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丁仲礼 院士: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1  来源: 丁仲礼 院士: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202  浏览次数:148
核心提示: 丁仲礼 院士: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丁仲礼 院士: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water8848 2022-09-02 00:00 发表于天津

丁仲礼: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


来源:《党委中心组学习》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我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之后,我国各地掀起一股争取实现“双碳”目标的热潮,并为此作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这表明我国上上下下对这个“双碳”目标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国际社会应该对我们这个“需要在不长时期内作出世上规模最大的碳减排”的国家有充分信心。但同时我们自己也应深刻认识到:根据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要真正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困难非比寻常。这里面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尚没有全面支持从“高碳社会”向“碳中和社会”转型的技术体系,因而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还需要在研发大量新技术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得到发展和确立。
  中国科学院在习近平主席宣布“双碳”目标后,设立了一个大型咨询项目,组织百余位来自多个学部的院士和专家,着重就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技术体系这一问题,做了“清单式”的研究,并形成了专门报告和著作。本文将以这个研究为依据,从碳中和的概念和逻辑入手,重点介绍完成碳中和的“技术需求清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几个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碳中和的概念
  碳中和应从碳排放(碳源)和碳固定(碳汇)这两个侧面来理解。碳排放既可以由人为过程产生,又可以由自然过程产生。人为过程主要来自两大块,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形成二氧化碳(CO2)向大气圈释放,二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典型者是森林砍伐后土壤中的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自然界也有多种过程可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比如火山喷发、煤炭的地下自燃等。但应该指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界的碳排放比之于人为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碳固定也有自然固定和人为固定两大类,并且以自然固定为主。最主要的自然固碳过程来自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的诸多类型中,又以森林生态系统占大头。所谓的人为固定二氧化碳,一种方式是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后,通过生物或化学过程,把它转化成其他化学品,另一种方式则是把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深处和海洋深处。
  过去几十年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大致有54%被自然过程所吸收固定,剩下的46%则留存于大气中。在自然吸收的54%中,23%由海洋完成,31%由陆地生态系统完成。比如最近几年,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量大约为40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的86%来自化石燃料燃烧,14%由土地利用变化造成。这400亿吨二氧化碳中的184亿吨(46%)加入到大气中,导致大约2ppmv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所谓碳中和,就是要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增加。我们可以这样设想:我们的经济社会运作体系,即使到有能力实现碳中和的阶段,一定会存在一部分“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对它们一方面还会有54%左右的自然固碳过程,余下的那部分,就得通过生态系统固碳、人为地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化工产品或封存到地下等方式来消除。只有当排放的量相等于固定的量之后,才算实现了碳中和。由此可见,碳中和同碳的零排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是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增加为标志。
  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及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逻辑
  我国当前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数在100亿吨左右,约为全球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这样较大数量的排放主要由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所决定。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者合起来占比接近85%,其他非碳能源的占比只有15%多一点。在煤、油、气三类化石能源中,碳排放因子最高的煤炭占比接近70%。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如此之高,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约100亿吨二氧化碳的年总排放中,发电和供热约占45亿吨,建筑物建成后的运行(主要是用煤和用气)约占5亿吨,交通排放约占10亿吨,工业排放约占39亿吨。工业排放的四大领域是建材、钢铁、化工和有色,而建材排放的大头是水泥生产(水泥以石灰石(CaCO3)为原料,煅烧成氧化钙(CaO)后,势必形成二氧化碳排放)。
  电力/热力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账”应该记到电力消费领域头上。根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这45亿吨二氧化碳中,约29亿吨最终也应记入工业领域排放,约12.6亿吨应记入建筑物建成后的运行排放。所以我们说,我国工业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68%,如此之高的占比在所有主要国家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出现压缩式发展等因素所决定的。
  根据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我们就非常容易作出这样的推断:中国的碳中和需要构建一个“三端共同发力体系”。第一端是电力端,即电力/热力供应端的以煤为主应该改造发展为以风、光、水、核、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非碳能源为主。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即建材、钢铁、化工、有色等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用能以绿电、绿氢等替代煤、油、气,水泥生产过程把石灰石作为原料的使用量降到最低,交通用能、建筑用能以绿电、绿氢、地热等替代煤、油、气。能源消费端要实现这样的替代,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全国绿电供应能力几乎处在“有求必应”的状态。第三端是固碳端,可以想见,不管前面两端如何发展,在技术上要达到零碳排放是不太可能的,比如煤、油、气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减碳”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如水泥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的那部分二氧化碳,还有电力生产本身,真正要做到“零碳电力”也只能寄希望于遥远的将来。因此,我们还得把“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用各种人为措施将其固定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生态建设,此外还有碳捕集之后的工业化利用,以及封存到地层和深海中。
  三、电力供应端的技术需求
  传统上,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了发电、储能和输电三大部分,从现在业界经常谈到的“新型电力供应系统”的角度,还应把用户也统筹考虑在内。从实现碳中和的角度,我国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六方面特点。
  一是电力装机容量要成倍扩大。我国目前的发电装机容量在24亿千瓦左右,如果考虑以下因素:(1)未来要实现能源消费端对化石能源的绿电替代和绿氢替代;(2)从世界大部分先发国家走过的历程看,人均GDP从一万美元到三四万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还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3)风、光等波动性能源的“出工能力”只有传统火电的三分之一左右,那么我国2060年前的装机容量至少需要60亿到80亿千瓦。
  二是风、光资源将逐步成为主力发电和供能资源。其中西部风、光资源和沿海大陆架风力资源是主体,各地分散式(尤其是农村)光热资源是补充。
