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城市雨水排不易留更难 在德国,城市透水地面的比例要求最低为60%,理想状态为80%以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8  浏览次数:219
核心提示:广州市日前遭到暴雨强袭,市区内多处遭到严重水浸,因水浸街造成数小时大堵车,居民苦不堪言。近些年,每临汛期,全国多个城市都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广州市日前遭到暴雨强袭,市区内多处遭到严重水浸,因水浸街造成数小时大堵车,居民苦不堪言。近些年,每临汛期,全国多个城市都会在强降雨中出现内涝,重者夺人生命,轻者毁坏财物、造成交通堵塞。

排水系统滞后是城市内涝的一个直接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我们长期形成的只注重排水而忽视留水的治水理念。城市水泥沥青地越来越多,坑塘也越来越少,降水难以及时渗入地下。

目前,发达国家许多城市正通过告别地面硬化的城市建设模式来减少内涝,注重利用雨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对雨水的处理方式是变排水为留水。在德国,城市透水地面的比例要求最低为60%,理想状态为80%以上,以确保防涝和地下水位不下降。

其实,这种留水的做法早在我国几千年前就是这样做的。中国古人在筑城、造园或建宅时力求留住雨水资源,尽量让雨水就地渗入地下。在古代中国的村庄、园林、庙宇和皇宫中,透水地面的比例大多保持在80%以上。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如果只想着把雨水全部排走,既不现实,也难以根治大水漫城的顽疾,更不符合自然规律和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恢复城市的肌肤功能留住雨水。

一是地面要吸收雨水。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地面硬化,硬化时尽可能以透水地面代替水泥地面,并增加自然地面,使降雨直接渗入地下。易发生积水的广场、停车场、人行道、运动场等都应改造为透水地面,保持地表的渗水功能,实现就地消化吸收雨水,维护地下水资源的自然平衡。

二是用绿地调节雨水。将绿地的高度降到低于道路路面,成为下凹式绿地,使绿地成为雨水调蓄渗透塘,充分接纳和消化吸收地表径流。

三是要用湖塘存水。要因地制宜,在地势低洼处建草坪边沟、人工湖,发挥湖、坑塘的调洪蓄水和生态补水功能,减少和分散暴雨径流量。同时及时补充了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雨水排不易留更难

时间:2014-05-28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明亮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