区由黑龙池景区入口、上下滑雪场旅游村组成,规划以安乡至白龙池的旅游公路为轴线,连接下滑雪场旅游村、上滑雪场旅游村两个接待片区和入口片区,形成“一轴三片”的布局结构。“三片”又按照功能不同划分7功能区,其中上滑雪场旅游村包括滑雪接待区、山地接待区和供应设施区,下滑雪场旅游村包括戏雪接待区和森林接待区,卧龙池入口区包括入口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
(1)上滑雪场旅游村
上滑雪场旅游村由滑雪接待区、山地接待区和供应设施区3个功能区组成。
① 滑雪接待区
滑雪接待区位于山体缓坡台地的轴线上,平均海拔约3050米,面积约23.21 公顷,规划拟结合地形地貌建设4处组团式的旅游接待设施,按照国际滑雪旅游配套标准配套购物中心、餐厅、索道站、雪具租售、救护站、滑雪学校等设施,将该区建设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滑雪接待服务基地。滑雪接待区共计建设综合性旅游设施占地面积44000m2,建筑面积11600m2,设置住宿床位1700床。
② 山地接待区
山地接待区位于滑雪接待区西侧的山间狭长的台地上,背靠一小型山体,平均海拔约2900米,面积约14.92公顷,规划在台地内结合林地分布散点布置旅游接待设施,共计建设小型游客接待设施7处,总占地面积20000m2,建筑面积40000m2,总床位规模500床。
③ 供应设施区
供应设施区位于滑雪接待区南侧上方的现有旅游公路两旁,平均海拔约3180米,面积约2.13公顷。该区用地较为平坦,公路南侧为负责为上滑雪场旅游村供气的气站区域,北侧为为整个滑雪场旅游村供水的水厂区域。拟建设自来水厂一座,占地面积3000m2、供水能力2000m3/d;燃气储配站一座,占地面积3000m2。
(2)下滑雪场旅游村
下滑雪场旅游村位于青龙坪,由戏雪接待区、森林旅游区2个功能区组成。
① 戏雪接待区
戏雪接待区位于青龙坪的山间平地,三面环山,地块中有溪流穿过,平均海拔约2720米,面积约23.68公顷。戏雪接待区规划保留青龙坪现状的大片草甸,结合现状溪流景观打造规划区内主要的游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在戏雪接待区北侧布置旅游接待设施4处,总占地面积20000m2,总建筑面积40000m2,总床位规模900床,建筑高度17m;南侧布置为戏雪游客配套的商业街及雪具大厅,占地面积8000m2,建筑面积15000m2。在接待设施周边配套建设餐厅、洗衣房、锅炉房、污水处理站等后勤服务设施及景区交通车停车场,其中餐厅占地面积8100m2、建筑面积6800m2,建筑高度20m;小型停车场3处,面积分别为9900m2、7200m2和8300m2;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为2000m2,处理能力为每日1000m3/d。
② 森林接待区
森林接待区位于戏雪接待区东侧的一沟谷内,平均海拔约2780米,该区面积约7.32公顷。规划沿溪谷进行溪流景观的改造,以此为中心,用环形道路串联形成分散式坡地接待设施,占地面积18000m2,建筑面积36000m2,总床位规模700床,建筑高度12~17m之间。
(3)入口区
入口区位于卧龙池,根据服务功能不同划分为入口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
① 入口服务区
该区位于黑龙池景区卧龙池入口处,平均海拔约2415米,该区面积约4.5公顷。规划在该区段结合现有旅游公路组织入口管理服务功能,包括门禁、集散小广场、售票处、停车场、导游咨询、管理、公厕等功能。
建设入口管理站一座,占地面积0.21hm2,建筑面积1247m2,3层建筑,提供门禁、售票处、导游咨询、管理、公厕等功能;建设小型游客集散广场,占地面积0.21hm2,主要提供游客的排队、等候、临时集散功能;建设停车场一座,占地面积3.24公顷,车位800个;建设污水处理站一座,占地面积200m2,处理能力100m3/d,处理入口区游客及工作人员生活污水。
② 职工生活区
本次规划将职工生活区结合景区入口综合布置,该区面积约5.45公顷。规划将高级技术人员和一般服务人员分设生活区,分别位于旅游公路两侧。南侧职工生活区集中建设一般职工的宿舍区,并配套职工餐厅、商店、文化活动室、体育设施等生活设施。北侧职工生活区依山就势散点布置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宿舍区,为滑雪场工作人员提供住宿。职工宿舍总占地面积8000m2,建筑面积16000m2,建筑高度控制在12m以下。
(4)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区周边已建成景区入口至黑龙池的旅游公路,公路宽7.5m,为三级公路,此外另有一条等级外的林区道路。
本次规划保留现状旅游公路作为主要对外通道,改造现状林区道路为5米宽内部道路,在各地块内规划宽5m、7.5m的道路,规划5m宽道路5.78km,7.5m宽道路0.84km。
(5)给水工程规划
现状规划区没有供水系统,规划水厂规模为2000立方米/天,占地3000平方米。水厂位于规划区东侧现状道路旁(地块E-02)。沿规划区主干道布置给水干管,消防给水同生活给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
(6)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新建两座污水处理站。在规划区入口区域新建一座污水处理站,负责入口区域的污水处理。在下旅游村新建一座污水处理站,负责其余区域的污水处理,
处理后的污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用于山林灌溉,污水管网部分沿地块外沿的山林铺设,部分沿道路铺设。
规划区及周边植被类型主要分为3种: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在植物区系位置上,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交汇的地带。在次一级的植物分区中,则属于横断山脉植物区系地区向华中植物区系过渡的区域。
规划内植物物种以杜鹃花属、栎类、松科和青冈等常见种为主。植被以灌丛和草甸为主,植物主要有山光杜鹃、高山杜鹃、丛状栎、松科、悬勾子属等常见种,拟建的旅游接待设施直接占地区植被以灌丛和草甸为主,分布有丛状栎、悬勾子属等常见植物种。
规划区及周边兽类以食虫目、啮齿目和兔形目等常见种和广布种为主,分布有岩松鼠、社鼠、草兔等,除在靠近大水沟的区域偶尔可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猕猴外,未发现其他珍稀兽类分布;鸟类以常见种和广布种为主,如麻雀、大山雀、大嘴乌鸦、家燕等;爬行动物主要有如北草蜥、翠青蛇、王锦蛇、菜花原茅头蝮、竹叶青、蹼趾壁虎、乌梢蛇和横斑锦蛇等;两栖动物主要有小角蟾、华西大蟾蜍、沼蛙、棘腹蛙、中国林蛙、泽蛙、班腿树蛙和四川湍蛙等。
2、水环境现状
地表水环境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的要求,评价区域内地表水水质良好。
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
3、大气环境现状
规划区除上滑雪场旅游村PM10略有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要求,上滑雪场旅游村PM10略高的原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盖较低,起风带起的扬尘所导致。
4、声环境现状
规划区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规划区位于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黑龙池景区,属于《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三级保护区。