  三是“稳定电源”将从目前的火电为主逐步转化为以核电、水电以及综合互补的非碳能源为主。
  四是必须利用能量的存储、转化、调节等技术,弥补风、光资源波动性大的天然缺陷。
  五是火电还得有,但主要作为应急电源和一部分调节电源之用。与此同时,火电应完成清洁、低碳化改造,有条件的情况下,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六是在现有基础上,成倍扩大输电基础设施,把西部充沛的电力输送到中东部消纳区。与此同时,加强配电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能力。
  在这样的电力供应系统中,碳中和本身的目标要求未来电力的70%左右来自风、光发电,其他30%的稳定电源、调节电源和应急电源也要尽可能地减少火电的装机总量。正因为如此,未来需要促进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和输电技术这三方面的“革命性”进步。
  发电技术要为绿色低碳电力生产提供支撑。这里面需重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要注重发展以下技术:(1)光伏发电技术虽已发展到可平价上网的程度,但这类技术在降成本、增效率上还有潜力可挖;(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对电网友好,既可保证稳定输出,也可用于调峰,但目前发电成本过高,未来应在材料、装置上寻求突破;(3)风力发电技术也基本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未来要在大功率风机制造、更高空间风力的利用、更远的海上风电站建设上下功夫;(4)地热分布广、总量大,但能量密度太低,如要将地热用于发电,还得重点突破从干热岩中提取热能的技术;(5)生物质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是成熟的,但其在总的电力供应上的占比较为有限;(6)海洋能和潮汐能的总量不小,但其利用技术有待进步;(7)传统的水电我国开发程度已经较高,未来在雅鲁藏布江、金沙江上游开发上还有较大潜力。
  除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外,社会公众还得接受这样的现实:要达到碳中和,核电还得较大程度地发展,因为核电应作为“稳定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火电还得在“稳定电源”“应急电源”“调节电源”方面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无碳电力”在很长时期内是难以实现的,除非我们把火电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再予以封存或利用。
  储能技术在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中将占有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风、光发电具有天然波动性,用户端也有波动性,这就需要用储能技术作出调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环保、可靠并相对廉价的储能技术,碳中和目标就会落空。储能是最重要的电力灵活性调节方式,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三大类,而灵活性调节还有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车网互动、电转燃料、电转热等方式和技术。
  物理储能主要有四类。一是抽水蓄能电站,它是最成熟的技术,我国以东部山地为依托,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抽水蓄能电站总量很大,但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如何建抽水蓄能电站还得探索。二是压缩空气储能,主要是利用地下盐穴、矿井等空间,该类技术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三是重力储能,简单地说是利用悬崖、斜坡等地形,电力有余时把重物提起来,需要电力时把重物放下用势能做功,这类技术我国尚处在试验阶段。四是飞轮储能,这是成熟的技术,但其能量密度不高。
  化学储能就是利用各类电池,大家熟知的有锂电池、钠电池、铅酸(碳)电池、液流电池、液态金属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氢、甲烷)等。不同的电池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它们在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今后会遇到电池回收、环保处理、资源供应等问题。
  电磁储能主要是超级电容器和超导材料储能,目前看,它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现有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指使其“出工能力”具备灵活性,用电高峰时机组可以发挥100%发电能力,用电低谷时只“出工”20%或30%。这个技术一旦成熟,应该非常管用,尤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早中期阶段,应将其作为主打技术。车网互动是指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简单地说,今后大量的电动汽车整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储能系统,如果在电网电力有余时,它们中的一部分集中充电,而电力不足时,它们中的一部分向电网输电,这样就起到了平滑峰谷的作用。这个想法很美好,也有点“浪漫”,但如何将理论上的可能性转化为实践中的可行性,估计还得创新商业模式。
  电转燃料就是把多余电力转化为氢气、甲烷等燃料,电力不足时再把燃料用于发电。电转热储能则是用水、油、陶瓷、熔盐等储热材料把多余的电转化为热储存,需要时再为用户放热。
  新型电力供应系统的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网络。从实现碳中和的逻辑分析,我国未来的电网将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远距离的输电规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数倍,意味着要把西部的清洁电力输送到东部消纳区,输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2)为了统筹、引导大空间尺度上的发电资源和用户需求,大电网应是基本形态;(3)贴近终端用户(如工业园区、小城镇等)的分布式微电网建设将受到重视,并将成为大电网的有效补充;(4)为解决波动性强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电力电子装置比例高的特点,需要在电网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建立一个新型电力系统,其实是逐步“挤出”火电的过程,或者严格地说,是一个把火电装机量占比减到最小的过程,留下的火电也得作“清洁化”改造。我国具有充足的风能、太阳能,从理论上讲,资源绝对足够。但能不能把这些分布广、能量密度低的风、光资源利用起来,并保证电价相对便宜,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储能技术是关键中的关键!
  四、能源消费端的技术需求
  能源消费端的减碳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替代,二是重建。所谓替代就是用绿电、绿氢、地热等非碳能源替代传统的煤、油、气,而重建则强调在替代过程中,一系列工艺过程需要重新建立。
  对此,我们可分九个领域,对能源消费端的低碳化所需研发的技术或替代方式分别作出简单介绍。
  1.建筑部门应在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是对建筑本身作出节能化改造;其次是针对城市的建筑用能,包括取暖/制冷和家庭炊事等,均应以绿电和地热为主;农村的家庭用能,则可采用屋顶光伏+浅层地热+生活沼气+太阳能集热器+外来绿电的综合互补方式。
  2.交通部门可着眼于五个方面。未来私家车以纯电动车为主;重卡、长途客运可以氢燃料电池为主;铁路运输以电气化改造为主,特殊地形和路段可采用氢燃料电池,同时发展磁悬浮高速列车;船舶运输行业中的内河航运可用蓄电池,远航宜用氢燃料电池或以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少的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航空则可用生物航空煤油达到低碳目标。
  3.钢铁行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炼焦和焦炭炼铁,它可分两阶段实现低碳化。第一阶段是对炼焦炉、高炉等的余热、余能作充分利用,同时用钢化联产的方式把炼钢高炉中的副产品充分利用起来。第二阶段是逐步用新的低碳化工艺取代传统工艺,研发和完善富氧高炉炼钢工艺,炼钢过程中以绿氢作还原剂取代焦炭,对废钢重炼用短流程清洁炼钢技术等。
  4.我国建材行业的排放主要来自水泥、陶瓷、玻璃的生产,其中80%来自水泥。建材行业低碳化应从三方面研发技术,一是用电石渣、粉煤灰、钢渣、硅钙渣、各类矿渣代替石灰石作为煅烧水泥的原料,从原料利用上减少碳排放的可能性;二是煅烧水泥时,尽可能用绿电、绿氢、生物质替代煤炭;三是用绿电作能源生产陶瓷和玻璃。
  5.化工排放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用煤、天然气作能源,二是用煤、油、气作原材料生产化工产品时的“减碳”,比如用煤生产乙烯,需要加氢减碳,其中加的氢如果不是绿氢,就会有碳排放,减的碳一般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化工行业的低碳化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蒸馏、焙烧等工艺过程用绿电、绿氢;二是对余热、余能作充分的利用;三是适当控制煤化工规模,条件许可时尽量用天然气作原料;四是对二氧化碳作捕集—利用处理。
  6.有色工业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选矿、冶炼两个过程,在整个冶金行业排放中,铝工业排放占比在80%以上,因为电解铝工艺用碳素作阳极,碳素在电解过程中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冶金工业的低碳化一是在选矿、冶炼过程中尽可能用绿电;二是研发绿色材料取代电解槽中的碳素阳极;三是对电解槽本身作出节能化改造;四是对铝废金属作回收再生利用。
