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与河道水质改善
黑臭水体对人居环境、地下水、生态系统和环境卫生破坏极大,消除黑臭水体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认为,水体中BOD5<20mg/L,NH3<2mg/L,DO>3mg/L是水体不黑不臭的基本条件。
固定化生物酶生物滤池
在污水处理生化系统维持高浓度优势菌种,大幅提高生化处理效率。在应急扩能和处置场合,可直接向生化池或排污河道安置固定化生物载体,短时间大幅度提高净水微生物浓度,快速达到净水目的。
固定化生物酶技术为“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及推广技术。
技术特点
实施便利,不新增占地;
生物量高,厌氧、好氧工艺生物量可分别提升至16g/L、10g/L;
有机物、氨氮治理效率高;
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生物载体无需更换或补充。
适用场合
直排污水处理、河湖水体应急治污。
工程投资
2000t/d:工程总投资约700万;
5000t/d:工程总投资约1600万。
运行费用
直接处理成本为0.6-0.7元/吨。
涡凹气浮—好氧生物滤池技术
通过前置气浮絮凝及好氧生物降解联合处理污水。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污水中的悬浮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上浮至水面以实现除磷及同液分离,为后续好氧生物滤池运行提供良好条件,通过滤池大幅度提高净水微生物浓度,达到净水目的。
技术特点
投资费用低:系统简单,效率高,性能稳定;
主要设备装备化,安装方便,节省占地;
高浓度有效生物量,系统处理能力高;
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生物载体无需更换或补充;
石油类、固体悬浮物(SS) 去除率高。
适用场合
直排污水处理、河湖水体应急治污。
工程投资
2000t/d:工程总投资约760万;
5000t/d:工程总投资约1750万。
运行费用
直接处理成本为0.7-0.9元/吨。
厌氧-好氧耦合生物滤池技术
在厌氧或好氧工艺条件,利用固定化生物酶载体投加高效菌种,大幅度增加净水微生物浓度,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同步实现甲烷化、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不投加碳源,大幅度降低回流比至100%以内。
“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项目。
技术特点
能耗低,占地省;
处理效率高:厌氧、好氧工艺生物量可分别提升至16g/L、10g/L,在不增大池容的条件下,提高系统处
理能力2倍以上;
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适用场合
直排污水处理、河湖水体应急治污。
工程投资
2000t/d:工程总投资约700万;
5000t/d:工程总投资约1750万。
运行费用
直接处理成本为0.6-0.8元/吨。
人工净水草—固定化生物酶
该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净化生物处理技术。将人工净水草作为固定化生物酶载体,通过分子设计,将大量有益菌和酶制剂牢牢固定在载体内,培植高效的微生物群落,实现快速降解水体污染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应急扩能和处置场合,可直接向生化池或排污河道安置固定化生物载体,短时间大幅度提高净水微生物浓度,以达到净水目的。该技术配合曝气机使用,可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
该技术获得专利3项,被评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技术特点
实现了优势菌种固定化,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解决了直接投加菌种流失、作用时间短等问题;
操作维护简单,可直接向河道或生化池布设,不需新增占地;
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强、无有毒有害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
垂直漂浮于水中,随水流摇摆,不影响行洪、行船。
适用场合
河道应急治污和自净能力提升;
乡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
工程投资
人工净水草260元/m2;污水处理优势菌80元/kg
运行费用
无运行费用。
人工净水草—生物廊道
该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体净化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生物廊道内种植人工净水草,利用人工净水草培植的优势菌种高效净化水体污染物,还可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有益于水生生物的迁移、觅食和躲避干扰,从而实现保持景观连通性和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阻断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达到截污净化与水生态修复的效果。
技术特点
高效提升水体净化能力,有效阻断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中度污染水体的有机物去除率在50%以上,氨氮去除率在85%以上;
可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抑制藻类生长;