《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针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黑龙池景区旅游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目标拟将规划区建设为风景区内为滑雪旅游、休闲度假服务的接待服务区,规划用地面积共为0.8119km2,区内床位规模确定为3800床,定位与《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定位要求保持一致,用地规模和床位规模小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符合《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三级保护区保护要求,编制旅游服务设施的详细规划,对区内设施的规模、建筑布局、层高体量、风格色彩提出控制要求,规划配套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符合《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三级保护区的要求。
规划区位于宝顶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之外,此次规划区距离自然保护区东部边界最近的区域为供应设施区,直线距离约为2.5km。
宝顶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和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自然生态系统,此次规划区不涉及宝顶沟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对规划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调查,无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分布,不会对大熊猫活动和生存造成影响,规划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外,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规划符合《四川省宝顶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
规划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将对所在区域的植物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一些灌丛和草本植物将被砍伐,工程占地将改变原有土地的属性,丧失部分自然生态功能。施工期由于建筑设施的修建、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施工作业周围的植被将遭到破坏,主要是对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破坏,随着施工结束和工程绿化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人工植被所占比例会增加。规划实施受影响的植物群落及植物种类主要是区域常见和广布的杜鹃、悬钩子、栎类,规划实施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区域的植被和植物造成大的不可逆影响。
规划区及周边兽类以食虫目、啮齿目和兔形目等常见种和广布种为主,分布有岩松鼠、社鼠、草兔等,随着各项目的逐步实施,施工区域附近的小型兽类的群落结构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适于人居环境生活的种类等可能增加,家鼠类将会成为优势种,区域的小型兽类多样性降低。但兽类普遍具有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规划实施不会对区域整体的种群数量造成大的影响。
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影响最为明显的是使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从空间结构来看,由于施工作业,将使评价区内的森林、灌丛面积减少,而草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增大;从物种结构来看,目前生长于评价区内的动物、乔木、灌木、微生物物种类和种群数量将有所减少,草本植物数量增加。对于生态系统功能而言,规划实施将砍伐占地范围内的森林、灌丛,使生态系统生产者数量减少,造成系统初级生产能力降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栖息地面积减少,物质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另外,工程在施工期,还使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增大,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生产效率。而评价区内野生动物数量下降还将导致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系统的生命活力水平整体降低,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力降低。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减缓措施
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内旅游接待设施共有床位3800个,工作人员950人,预计日游客及职工将会产生最大量为490t的生活污水,规划新建两座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达1100t/d,处理后的污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用于山林灌溉。环评要求项目中水回用率必须达30%以上,所处理的中水将主要用于浇花、冲厕、洗车等,其余70%的污水经处理后用于造雪或林地灌溉,可以满足规划区域对区内水环境保护的需求,实现区内污染物零排放。
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减缓措施
规划项目建设阶段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加强对施工扬尘的控制,及时喷洒水(特别是在干燥季节)和对松土压实,可避免和减缓施工扬尘对旅游区的影响。不会造成扬尘污染。
规划实施后,区内将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电能,对环境空气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减缓措施
规划项目建设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活动噪声,规划区及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建设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后,无大的噪声源,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停车场噪声、各旅游活动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等。结合区域规划旅游设施布局来看,各服务点多分散,声源值不大,通过在各个旅游设施做好绿化隔声,严格规范游客行为、加强引导,减少景区高声喧哗等,区域旅游噪声对当地声环境影响程度较轻。