  7.在其他工业领域中,食品加工业、造纸业、纤维制造业、纺织行业、医药行业等也有一定量的碳排放,其排放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用的煤、油、气,二是其废弃物产生的排放。这些行业的低碳化改造主要在于用绿电替代化石能源,同时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8.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领域,但服务业以“间接排放”为主,即服务业用电一般被统计到电力系统碳排放中,运输过程中的用油一般被统计到交通排放中,建筑物中的用能(包括餐饮业的用气)则被统计到建筑排放中,似乎“直接排放”的量并不大。但这样说,并不是说服务业可以置身于低碳化之事外,恰恰相反,服务业亦有可以“主动作为”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大力做好节能工作,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用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
  9.农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此同时,农业中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种植业是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而这二者的温室效应能力是同当量二氧化碳的数十倍至数百倍。从这样的前提出发,农业的低碳化一是农业机械用绿电、绿氢替代柴油作动力;二是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挖掘能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但不影响作物产量的技术;三是研发出减少畜牧业碳排放的技术;四是尽可能增加农业土壤的碳含量。
  根据这九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在能源消费端用绿电、绿氢等替代煤、油、气,从理论上讲是不难做到的,但工艺和设备的再造重建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样的替代和重建一定会增加最终消费品的成本。所以说,替代和重建需要时间。
  2022年7月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石化集团共同举办的“拥抱双碳 共赢未来”地热科普公益展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恐龙广场开幕。本次展览包含“地心热涌”“产业热浪”“低碳热潮”三个展区,以地热能产生原理、地热能应用领域、地热能开发利用未来前景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了地球内部结构、地热能量来源以及发电、供暖、农业、养殖等场景,深入展示地热能领域科技创新成果 。 
  五、固碳端的技术需求
  提起固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然过程,即通过海洋和陆地表面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定。但这里必须指出,人类活动每年都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这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被自然过程所吸收,余下部分如不通过人为手段予以固定,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还会逐年增高。所以我们讲固碳,主要是指通过人为努力固定下的那部分,而地球自然固碳过程则属于“天帮忙”,很难归功于具体的国家或实体。
  “人努力”进行固碳一般可分两大途径,一是生态系统的保育与修复,二是把二氧化碳捕集起来后,或加工成工业产品,或封埋于地下或海底,这第二方面就是经常谈到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Storage)。
  公众对生态系统固碳都比较熟悉,它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吸收的碳有一部分长久保存在植物本身之中(比如树干),也会有一部分凋落后(比如树叶)腐烂进入土壤中以有机碳的形式得到较为长期的保存,当然有机碳也会部分转化成无机碳并同地表系统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石灰石沉积。地表生态系统尽管类型多样,但真正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森林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森林中的各种树木都有很长的生长期,在树木适龄期内,固碳作用可持续进行;当树木进入成熟期,固碳能力就会减弱,但人们可以通过砍伐—再造林的方式继续保持正向固碳作用,而砍伐的木材可以做成家具等产品,不至于把多年来固定的碳快速返还给大气。
  因此,生态系统固碳的重点在于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一在于保育,二在于扩大面积。我国有大量适宜森林生长的山地,这些地区过去生态受到过较大程度的破坏,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处在恢复之中,而这些人工次生林或乔/灌混杂林都很“年轻”,有进一步发育、固碳的潜力。同时,我国又有不少非农用地可作造林之用,包括近海的滩涂种植红树林,城市乡村的绿化用地种植树木。所以说,生态系统建设在我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为固碳的另一条途径是CCUS,它包括碳捕集技术、捕集后的工业化利用技术(分为生物利用和化工利用两大类)、地质利用和封存技术。对这些技术,国内外尚处在研发阶段,真正大面积的应用尚未见到。
  碳捕集技术分三大类。一是化学吸收法,它用化学吸收剂同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盐类,再加热或减压将二氧化碳释放并收集。二是吸附法,又细分为化学吸附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是用吸附材料同二氧化碳分子先作化学键合,再改变条件把二氧化碳分子解吸附并收集;物理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天然沸石、分子筛、硅胶等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作选择性吸附后再解吸附回收。三是膜分离法,即利用膜对气体分子透过率的不同,达到分离、收集二氧化碳之目的。在具体操作上,碳捕集还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化学链燃烧捕集、生物质能碳捕集、从空气中直接捕集等技术。
  碳捕集后的工业化生物利用技术目前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在反应器中生产微藻,这些微藻再用作生产燃料、肥料、饲料、化学品的原料。二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温室中,用以增加温室中作物的光合作用,这个过程又可称为二氧化碳施肥。三是把二氧化碳同微生物发酵过程相结合,生成有机酸。四是把二氧化碳用于合成人工淀粉。碳捕集后的工业化化工利用又分两大类技术途径,一大类是把二氧化碳中的四价态碳还原后加甲烷、氢气等气体,再整合成甲醇、烯烃、成品油等产品。另一大类为非还原技术,有二氧化碳加氨气后制成尿素、加苯酚后合成水杨酸、加甲醇后合成有机酸酯等技术,也有合成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各类聚酯材料等技术。
  地质利用技术也有很多类型,这些技术有的已在工业化示范中,有的尚停留在实验室探索阶段。比如利用收集起来的二氧化碳驱油、驱煤层气、驱天然气、驱页岩气等,这属于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这类技术的一个共性是通过生产性钻孔把超临界的二氧化碳压到地层中,利用它驱动孔隙、裂隙中的油、气流出开采性钻孔,达到油气增产或增加油气采收率的目的,与此同时,二氧化碳则滞留在孔隙、裂隙中得以长期封存。该类技术国内外已有工业应用示范。而另一些技术则在探索过程中,比如用于开采干热岩中的地热。干热岩埋深在数千米,其内部基本没有流体存在,温度在180℃以上,开采干热岩中的热能需要打生产井并用压裂手段使岩石增加裂隙,然后在生产井中注入工作介质,让其流动并采集热量,最后从开采井中收集热量。一些研究表明:用二氧化碳作为工作介质,既起到开采干热岩热量的作用,又可把部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
  地质封存技术则是把二氧化碳收集后直接通过钻孔注入地下深处或灌入深部海水中。这里要特别指出:深海对二氧化碳的溶解保存能力是巨大的。
  总之,固碳的技术有多种,但这些技术不可避免地需要额外能量加入,因此有可能把最终产品的成本提高一大块。至于地质封存,尽管理论和实践上可行,但它似有“空转”之嫌。从现阶段看,只有生态固态才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碳中和的路线图规划
  实现碳中和,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全局性工作的规划,并根据形势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能形成不断完善规划的工作机制。我国的目标是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显然在目前的认知水平下,要做一个能覆盖近40年时间长度的规划是不太现实的,但有一点我们是必须一开始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的,那就是我国到时候还可以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或者说从目前约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到多少才可以宣布完成了碳中和目标。
  这个问题不易确切回答,但寻找答案的思路是具备的,那就是“排放量=海洋吸收量+生态系统固碳量+人为固碳量+其他地表过程固碳量”这个公式。对此,我们可以逐项做出分析。
  过去几十年,海洋对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吸收比例为23%,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稳定的,尽管我们很难预测未来是否会产生重大改变,但假定海洋将保持这个吸收比例不变,应该是有依据的。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非常强。根据相关研究,2010—2020年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量为10亿—13亿吨二氧化碳;一些专家根据这套数据并采用多种模型综合分析后,预测2060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为10.72亿吨二氧化碳/年,如果增强生态系统管理,还可新增固碳量2.46亿吨二氧化碳/年,即2060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总量为13.18亿吨二氧化碳/年。此外,我国近海的生态系统固碳工程还没启动,这块儿也应该有较大潜力。
