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圆桌论坛 丨 双碳背景下,水安全与科学输配需要哪些新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29  浏览次数:127
核心提示:圆桌论坛 丨 双碳背景下,水安全与科学输配需要哪些新思路?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圆桌论坛 丨 双碳背景下,水安全与科学输配需要哪些新思路?

3
分享至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正在全力推进,对水务行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双碳背景下,水安全与科学输配领域如何破局?

9月27日至28日,由粤海水务、广东省水利学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行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在深圳召开。

在28日的论坛上,由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连鹏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章林伟、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李晓岩、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宁寻安以及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土,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一场圆桌论坛,为水务行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主持人: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连鹏

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章林伟

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李晓岩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宁寻安

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土

双碳背景下,水务行业应如何抓住时代机遇?

宁寻安:我认为水务行业,在污染控制方面,我们应该对中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尽量减少过度氧化,因为氧化处理最终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要尽量避免过度氧化技术。当然,有一些污染物难以被普通方法去除的,这个时候要考虑找一些更好的办法。对于低浓度的,如果结合碳减排的话,可以用吸附,特别是一些低附加值不需要再生的吸附剂,这样比较好找原料。因为碳减排都是和氧化过程有关的。

章林伟:从双碳的角度,我的认识围绕着三个方面:第一,减碳;第二,替碳;第三,碳汇。我们水务行业至少在能源利用行业是进入前百位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为相关投资作过研究,那个时候的结论是自来水行业每年的耗电量占了国家总电耗的1.5%到2%,现在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我认为这个行业的能耗占比有所提升,至少在3%,甚至于更高,我们肩负着很大的落实国家双碳政策的任务。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要知道水务行业碳达峰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然后才能知道碳减排的路径是什么样,行业应该怎么做。

马军:碳达峰、碳中和实质上是经济转型,我们必须要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核心问题还是要发展高技术,因此在我们水行业里面有非常多的机会,因为环保产业本身就是高新技术。我们要从新的思维、新的角度来发展环保产业。原来我们的环保产业基本上是以终端净化、终端降解为主,以排放为目标。今后的发展我认为应该把思路转变一下,要以源头污染控制、资源回收为重点,以低能耗、低碳、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形成环保新的产业体系。所以我认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新型产业发展是我们环保行业、水行业的机会,自来水行业的发展也不仅仅是自来水,应该是按照整个城市的综合治理来着手,从源头的污染控制来着手,从水源的保护,从源头到龙头综合体系,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新的水技术产业的升级,以及新的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张杰: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城市层面谈一谈。我的想法是从资源规律出发,包括绿色植物在内的城市资源生态系统,能够为碳中和提供很好的出路。什么是资源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城市要有健康的水体,要有湿地、森林、绿化、行道树、城市公园等,这些加起来就是城市资源生态系统,我认为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助力解决碳中和的问题。

转变思路,碳中和背景下,水务技术发展应有新方向

李志土:其实我认为双碳有两方面工作需要做,就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是引进一些再生能源,节流方面,在我们水务行业,就涉及到水处理和输配方面的工作。目前水处理行业的数据化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基本上每一个工艺,我们都知道碳排放是多少,电耗是多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去探索怎么去优化,去开发利用一些碳排放比较小的,或者是效率比较高的水处理工艺。输配方面则占了总体电耗碳排放比较多的部分,这方面首先我们要知道真实的数据是怎样的,比如每一台水泵每一个小时、每一个工艺耗电量是多少,可以在这个方面做一些优化。

李晓岩:从技术上来讲,污水处理的有机物物含量很高,碳排放相对较高,可以看作是污染物,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潜在资源,把碳转化成有用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城市基本上20%、30%有机物的消耗最后都在污水里,这是相当大的碳量,如果未来技术的发展,能够把这些碳捕捉上来,而不是转化成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技术研发方向。

马军:我非常赞同李老师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我们的污水处理和水质保障系统未来要改变思路,原来是走降解的线路,但是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投入大。但其实系统已经建成了,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原有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呢?我认为应该把一些污染物从源头上进行分离,在源头上实现资源化,不要单纯地走降解的道路。比如说现在大量的有机物,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但是我们没有让它再回到农村,这个平衡战略上应该要强化。

立足大湾区,如何利用智慧水务技术助力碳中和?

李志土:从自来水公司的方向去看利用智慧水务做减碳减排,我认为在输配方面的压力控制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满足供水压力最低的要求,那么,在这里面如何有效控制或者优化管网供水情况?需要相关企业利用智慧水务做好能耗管理、漏水管理。因为压力过大的话,漏水一定会增多,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工具的帮助。智慧水务的优势,就是数据系统比较完善,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里有可以改善的空间,哪里可以利用低碳的工艺。

章林伟:发展智慧水务,不能太“土木工程”,我们借鉴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发展,为水务行业的装备智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然后我们再去应用数字化、数字孪生等技术。此外,除了减碳,我们还有一些替碳技术,比如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我们还可以做碳汇。我认为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行业,我们还要结合其他的行业,去建立一种双碳战略的联结。

李晓岩: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香港水务署装了很多设备搜集大量数据,他们自己其实处理不了,做不了。后来,我也帮助找了一些IT领域的人才,但他们也很难深入到行业中去,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所以我在思考,应该由谁来做真正的智慧水务?其实现在数据不是问题,但数据的价值怎么实现?这里面需要更高层次,更高的智慧,这方面确实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马军:就像李老师的观点,智慧水务的确是交叉学科,是今后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它不是传统给排水行业能做的,所以现在哈工大新成立了一个专业,叫做城市水系统工程,我们采用了交叉学科,把水系统和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机电结合起来。此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我认为未来有可能探讨新的城市群水资源发展模式。因为大湾区有不同的水源,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水源,我们可以从战略上把大湾区水资源综合管理起来,以低碳、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来形成新的水资源布局。

【记者】李赫 发自深圳

【作者】 李赫

绿动广东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