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主要减缓措施
规划项目建设期间建筑工地将会产生施工弃渣、施工废物料和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环评提出在具体建设项目设计时,应尽量实现土石方场内平衡,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置永久弃土场;建筑垃圾进行规范堆放、及时清运至城建部门指定的地点;生活垃圾通过环卫部门及时送往茂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规划项目建成投运后,垃圾主要为旅游人员和区内职工的生活垃圾,预计高峰期日产生活垃圾产生量在4.1t/d。环评要求规划区内垃圾实行全封闭清运,依托南新镇垃圾转运站,近期送至茂县垃圾处理厂处理,远期纳入南新镇垃圾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采用保持规划区现状的零规划方案与此次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自成立以来,投入较少,风景区内旅游、接待、服务和管理设施极为缺乏,尤其是此次规划的黑龙池片区,作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以“高山滑雪”为主题,以滑雪运动、山地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的高山运动区,具有一定的景观资源但目前基本处于未开发阶段,夏季和冬季有部分游客自驾车前往风景名胜区内,可随意四处行走,活动不受约束,存在着护林防火的风险,部分地区也存在危岩、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
如果维持区域现状,不进行《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为:
(1)可以避免规划项目施工对规划区地表水、大气、噪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可以避免因规划项目施工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占用土地的环境影响。
(3)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可维护原生态不改变。
如果维持区域现状,不进行《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为:
(1)部分地区危岩、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得不到清理,造成区域崩塌、水土流失严重。
(2)随着前往景区旅游人数持续上升,加之区内旅游活动的不规范,游人无明确旅游路线,随意深入林区,存在践踏和毁坏植被、露营、烧柴取暖、乱丢垃圾等现象,还存在游人深入到自然保护区的可能,这不仅影响了景区区内动植物生存,而且可能给游人自身安全带来隐患,使保护区内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不必要的人为干扰。
(3)规划区周边的安乡是传统的农业区,农业生产在地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如不发展旅游,则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环评认为,零方案条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时按照现有的风景名胜区管理能力和管理条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旅游行为,将会对区域周边的动植物保护、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造成较大影响,游人随意进入风景区还存在森林火灾隐患。
《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区域其它相关规划总体上协调,规划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建设期的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在采取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后,施工活动这种扰动可以减免或消除;营运期旅游开发对对陆生、水生、土地、大气和水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综上所述,环评在综合考虑《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情况下,推荐实施《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
此次规划符合区域的相关上位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本地状况,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对规划区及周边的溪流、林地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并按照《茂县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土地利用强度,对区内设施的规模、建筑布局、层高体量、风格色彩提出控制要求。规划的实施,总体有利于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严格按照本次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建议,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本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规划的实施将会结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为听取社会各界对《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旅游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此公告征询公宝贵的想法和建议。
主要事项:① 公众对该规划的主要态度;
② 认为规划实施所在地现有的主要环境问题;
③规划主要的环境影响;
④ 希望以何方式减缓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
⑤ 其它建议和要求等。
八、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公众请以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或者面谈等方式,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与环评单位联系,发表您关于该规划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单位名称: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邮编:610041
Email: Fzili@163.com
联系人及其联系电话:谢先生,85554650
传真:855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