  至于把碳捕集后作工业化利用及封存的量有多大,这要取决于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目前要对此作出估计是有难度的。但我们也可以作出这样的假定:如果届时实现碳中和有“缺口”,政府将对人为工业化固碳予以补贴,争取每年达到3亿—5亿吨二氧化碳的工业化固碳与地质封存。以中国的工业技术发展速度,这个假定还是相对“保守”的。
  其他地表过程固碳是指地下水系统把有机碳转化成石灰石沉淀、水土侵蚀作用把有机碳埋藏于河流—湖泊系统之中等地表过程,它一年能固定的碳总量目前没有系统研究数据,但粗略估计中位数在1亿吨二氧化碳左右。
  为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分析,假如我国2060年前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25亿吨左右,那么海洋可吸收25×23%=5.75亿吨二氧化碳,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固碳14亿吨二氧化碳,工业化固碳和地质封存4亿吨二氧化碳左右,基本上可以做到“净零排放”。当然,要从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5亿吨,难度亦是非常之大的,这需要我们先有一个宏观的粗线条规划。根据我国五年规划的惯例,可考虑以两个五年规划为一个阶段,分四个阶段,四十年时间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一步为“控碳阶段”,争取到2030年把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00亿吨之内,即“十四五”期间可比目前增一点,“十五五”期间再减回来。在这第一个十年中,交通部门争取大幅度增加电动汽车和氢能运输占比,建筑部门的低碳化改造争取完成半数左右,工业部门利用煤+氢+电取代煤炭的工艺过程大部分完成研发和示范。这十年间电力需求的增长应尽量少用火电满足,而应以风、光为主,内陆核电完成应用示范,制氢和用氢的体系完成示范并有所推广。
  第二步为“减碳阶段”,争取到204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85亿吨之内。在这个阶段,争取基本完成交通部门和建筑部门的低碳化改造,工业部门全面推广用煤/石油/天然气+氢+电取代煤炭的工艺过程,并在技术成熟领域推广无碳新工艺。这十年火电装机总量争取淘汰15%落后产能,用风、光资源制氢和用氢的体系完备及大幅度扩大产能。
  第三步为“低碳阶段”,争取到205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60亿吨之内。在此阶段,建筑部门和交通部门达到近无碳化,工业部门的低碳化改造基本完成。这十年火电装机总量再削减25%,风、光发电及制氢作为能源主力,经济适用的储能技术基本成熟。据估计,我国对核废料的再生资源化利用技术在这个阶段将基本成熟,核电上网电价将有所下降,故用核电代替火电作为“稳定电源”的条件将基本具备。
  第四步为“中和阶段”,力争到206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5亿—30亿吨。在此阶段,智能化、低碳化的电力供应系统得以建立,火电装机只占目前总量的30%左右,并且一部分火电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火电排放二氧化碳力争控制在每年10亿吨,火电只作为应急电力和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负荷”,电力供应主力为光、风、核、水。除交通和建筑部门外,工业部门也全面实现低碳化。尚有1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主要分配给水泥生产、化工、某些原材料生产和工业过程、边远地区的生活用能等“不得不排放”领域。其余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机动分配。
  “四阶段”路线图只是一个粗略表述,由于技术的进步具有非线性,所谓十年一时期也只是为表达方便而定。
  七、碳中和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
  从前面的介绍可知,实现碳中和,可以理解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场大变革,对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对我国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能源禀赋以煤为主。在煤、油、气这三种化石能源中,释放同样的热量,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大高于天然气,也比石油高不少。我国的发电长期以煤为主,这同石油、天然气在火电中占比很高的那些欧美发达国家比,是资源性劣势。二是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十分庞大。我们在前面的介绍中提到,我国接近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工业,这个占比高出欧美发达国家很多,这同我国制造业占比高、“世界工厂”的地位有关。三是我国经济社会还处于压缩式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的需求空间巨大。四是我国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意味着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会继续增长。五是我国2030年达峰后到2060年中和,其间只有30年时间,而美国、法国、英国从人均碳排放量考察,在20世纪70年代就达峰了,它们从达峰到2050年中和,中间有80年的调整时间。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明碳中和对我国的挑战性,我们下面用几组碳排放有关的数据,以国际比较的方式,来做进一步说明。第一组数据是从1900年到2020年间,不同国家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亿吨二氧化碳为单位),美国为4047,欧盟27国为2751,中国为2307,俄罗斯为1152,日本为655,英国为618,印度为545,墨西哥为201,巴西为156。这个累计排放量可大略表明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家底”,但这样的统计没有考虑人口基数,因此我们需要第二组数据,1900年到2020年间的人均累计排放,这套数据以国家为单位,把每年的全国排放除以人口,获得逐年人均排放,再把这120年来的人均排放加和即可得出(数据以吨二氧化碳为单位),具体为:美国2025,加拿大1522,英国1209,俄罗斯848,欧盟27国713,日本575,墨西哥295,中国190,巴西107,印度58,全球人均累计为375,中国迄今为止只有全球人均的一半,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第三组数据是目前以国家为单位的排放量(以亿吨二氧化碳为单位),具体是:中国100,美国52,欧盟27国30,印度25,俄罗斯16,日本11。如果考虑人均,那么有第四组数据(2016年到2020年人均排放,以吨二氧化碳为单位),具体是:美国15.9,加拿大15.3,俄罗斯11.4,日本9,中国7.2,欧盟27国6.6,巴西2.3,印度1.9。从以上四组数据可知,我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具有压缩性特征,故目前的人均和国别排放数据比较高,这也是掌握话语权的西方媒体不断给我国戴上“最大排放国”,甚至是“最大污染国”帽子的所谓“理由”。但如果考察人均累计排放,我国对全球的“贡献”非常小。另外,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全球平均水平,而人均累计排放只是全球的一半,这还是在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每年净出口大量制造业产品的基础上达到的,由此说明我国绝不是如一些研究者所说的是“能源资源消耗型”经济体。
  第五组数据很有意思,它是由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建立的居民人均消费碳排放,它考虑了国家间通过进出口而产生的“碳排放转移”。2018年到2019年间的数据如下(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美国15.4,德国7.6,加拿大7.5,日本7.4,俄罗斯7.0,英国5.7,法国4.4,中国2.7,巴西1.5,印度1.1。这组数据说明,世界上一些国家只是“生存型碳排放”,而有的国家早已进入“奢侈型”或“浪费型”国家行列!
  前面我们谈了碳中和对中国的五方面挑战,下面再谈五点机遇。一是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在世界上已是“一骑绝尘”,风力发电技术处在国际第一方阵,核电技术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水电站的水平更是无出其右者。二是我国西部有大量的风、光资源,尤其是西部的荒漠、戈壁地区,是建设光伏电站的理想场所,光伏电站建设还可带来生态效益;东部我们有大面积平缓的大陆架,可以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大量场所。三是我国的森林大都处在幼年期,还有不少可造林面积,加之草地、湿地、农田土壤的碳大都处在不饱和状态,因此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非常大。四是我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的过程,这意味着我们将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其他污染物排放也将实质性降低。此外,碳中和也意味着我们将实现能源独立,国内自产的原油、天然气将能满足化工原料之需要,进口油气将大为减少,所谓的“马六甲困境”将不再是一个实质性威胁。能源独立从某种程度上还会为粮食安全提供助力。五是我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将在碳中和历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因为碳中和涉及大量的国家规划、产业政策、金融税收政策等内容,需要真正下好全国一盘棋。这点我们从我国推动光伏产业的历程中就可以看出,并且诸如此类的经验未来还会不断被总结、深化。我们甚至可以预计,即使是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那些国家,它们如想真正实现碳中和,也将在国家产业政策设计上获得助力。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固废渗滤液碳达峰碳中和核心品牌生态圈

