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十三五”环境保护大政方针的环保“十三五”规划,目前进展如何?都有哪些具体内容?21日,在环境保护部举办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会上,参与起草的专家进行了详细介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告诉记者,环保“十三五”规划的全称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前,这一规划已经形成了初稿,并经2016年度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讨论,下阶段还要进行多轮次对接、专家咨询论证等。
吴舜泽介绍,目前我国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环境问题长期累积叠加,主要污染物排放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环境质量差、区域分化、隐患多、风险高,与社会公众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和短板。
他说,未来,我国面临一系列艰巨挑战,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体制机制正在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创新驱动的技术红利等三大“红利”逐步释放,同时,污染物新增排放压力高位舒缓,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
“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吴舜泽说,环保“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太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吴舜泽说,与以往的五年环境保护规划相比,环保“十三五”规划从规划边界至承载的内容应有一个变化和调整。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国务院印发实施的重点专项规划,在编制研究阶段,必须按照“围绕绿色发展,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带动作用,与《纲要》同时编制、同年审批、同步设施,侧重发挥政府作用,作为《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抓手。
他介绍,环保“十三五”规划核心在于要充分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全过程促进绿色发展,厚植绿色发展动力,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基于此,《规划》着力强化环境宏观政策调控,坚持预防优先,突出前端引导,将环境预防体系做成“硬措施”,将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延伸,加强前端能源、资源消耗协同控制,着力推动构建节约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革命,做大绿色发展的“环境红利”,解决环保工作长期以来被动、滞后的问题;
此外,环保“十三五”规划强调绿色富国、绿色产业、绿色惠民,突出环境空间分级管控,把握底线要求,提出红线要求,明确上限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发展必绿色与绿色即发展两个层面设计部署,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在“十三五”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改革方面,环保“十三五”规划提出以环保督察巡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离任审计、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责任,以排污许可、环境司法、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强化绿色金融等市场激励机制,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环保“十三五”规划还力图通过改革,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等。
吴舜泽介绍,环保“十三五”规划提出树立环境质量核心并做实环境质量管理制度。衔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计划,通过深化环境质量管理将三个十条落实为“十三五”期间的“施工图”,实施环境质量改善的清单式管理,实施差异化、清单式管理,分区域、分流域、分阶段落实。
在大气方面突出分区域、分阶段,“十三五”期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SO2、C0全部达标;N02与03浓度保持稳定力求改善;PM2.5、PM1O超标30%以内的城市要努力实现达标,PM2.5、PM1O超标严重的城市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浓度明显下降,力争用三个五年左右时间推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依次达标。水方面突出分流域治理,针对七大流分别提出针对性目标和措施,对355个控制单元提出改善要求。土壤方面突出分级分类防治,针对京津冀、东北、珠三角、长株潭和西南五个片区提出指导性要求。
“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环保‘十三五’规划首次试图将土壤、风险、生态指标纳入,力争实现水体全覆盖,大幅度增加区域性、行业性指标。”吴舜泽介绍,“十三五”环保总体目标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此外,环保‘十三五’规划还提出,实施环境质量改善清单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将质量目标改善进程落实于338个地市、1800个左右的控制单元和断面,并辅以信息公开,让老百姓实质性参与环境质量改善进程。
吴舜泽表示,环保‘十三五’规划强调任务要“硬”要“实”,除工程外,指标也强调“五可”(可监测、可分解、可统计、可评估、可考核);质量改善要求清单式落地,各地区都可以对号入座;任务分省市、分年份。生态保护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平台,统筹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国土绿化、生态治理与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建设,扩大生态空间,增加生态流量,提高承载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十三五环保布局撬动多大投资 主攻点仍是气水土
来源:网站转载

“十三五”环保规划目前正抓紧编制。
9项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近日分别由多家社会研究机构认领。
与此前不同,“十三五”环保面临着变动因素更多、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形势。
“十三五”环保该如何布局?近日发生的山东临沂治污争议又会给“十三五”环境治理带来哪些启示?
