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以良好的弹性和吸水保水性著称。如若一座城市能够如同海绵一般“能屈能伸”、“收放自如”,便能最大限度应对洪涝和干旱的侵袭。
今年1月,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我市两江新区悦来新城跻身16个全国试点之列。悦来新城将在3年建设期内,以国博中心一期雨水利用项目为中心,启动相关雨水利用项目并向周边辐射,打造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生态文明 人水和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伴随着全球特别是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热岛效应、城市缺水、“路上行船”等“城市病”开始盛行。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城市病”,“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这一城市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重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缩影,如何在一座面积8.2万平方公里、人口在3000万人左右的城市推进城镇化,是摆在重庆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城镇化率从直辖前的28%提高到如今的60%,重庆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后,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硬化面积增加、排水管网负荷沉重、水土的流失、初期雨水的污染、雨水资源缺乏利用,加之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
重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经验,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有机融合,确立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为“海绵城市”试点地区,努力打造一座“会呼吸”的山水园林城市、山地立体城市,让城市留得住绿水青山,让市民记得住悠悠乡愁。
“海绵城市” 悦来先行
面朝嘉陵江,背靠中央公园,地形变化丰富的悦来新城,浓缩着“山城”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众多特色元素。包括悦来新城在内的两江新区,坐拥“两江四山多廊道”的生态体系,区内山地、森林、水域等原生态面积达650平方公里,具备建设生态型开发开放新区的有利条件。
2012年,悦来生态城被纳入国家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开始按照低碳、环保、生态的理念推进新城建设,探索山地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2014年,悦来新城在借鉴国内外“渗、滞、蓄、净、用、排”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推进健全城市的“蓄水细胞”。
道路上,新建道路采用LID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建设,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下凹式植草沟、雨水花园、渗水路面、生态树池。
建筑上,新建建筑屋顶建造集绿色屋顶、雨水回用池、透水铺装于一体的“屋顶雨水回用与径流控制系统”,以及在除市政道路外建设包括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回用池调蓄设施、透水性广场、停车场在内的“硬地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河流上,河道生态整治工程设计防洪生态护岸、沿岸生态河谷LID设施、湿地,在泄洪通道及调蓄上建设骨干雨洪滞蓄工程。
作为悦来新城开发启动区的悦来生态城,按照与“海绵城市”理念高度契合的低碳、生态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并颁布了相关建设管理文件及技术规程,为加强城市水资源利用,打造“海绵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试点先行区域按照低冲击理念,全面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道路及小区设计了浅草沟、滞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调蓄设施。城区内建筑全部按绿色建筑建设,会议展览馆二期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已完成建设。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已成为片区建设的重要条件逐步推行。片区内滨河休闲公园形成自然河道,排洪通畅,自然美观。
三年砺剑 生态示范
业界普遍认为,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保护三峡库区水质安全、解决山地城市多点内涝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减少能耗压力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将为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和样本,探索山地“海绵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设推广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规划,悦来新城将在3年建设期内,以会展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一期雨水利用项目为中心,启动会展公园、悦城路、悦居路雨水利用项目,并向周边辐射式展开,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在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城市水系建设“海绵城市”,健全城市的蓄水细胞,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目前,悦来新城已启动“海绵城市”的规划完善工作及重点示范项目的设计工作,全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确定了悦来新城示范区雨量控制目标。对辖区内各用地类型规划了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回用池、可渗透路面、下凹式植草沟、生态树池、雨水花园、调蓄设施等一系列具有“海绵城市”特性的综合项目。并结合原有河塘水系和道路规划,设置超标暴雨的生态泄流通道,疏导超标暴雨径流外排。通过雨水调蓄塘和湿地的滞蓄效应,削减洪水流量,净化进入河道的径流水质,为水生和野生生物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市也将以悦来新城试点“海绵城市”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努力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营造一座“会呼吸”的活力山城,让城市融入自然,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西部山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设推广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基础上,我市未来还将把试点推广到涪陵、丰都、万州、开县等三峡库区区县。
文/彭光灿 图片由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提供
悦来新城概况
悦来新城规划建设用地18.67平方公里,由悦来生态城、悦来会展城、悦来智慧城3个部分组成,区域规划人口20万人。
总体建设目标:不外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0%,有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建设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城市,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雨水利用的问题,保护三峡库区水质安全,营造自然、安全的城市环境。
主要建设内容:7个公园广场项目,35条城市道路,14个居住小区项目,8项公共建筑项目以及污水处理厂及二级管网、调蓄设施及泄洪通道、监测评估工程共67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