来源 :   中国给水排水  

 

 

 

 

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核心品牌生态圈
(请提前报名回执,限1500人;本次会议仅限提前回执报名单位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可获得2022年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时间:2022年11月7—10日,11月7日报到,11月8日—9日会场报告,11月10日参观
会议地点:宝盛水博园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号)
会议主办协办技术报告咨询:王领全  13752275003(微信同号)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

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协和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沃太克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圣曼干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可迪尔环境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江苏大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内国际水行业协会(学会)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亚洲环保》 媒体平台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www.water8848.com )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市万可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斯道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宁津县金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德国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百奥兰(浙江)水务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苏州美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鼎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富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雅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共赢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保产业室 

全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工作组

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维尔利集团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

水发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固废研究中心、南阳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 等。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图片

 

支持媒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环保在线、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http://www.cnww1985.com)、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21年中国水处理投资规模可超2万亿元。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号),提出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6000多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31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6000多万吨(不含工业污泥4000多万吨)。到2025年,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达到1.6亿吨(包括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与之对应的是,污泥处理市场将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500多亿元的规模。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7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住建部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督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合理选择工艺,加快设施建设。各级排水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对非法污泥堆放点要一律予以取缔,不满足防护要求的污泥临时堆放点要限期完成达标改造;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转移、倾倒、处置污泥的,要严格依法处罚。要打通污泥无害化产物的出路,“以资源化带动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前景与发展趋势,切实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要求,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威立雅水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等单位决定举办“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届时将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作主题报告,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准实施、成熟工艺及设备运行经验、污泥处置政策等问题进行解答和研讨交流,同时为相关单位搭建推介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于2010年(第一届,秦皇岛)、2011年(第二届,青岛)、2012年(第三届,大连)、2013年(第四届,上海)、2014年(第五届,长沙)、2015年(第六届,宜兴)、2016年(第七届,天津)、2017年(第八届,北京)、2018年(第九届,保定)、2019年(第十届,上海)、2020年(第十一届,西安)、2021年(第十二届,上海)分别在秦皇岛、青岛、大连、上海、长沙、宜兴、天津、北京、保定、上海、西安、上海 举办了第一至十二届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此次是第十三届,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它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会议。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邀请污泥处理处置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60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为辅助的形式。

 

三、大会征稿主题(截稿日期:2022年9月30日)

1、各地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及规划(工程信息和工程实例介绍);

2、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标准解读及政策探讨;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设计经验;

4、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工艺选择;

5、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经验探讨;

6、污泥生物堆肥与土地利用技术及工程实例;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8、流化床污泥焚烧炉技术及应用;

9、热电厂、水泥厂等工业领域掺烧城市污泥的应用实例;

10、污泥厌氧发酵/工业化生物制气技术与装备;

11、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

12、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

13、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设计经验,调试、运行管理经验等;

14、高效污泥脱水技术与装备;

15、污泥输送技术与设备;

1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调研报告和市场分析;

17、自来水厂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18、工业污泥处理及处置/工业园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村镇污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19、国家“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投资热点;

20、污泥干馏,污泥碳化,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

21、黑臭水体及坑塘污水污泥治理和工程案例。

22、污泥处理处置升级改造技术及工程案例。

23、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污泥处理处置等。

24、中国污水污泥综合治理投资运营管理公司(机构), 设计院(公司), 总承包公司,工艺技术专业公司,装备、材料、药剂供应商等单位名录汇编。

25、青年创新技术成果、专利 、解决方案等展示交流对接(利用 会议论文集 、网站 、微信平台 、会议现场展板等 )。

26、无废城市环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标准、技术及案例

27、其他相关主题(如固废资源化、除臭、渗滤液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等)。

28、本届大会着力邀请行业内顶尖企业、上市公司、国际知名企业、领先民族品牌参展,集中展示世界领军污水处理、泵管阀、智慧水务、海绵城市技术与设备 、给排水管网、 膜分离技术设备、污泥处理新技术等水环境治理领域的优秀企业、前沿技术与优质解决方案;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给水排水水环境污泥处理处置核心品牌生态圈。

 

四、企业赞助方案(不讲价)

1、联合主办单位(赞助费20万元)

2、协办单位 (赞助费6万元)

3、大会上发言(报告15分钟+5分钟问答)/ 文章发表2-3篇/2个代表,发资料,现场易拉宝1,论文集前彩插广告1P等共计3万元。

4、会场外集中展示区展示桌(3万元每个,含2人参会费)。

5、其他赞助方式(如礼品、晚宴、抽奖奖品等),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6、会议论文集广告:前彩色插页:8000元/页。

7、政府部门、水务集团、设计院(集团)本单位团体 30人以上的,前30人按照2000元每人,超过30人的会议代表超过部分免费(同一单位,只收前30人会议费),但须提前回执到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审核通过。

有意协办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022-27835639,13752275003 王领全)。

 

五、住宿及交通

会场酒店:

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豪华双床房、豪华大床房均为 RMB 410元/天

(双人入住含双早,单人入住含单早)

 

本次会议注意事项

本次会议所有参会代表须实名参会,进入酒店需测量体温,并现场出示身份证及健康码,所有参会代表须全程佩戴口罩,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红码及黄码的人员不允许参会,行程码城市带星号的代表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本次会议须所有代表须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入住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的代表均须提前预定并预付首晚房费。各参会企业和代表须提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号)办理会议及预定房间手续。

 

酒店房间紧张,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

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

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

 

交通:

高铁: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东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距离杭州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40分钟。

 

飞机: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萧山机场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

 

六、参会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不含住宿费);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

 

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现场不能刷卡交会议费。 

 

: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会议费现场只能收现金,不能刷卡。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会计,发票和预订房等)18622273726

于菁琳(会计)138 2116 5596

孙磊 (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刘贵春(PPT) 137 5214 4199

任莹莹(投稿等)151 2236 0102  

文凯(发资料等)138 2135 7475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 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单位

 

邮 编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是否

住宿

 

房间类型和数量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请选择发票种类及填写信息

 

 

请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

增值税电子普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电子发票邮箱                   

         

增值税专票:

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注:各代表需开具哪种类型发票就填写哪种,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需四项信息填写完整。


图片

 

图片

 

 

污泥千人大会同期会议:2022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核心品牌生态圈

时间:2022117日10日,117日报到,118日—9日会场报告,1110日参观

会议地点: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技术报告正在征集完善中,咨询:王领全 13752275003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协和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沃太克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圣曼干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可迪尔环境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江苏大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国际水行业协会(学会)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亚洲环保》 媒体平台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www.water8848.com )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市万可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斯道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宁津县金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德国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百奥兰(浙江)水务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苏州美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鼎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富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雅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共赢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保产业室 

全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工作组

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维尔利集团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

水发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固废研究中心、南阳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 等。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图片

 

 

支持媒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环保在线、《环境卫生工程》杂志、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http://www.cnww1985.com)、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2020年,全国共有196个大、中城市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196个城市2019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4498.9万吨,综合利用量2491.8万吨,处置量2027.8万吨,贮存量756.1万吨。综合利用占利用处置及贮存总量的47.2%,处置、贮存分别占比38.5%和14.3%,综合利用和处置是处理工业危险废物的主要途径。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省(区、市)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许可证共4195份,相比2006年增长376%。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达12896万吨/年,相比2006年增长1709%。

 

2017年国务院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我国累计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约1亿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分别为4227万吨、2263万吨、1348万吨和879万吨,相比改革前(2016年),分别减少9.2%、51.4%、71.0%和81.1%,累计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约1亿吨。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近年来,固废领域竞争激烈。2021年7月9日,全联环境商会公布“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上榜的50强企业中,以固废处理为主营业务或者涉足固废处理业务的企业多达36家,占据一半以上。2021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发布关于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名单的公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合计40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合计60家。

 

随着城市、农村环境污染物产生量的不断增长,在我国环保风向趋严的形势下,固废处理行业也迎来发展机遇。2020年上半年,社会资本共计中标106个固废投资运营项目,投资总额超308亿元。目前,我国固废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景气度高,发展速度迅速,是进入的好时机。建议关注盛运集团、格林美、维尔利、东江环保等重点企业在固废处理行业领域的投资模式及布局方向。

 

政策层面,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381号),《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实现新发展、支撑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有效减少原生矿产资源开采,协同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2021年4月21日,国家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在中国固废化学品管理网发布《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通则》。该《通则》旨在为各地固体废弃物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提供参考依据。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2021年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2021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公布了4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60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 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 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研究制订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 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 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华博水务有限公司、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等单位举办“2022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届时将邀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等有关单位领导,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固废、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专家、学者、运行管理人员,解读行业政策,分享无废城市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典型成功案例,研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搭建推介无废城市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