保护和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投资低、操作简单,无需维护管理。
适用场合
受污染的中小河道、连通渠水质改善,污水厂退水区域水质净化和水生态修复。
工程投资
人工净水草约260元/m2;生物廊道约120~150 元/m2。
人工净水草—河道型湿地
该技术将人工净水草和湿地植物有机融合,以人工净水草固定化微生物作用,构建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协同净化系统,大大提高水体净化能力,从而解决湿地独立运行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人工净水草还可以为水生生物的恢复、生息繁衍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有效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技术特点
有机物、氨氮等去除效率高,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抑制水华发生,可实现地表水Ⅴ类净化到Ⅳ类;
大大缩小湿地占地面积,投资低;
适用范围广,耐冲击负荷强;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促进河岸生态系统恢复,综合效益高。
适用场合
河流、景观水体等水体修复。
工程投资
人工净水草约260元/m2,河道型湿地约120 元/m2。
运行费用
无运行费用。
水面推流器
水面推流器是一种防治水华的应急设施。设备采用水面推流方式,使水体流速大于0.05米/秒,降低水体表面温度,破坏水华发生的自然条件,防止水华爆发;形成水面湍流,提高水体溶解氧。在多台设备同时工作情况下,可以使封闭水体实现比较完善的水循环,恢复水生态环境。推流器的进出水端可加装生物活性炭填料,利用生化作用对水体进一步净化。
该技术共获得2项专利,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技术特点
电动机直接带动叶轮,推流效率高、面积大,单台循环水量达500-800m³/h ;
采用水面推流方式,扰动区域高效集中;
利用机载发电机或外接电源供电,布设位置灵活,可布置区域广;
采用移动式安装,水深≥0.8m的开阔河道、湖泊等水域均可应用;
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2-3mg/L;
有效促进表层水和深层水体层间交换,降低表层水温,稀释营养物浓度。
使用场合
湖泊、水库、河流、城市景观水体等水华防治及应急。
运行费用
约1.2元/台·h。
无动力式生物净化槽
无动力式生物净化槽主要由厌氧生物滤池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单元组成。厌氧单元核心为混合流膨胀床厌氧生物滤池,好氧段核心为跌水曝气技术。厌氧好氧串联实现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将好氧段所需溶解氧降至1.5 mg/L,即可保证好氧段处理效率高于70%,总处理效率高于80%。
该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3项,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列为北京市发展循环产业化专项项目。
技术特点
出水满足 二级标准或中水回用标准;
能适应水质在极大范围内波动,以及四个月之内停水等极端现象;
一体化装备结构,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
无动力要求,无运行费用;
操作简单,免值守维护;
可地埋式安装,覆土绿化,与周围景观及水道融为一体;
自动行洪闸设计有效保护水处理装置,使其免受洪水冲击。
使用场合
村镇地区污水治理;
天然及人工河道排污口;
高速公路、铁路、湖泊、水库、机场、机关、军队站房、小区等场所的排污处理及中水回用;
污水管网沿线需抽取污水回用处理的场所。
雨水缓滤床
雨水缓滤床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净化、排放等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雨水生态处理技术。雨水缓滤床包括进水端、调蓄区、净化区、出水端。调蓄区和净化区为雨水缓滤床的核心,调蓄区用于暂存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雨水经穿孔软管缓慢进入净化区,净化区内自下而上铺设不同级配砾石,雨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沉淀、过滤等作用截留,污染物在砾石表面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和降解,最终使雨水得到净化。过滤净化后的雨水排入临近的水体或经土壤下渗补给地下水。
技术特点
节省占地、雨水管渠易接入、储存水量大;
有效调节洪峰流量,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减小对下游排水系统的冲击;
有效降低水体污染负荷,悬浮物去除率达80%-90%,为雨水有效再利用创造条件;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适用于小区和道路雨水的净化;
设施为地下构筑物,最高点可与二级防洪堤平齐,通过外观设计与周边景观风格保持一致;
密闭式结构,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蚊蝇滋生;
无运行费用,只需简单维护即可。
使用场合
大型雨水口、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的雨水收集利用。
工程投资
约1200-1600元/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