需回答两个重大命题
环保“十三五”规划会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未来10年是环境与经济的‘两难’期,但也是环保大有作为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说,我国大规模污染治理从“九五”淮河治污和“两控区”二氧化硫治理开始,历经多年持续治污,未来再经过10年的统筹部署、积极应对、有所作为,应能取得明显成效。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份“十三五”规划重点问题研究公开选聘承担单位指南介绍,眼下,亟待搞清楚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增速红利效应”与“增长压力效应”。
比如,增速调整、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演化与国别比较,通过国内外案例和实证分析,找出环保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特征及经验;开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情景模拟分析。
再比如,需要弄清楚互联网时代公众环境意识对环保推进的影响和变化趋势,群众直观感受与环保目标任务的系统性、协调性;需要弄清楚控能控煤方式下治污减排责任的重点区域在哪里。
在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看来,“十三五”环保的布局,必须同时回答两个重大命题:一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二是如何以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高、更大的经济发展。
夏光解释说,过去,环保主要集中在回答第一个命题,而对如何以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大更多的经济发展,未予充分关注和行动。
主攻点仍是“气水土”
空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是“十三五”期间环保的主攻点。那么,这三个领域现状到底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9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有近6亿人口生活在有害健康的空气中(2011年数据);全国十大流域劣V类水质占9%,25%以上的湖库出现富营养化(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目前全国超过50%的地下水已经污染;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与“七五”全国土壤环境总体清洁的调查结果相比,40年来我国土壤环境呈现急剧恶化的趋势。全国大约有60万~100万个污染场地(2014年发布的调查公报)。
2005~2014年期间,环境保护部直接处置的环境污染事件共1078起,其中重特大事件83起。
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呈上升趋势。仅“十一五”期间,环境治理投资总额就由2006年的256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12亿元,增幅近3倍。步入“十二五”,环境治理投资总额又有了大幅度增加,截至2013年,投资总额已达9516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幅达到3.7倍。
王金南所做的“十三五”环境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如果不能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增长方式,我国未来10年可能会面临较大规模的公共健康危机,较大区域和跨区域灰霾和水污染常态化、土壤污染危机等。
关注“临沂样本”
加大治理力度,多大的力度算合适?
连日来,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今年2月25日,环保部对山东省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公开约谈。环保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宁介绍,在2015年1~2月对临沂市开展的专项督查行动中,督查的15家企业中有13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其中焦化、钢铁行业尤为突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导致临沂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较差,区域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重压之下,山东临沂市猛药治理大气污染。全市57家重点企业被停产治理,412家企业被限期治理。从治理效果上看,1~5月,临沂PM2.5下降了24.3%,PM10下降了17.3%,二氧化硫下降了36.1%,二氧化氮下降了14.8%,效果明显。
但此举很快引起了反弹。山东省临沂市某钢厂高管称“企业员工有8000多人失业了,4座锅炉,直接损失至少要过亿,政府还把银行的账户封掉了,企业的信用没有了”。有报道称,临沂治污致6万人失业。
连日来,有关临沂治污是否过头的争论刷爆了各环保微信群。
“临沂的案例非常有代表性。”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这些年来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是要环保还是要发展?发展与环保似乎总在冲突,不可协调。
“真的如此吗?”骆建华分析称,核心的问题不是环保和发展要谁的问题,而是快与慢的问题。发展不能搞得太快,要顺乎经济规律,该慢的时候就要慢下来;同样,环保也不宜走得太快,搞所谓的休克疗法,不可持续。
王金南也认为,“关于临沂的讨论很有价值。还清旧账不欠新账从‘十五’就开始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还清呢?而且像临沂都属于老账新账一起堆的情况了。”
有专家建议,对以前违反中央决策和部署造成严重经济和环境后果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追责。
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
夏光认为,借鉴“临沂样本”,“十三五”中国的环境保护要“保持强势”,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重点监督地方政府履行职责;发动群众监督企业。关停企业不手软,以此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