 

邀请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60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 为辅助的形式。

 

三、大会征稿主题(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业污泥处理处置)(截稿日期:2022年9月30日)

1)固废资源化利用基础科学问题与前瞻性技术;

2)固废源头减量与生态链接;

3)智能化回收与分类;

4)有机固废高效转化利用及安全处置;

5)无机固废清洁增值利用;

6)全过程精准管控与决策支撑;

7)区域固废资源化系统解决方案与集成示范;

8)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前沿理论技术工艺及工程实例;

9)城市源有机固废高效资源化转化工艺技术及工程实例;

10)农村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及工程实例;

11)工业源有机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及工程实例;

12)面向未来的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政策与管理;

13)有机固废循环利用后的残渣部分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案例;(14)无废城市”推动下,固废投资与建设政策、标准解析 ;

15)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6)国内外无废城市建设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7)“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11个城市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青海省西宁市等等,河北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一并推动;

18)燃煤耦合生物质(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等)发电技术及工程案例;

19)无废城市建设模式、管理制度探讨及政策技术指标体系解读;

20)“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以及零碳排放系列研究;

21)其他相关主题(如除臭、渗滤液处理、村镇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

大会同期举办中国污泥固废博览会。在此,诚挚邀请相关技术产品与装备企业报名参展,各行业专家、科技成果完成人、技术装备生产企业代表参加专题会议。

 

展出范围 丨 Major Exhibits 

1、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离心浓缩机、带式浓缩机、转鼓浓缩机、螺压浓缩机、转笼式浓缩机;压滤脱水机、离心脱水机、螺旋压榨机、滚压式脱水机、带式污泥脱水机等;

2、污泥消化设备:消化搅拌设备、消化加温设备、脱硫塔、储气柜、沼气锅炉、沼气发电机、沼气发动机;

3、污泥混合设备:斗式装载机、搅拌机、转股混合机、搓合机、间歇混合机;

4、污泥输送设备:污泥泵、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活动底斗机、螺旋输送机、

5、污泥装卸设备:装载机、翻斗车、载重自卸卡车等;

6、污泥翻堆设备:斗式装载机、推土机、垮式翻堆机、侧式翻堆机、链板式翻堆机、双螺旋翻堆机、铣盘式翻堆机、翻抛设备;

7、污泥干化设备:流化床干燥器、转盘干燥机、转鼓干燥器、带式干燥器、水热干化设备;

8、污泥焚烧设备:流化床焚烧炉、污泥焚烧炉、工业用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

9、污泥堆肥设备:反应器堆肥系统、高效滚筒设备;

10、污泥处理药剂: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等脱水剂、环保再生煤添加剂、阻垢剂、消泡剂、吸附剂、除臭剂;

11、污泥处置材料:硅藻土、膨润土、滤材、滤料等;

 

四、住宿及交通

会场酒店:

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豪华双床房、豪华大床房均为 RMB 410元/天

(双人入住含双早,单人入住含单早)

 

本次会议注意事项

本次会议所有参会代表须实名参会,进入酒店需测量体温,并现场出示身份证及健康码,所有参会代表须全程佩戴口罩,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红码及黄码的人员不允许参会,行程码城市带星号的代表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本次会议须所有代表须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入住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的代表均须提前预定并预付首晚房费。各参会企业和代表须提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号)办理会议及预定房间手续。

 

酒店房间紧张,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

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

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

 

交通:

高铁: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东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距离杭州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40分钟。

 

飞机: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萧山机场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

 

五、参会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不含住宿费);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

 

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现场不能刷卡交会议费。 

 

: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会议费现场只能收现金,不能刷卡。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会计,发票和预订房等)18622273726

于菁琳(会计)138 2116 5596

孙磊 (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刘贵春(PPT) 137 5214 4199

任莹莹(投稿等)151 2236 0102  

文凯(发资料等)138 2135 7475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2022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单位

 

邮 编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是否

住宿

 

房间类型和数量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请选择发票种类及填写信息

 

 

请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

增值税电子普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电子发票邮箱                   

         

增值税专票:

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注:各代表需开具哪种类型发票就填写哪种,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需四项信息填写完整。


图片

 

图片

 

中国给水排水2022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大会邀请函暨征稿启事(污泥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共创、共生、共赢--鼎力打造中国固废及渗滤液处理核心品牌生态圈

时间:2022年11月7日—10日,11月7日报到,11月8日—9日会场报告,11月10日参观

会议地点:宝盛水博园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请提前报名回执,限1500人;本次会议仅限提前回执报名单位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可获得2022年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会议主办协办技术报告咨询:王领全 13752275003 (微信同号)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

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协和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沃太克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圣曼干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可迪尔环境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江苏大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内国际水行业协会(学会)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亚洲环保》 媒体平台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www.water8848.com )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市万可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斯道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宁津县金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德国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百奥兰(浙江)水务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苏州美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鼎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富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雅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共赢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保产业室 

全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工作组

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维尔利集团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

水发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固废研究中心、南阳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 等。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图片

 

 

支持媒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环保在线、《环境卫生工程》杂志、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http://www.cnww1985.com)、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定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近年来,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成为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备受环境主管部门、环卫部门以及公众的高度关注。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实施以来,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一直是行业的一大挑战,也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尚不完善,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上,因此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填埋量的35%~5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50%以上。我国垃圾焚烧厂的渗滤液则主要来自于新鲜垃圾在储坑中发酵熟化时沥出的水分,一般占垃圾焚烧量的25%~35%。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复杂且变化大等特点,危害性大,其达标处理已刻不容缓。

 

为了深入交流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适用工艺和运行经验,避免垃圾渗滤液处理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国美(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等单位,拟于202211月7—10日杭州举办“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大会”。届时将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标准实施、成熟工艺及设备运行经验、行业政策法规等进行研讨交流,以期为业内搭建推介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一、大会征稿主题(截稿日期:2022年9月30日)

1、无废城市建设下的垃圾渗滤液相关政策解读和剖析及新机遇;

2、新政策、新经济形势下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模式;

3、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设计和运行中需注意的问题;

4、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相关设计探讨;

5、垃圾渗滤处理回用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6、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浓液处理与处置方法和技术;

7、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8、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减量化处理技术;

9、垃圾渗滤液无浓缩液催化氧化处理工艺;

10、低碳氮比下的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新进展;

11、厌氧氨氧化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12、DTRO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3、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14、垃圾渗滤液处理稳定运行分析;

15、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设计、运营模式及管理;

16、垃圾渗滤液处理成功案例分析;

17、MVR蒸发用于垃圾渗滤液浓液处理的应急案例分析;

18、典型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零排放工艺及经验分享。

 

二、参会对象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公司、检验检测机构、设计院的技术和运行管理人员,污水处理设备和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

 

三、企业赞助方案

1、联合主办单位(赞助费15万元)

2、协办单位 (赞助费6万元)

3、大会上发言(报告15分钟+5分钟问答)/发表文章2~3篇/2个参会代表,发放资料,现场易拉宝1个,论文集前彩插广告1P等共计3万元。

4、会场外集中展示区展示桌(3万元/个,含2人参会名额)。

5、其他赞助方式(如礼品、晚宴、抽奖奖品等),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6、会议论文集广告(前彩色插页):8 000元/页。

