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计划3年治理逾千处农村黑臭水体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表示,该省将在3年内基本完成现有1398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打造美丽乡村。2021年,山东安排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资金33.4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22.41亿元,明确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点任务。
在山东省人民政府4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专题解读该省近日印发的《山东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葛为砚表示,山东是农业大省,全省7万多个村庄,农村常住人口约3900万,面临着农村黑臭水体分布面广、底数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技术支撑力量薄弱等问题。
“此次排查,山东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卫星遥感识别与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葛为砚介绍说,卫星遥感识别排查范围大、解译速度快、标准统一、结果客观,但卫星遥感识别也存在缺陷,它只能看、不能闻,对于水体的臭味,卫星无法鉴别。而人工排查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人工排查熟悉当地实际情况又有很强的时效性,二者互为补充,实现了快速、全覆盖、客观精准排查。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姜龙表示,该省拓宽环保项目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截至目前,该省纳入财政部PPP管理库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2个,投资额23亿元,项目已全部落地并开工建设。“下一步,山东省财政将继续指导各市县深化政策创新,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一步优化环保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根据《行动方案》,1398处农村黑臭水体中,工业污水类42处、位于南四湖流域的629处、其他群众反映强烈的727处。具体治理时间安排为:2021年完成500处,2022年完成500处,2023年完成剩余的398处。黑臭水体已划分到各市,具体到年度,形成了治理任务目标表,随通知一起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将及时纳入清单,实行动态更新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