7、政府部门、水务集团、设计院(集团)本单位团体 30人以上的,前30人按照2 000元/人,超过30人的会议代表超过部分免费,即同一单位只收前30人会议费,但需提前回执到《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并审核通过。

 

有意协办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企业、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联系人:王领全,电话:022-27835639、13752275003。

 

四、住宿及交通

会场酒店:

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豪华双床房、豪华大床房均为 RMB 410元/天

(双人入住含双早,单人入住含单早)

 

本次会议注意事项

本次会议所有参会代表须实名参会,进入酒店需测量体温,并现场出示身份证及健康码,所有参会代表须全程佩戴口罩,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红码及黄码的人员不允许参会,行程码城市带星号的代表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本次会议须所有代表须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入住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的代表均须提前预定并预付首晚房费。各参会企业和代表须提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号)办理会议及预定房间手续。

 

酒店房间紧张,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

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

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

 

交通:

高铁: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东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距离杭州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40分钟。

 

飞机: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萧山机场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

 

五、参会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不含住宿费);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

 

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现场不能刷卡交会议费。 

 

: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会议费现场只能收现金,不能刷卡。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会计,发票和预订房等)18622273726

于菁琳(会计)138 2116 5596

孙磊 (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刘贵春(PPT) 137 5214 4199

任莹莹(投稿等)151 2236 0102  

文凯(发资料等)138 2135 7475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中国给水排水2022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大会

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单位

 

邮 编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是否

住宿

 

房间类型和数量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请选择发票种类及填写信息

 

 

请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

增值税电子普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电子发票邮箱                   

         

增值税专票:

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注:各代表需开具哪种类型发票就填写哪种,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需四项信息填写完整。

 

图片

 

图片

 

 

污泥千人大会同期会议:中国工业污泥处理处置大会

时间:2022117日10日,117日报到,118日—9日会场报告,1110日参观

会议地点: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会议联系人: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号)

会议主办协办技术报告咨询王领全 13752275003 (微信同号)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迪尔环境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协和炉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康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沃太克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圣曼干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凌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江苏大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国际水行业协会(学会)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亚洲环保》 媒体平台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www.water8848.com )

 

支持单位: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市万可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斯道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宁津县金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德国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百奥兰(浙江)水务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苏州美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鼎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富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雅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保产业室  

全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标准化工作组

《给水排水》杂志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水发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固废研究中心南阳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 等。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图片

 

 

支持媒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环保在线、《环境卫生工程》杂志、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http://www.cnww1985.com)、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21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6000多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3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6000多万吨(不含工业污泥4000多万吨)。到2025年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达到1.6亿吨(包括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与之对应的是,污泥处理市场将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500多亿元的规模。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发展,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固体废物污泥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务院文件精神,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威立雅水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等单位,定于202211月7—10日杭州市共同组织召开“2021中国工业污泥处理处置大会, 以充分研讨和推广工业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的应用。望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撰写论文、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工业及城市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邀请污泥处理处置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60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为辅助的形式。

 

论文及技术报告征集主题:

1、工业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政策及国家标准解读

2、工业污泥减量化、资源化、能源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实例。

3、工业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集成工艺、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

4、焦石油炼化废油泥、油渣的无害化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

5、石油石化、电镀、炼钢、轧钢等工业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及工程实例

6、含油、重金属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瓶颈及解决思路

油气田及炼化行业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各行业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和工程实例。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产业现状、标准。

工业污泥资源化技术及创新应用新技术、典型案例。

工业园区污泥处理技术及案例分析。

石油炼化废油泥、油渣等含油污泥处理处理新技术。

含油、重金属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重难点及工艺路线。

工业污泥焚烧发电技术及混烧协同处理应用新技术。

焦化、电镀、冶金、化工、印染、轻工、制药等工业污泥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污泥建材利用研究与应用。

 

论文要求如下

论文提交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尺寸为A4,5号宋体。论文要求:符合主题,内容充实,学风严谨。内容包括200-500字的中文摘要及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等,全文篇幅4000-8000字左右为宜。

 

提交论文截止日期:本次会议将准备会刊(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请拟提交论文人员在2022930日前将论文邮箱:wanglingquan88@163.com。

 

参会对象

  • 工业企业,如石油石化、油气田、炼化企业的相关技术及主管领导

  • 设计院所相关人员;行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

  • 工业环保安全公司、油田服务公司、水环境治理公司;水务运营公司;危废处理公司

  • 相关设计院、工程公司、环保公司、设备公司、材料、药剂公司

  • 科研机构及高校;咨询机构、投资公司等。

     

三、企业赞助方案

1、联合主办单位(赞助费15万元)

2、协办单位 (赞助费6万元)

3、大会上发言(报告15分钟+5分钟问答)/发表文章2~3篇/2个参会代表,发放资料,现场易拉宝1个,论文集前彩插广告1P等共计3万元。

4、会场外集中展示区展示桌(3万元/个,含2人参会名额)。

5、其他赞助方式(如礼品、晚宴、抽奖奖品等),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6、会议论文集广告(前彩色插页):8 000元/页。

7、政府部门、水务集团、设计院(集团)本单位团体 30人以上的,前30人按照2 000元/人,超过30人的会议代表超过部分免费,即同一单位只收前30人会议费,但需提前回执到《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并审核通过。

 

有意协办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企业、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联系人:王领全,电话:022-27835639、13752275003。

 

四、住宿及交通

会场酒店:

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大道118号)

豪华双床房、豪华大床房均为 RMB 410元/天

(双人入住含双早,单人入住含单早)

 

本次会议注意事项

本次会议所有参会代表须实名参会,进入酒店需测量体温,并现场出示身份证及健康码,所有参会代表须全程佩戴口罩,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红码及黄码的人员不允许参会,行程码城市带星号的代表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本次会议须所有代表须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入住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的代表均须提前预定并预付首晚房费。各参会企业和代表须提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号)办理会议及预定房间手续。

 

酒店房间紧张,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

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

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

 

交通:

高铁: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东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距离杭州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40分钟。

 

飞机: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距离杭州萧山机场约20公里,打车预计用时35分钟。

 

五、参会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不含住宿费);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

 

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22年9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现场不能刷卡交会议费。 

 

: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会议费现场只能收现金,不能刷卡。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会计,发票和预订房等)18622273726

于菁琳(会计)138 2116 5596

孙磊 (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刘贵春(PPT) 137 5214 4199

任莹莹(投稿等)151 2236 0102  

文凯(发资料等)138 2135 7475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2022年中国工业污泥处理处置大会 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单位

 

邮 编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是否

住宿

 

房间类型和数量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纳税人识别号: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册地址、单位联系电话: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9号 022-27836823

 

 

请选择发票种类及填写信息

 

 

请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

增值税电子普票:

发票抬头                       

税号                            

    接收电子发票邮箱                   

         

增值税专票:

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注:各代表需开具哪种类型发票就填写哪种,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需四项信息填写完整。

 

图片

图片

微信号:cnww1985

图片

投稿咨询:022-27835707

广告咨询:022-27835639

发行咨询:022-27835231

官方网站:www.cnww1985.com

联系邮箱:cnwater@vip.163.com

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投资超600亿元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开工

  来源: 水投策论  

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可参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有哪些水利内容?,也是列入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项目,包括广东和广西两部分。

图片

“十四五”规划纲要“专栏7”中点名加快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论证

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大会在北京、广州、茂名三地举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出席活动。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总投资606亿元,被列入国务院今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多的重大水利工程

 

图片

 

工程线路示意图

 

工程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由水源工程、输水干线工程、输水分干线工程等组成,输水线路总长约499.9公里。

工程从云浮市西江干流地心村河段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大山,调水至雷州半岛,供水范围包括云浮、茂名、阳江、湛江四市,覆盖人口1800多万,将切实发挥供水生命线的作用。

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高农业灌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对于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促进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 广东省政府  水投策论

 

图片

  (请提前报名回执,限1500人;本次会议仅限提前回执报名单位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可获得2022年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明;所有受邀演讲嘉宾均可获得加盖主办单位公章的会议演讲荣誉证书。)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 ,赠送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电子期刊最新版1套) 13752275003@163.com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2023年04月03日 14:44:39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2022城镇溢流污染控制高峰论坛|聚焦雨季溢流污染控制的技术应用与推广 中国给水排水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 领军人才:广州大学学术讲座|低碳水质净化技术及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8日 9:30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5日 20:00—22:00
德国专场直播主题: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德国专场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下午 15:00—17:00(北京时间) 2022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的主论坛将于12月15日下午2点召开
技术交流 | 德国污水处理厂 计算系列规程使用介绍 城建水业 WaterInsight首期丨王志伟教授:膜法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0日 10:00—11:00
处理工艺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8:30—12:15 建设管理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7日 14:00—17:15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20:00—22:00 Training Course for Advanc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
12月3日|2022IWA中国漏损控制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3日(周六)9:00—17:00 2022-12-03 09: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八期)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日 20:00—22:00 2022-12-01 20: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输配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4:00—17:05 2022-11-30 14: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七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5日 20:00—22:00 2022-11-25 20:00:00 开始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4日 13:30—17:30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 李玉友,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注册工程师】颗粒污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从UASB到新型高效脱氮和磷回收
中国建科成立70周年|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3:30—18:25   2022-11-22 13:3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六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20:00—22:00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五期) 中国给水排水 奋进七十载 起航新征程|中国市政华北院第十届科技工作会议暨庆祝建院七十周年大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8日 9:30   2022-11-18 09:00:00 开始
樊明远:中国城市水业的效率和服务要做一个规范     樊明远 世界银行高级工程师 黄绵松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海绵城市系统化运维的挑战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6日 18:30  黄绵松  北京
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云端活动周寻水路  污水回用专场      转发直播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首届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即将开幕,同步举行的节水时光云端活动周”也将于2022年11月15日10:00-12:00 、14:30-17:00,在云端与水务行业的专家朋友见面!    在这即将到来激动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四期) 中国给水排水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日 16:00—18:00 2022-11-03 16: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会议预告 |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国合环境
精彩预告 | 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颗粒污泥水处理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 BEST):电活性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能提升、生物修复、金属腐蚀以及新型电子设备    报告人: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Derek Lovley教授
彭永臻院士直播预告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发展/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直播预告 | 8月21日 中外雨水管理经验和挑战研讨会 中国给水排水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  潘伯寿博士,于199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德国GKW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贝
清水绕村庄,农家换新颜 山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8月9日上午,山东省在日照市召开2022年全省东部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学习了岚山区、高新区等 【水大会直播二位码】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再生水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会目次及报告日程
威立雅应对碳中和愿景的思路 原创 Veolia 威立雅水务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八届年会暨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高峰论坛日程
污水千人大会参观典型项目:长春英俊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技术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预告 | 排水系统数字孪生的核心:借助排水模型开启全面诊断模式   窦秋萍  Vivian Dou   华霖富中国区总经理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六届)邀请函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 “高标准”下的苏伊士工业园区污水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水务企业如何实现智慧水务创新升级?这场直播告诉你:工业互联网专题第三期(汪秋婉 水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百度智能云开物-智慧水务行业创新与升级 重要线上培训| 城镇排水管道养护与管理培训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6月9-11线上见!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跟踪及定位分析解决方案SimOn-Water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2022中国给水排水线上大会|《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解读/《基于管网模型的污水管网外水入流量和入流点估计》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 重要线上培训:关于举办“《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宣贯  暨室外排水设计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三位智慧水务专家同场直播 | 奥格科技 AWater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云上分享会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报告题目:“东京都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孙跃平,东京都立大学土木工程硕士,教授级高工,日本国家注册技术士(P.E.Jp),亚太地区注册工程师(APEC
QDTX型智慧推流器 |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题目:污水提标改造也能事半功倍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智晓,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工,工学博士。 直播赠送5套得利满水处
【重要培训】关于举办2022非开挖顶管施工及探测培训班(在线培训)的通知(专家日程) 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水环境大会:报告题目:“东京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 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孙跃平 总经理 /博士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集约快速型BFM用于雨季溢流污水的处理   报告人: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迪 博士 ,男,正高级工程师,青岛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同臣环保-浙江绍兴滨海污泥清洁化处置示范项目--2023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参观项目之一
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 系列讲座  之  生物滤池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课程内容包括十多种生物滤池介绍: ·         苏伊士第六代生物滤池首发介绍 · 报告题目:膜技术在饮用水水源污染因子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机械设备委员会委员,全
直播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气浮池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 课程名称: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活性炭吸附池
会议主题:饮用水风险性有机物控制(直播平台:中国给水排水 cnww1985)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高密度沉淀池(转发有奖)
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活动周——“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 直播题目:威立雅水务技术——助力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   报告人:威立雅亚太地区设计平台中国区技术总监  平文凯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
直播题目:威立雅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通风采暖的一体化设计  演讲人:周立-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平台入口:微信公众号cnww1985 )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恒截流,堰溢流——德国截流井精确截流清污分流理念及中国实践     陈亮,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题目:因地制宜的苏伊士污水提标改造解决方案    报告人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程师,十几年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经验 题目:城市智慧水务与洪涝模拟    报告人 :王浩 院士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暨“推荐免试”及“萃英计划”线上夏令营通知 直播时间:2020年9月20日 09:00—17:30 2020.09.20 09:00 德国深度水处理技术应用介绍  主讲人:     杨帆,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经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工程方向主修水处理
题目: 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直播时间 8月12日下午 14-16点   主讲人:侯立安 院士,环境工程专家。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题目 :ThermylisTM – 一种城市污水污泥无风险处置的最佳解决方案     主讲人:  史平     苏伊士水务工程污泥领域技术负责人    直播时间:2020年7月31日 (周五)下午
题目:中国污泥堆肥25年     直播时间 : 7月24日周五下午 14-16:30分   内容提纲:  堆肥技术在中国污泥处理领域的实践回顾、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  主讲人 :王涛,研究员,研究生导 直播时间:8月3日14:00-16:00 (包括答问) 直播题目:威立雅先进的污泥焚烧解决方案 报告内容:威立雅公司介绍、威立雅的污泥焚烧技术以及与其他国内污泥焚烧工艺的一些对比。 演讲人:宫曼丽博士
宜水环境章卫军:应对极端气候不确定性的韧性城市建设 题目: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河道设计的国际视野和综合途径      直播时间 2020年7月28日 14-16点  主讲人: 吴昊   WADI设计创始人,荷兰注册景观设计师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
任南琪 院士 : 树立海绵城市理念,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刘政:提质增效核心技术第四代排水系统——清污分流 直播题目:环境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生态学思考   直播时间7月16日下午14-16日   主讲人:魏俊,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
贺凯:日本下水道发展,污染控制策略及相关前沿水污染控制技术     报告人贺凯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2009年),清华大学(2012年),和京都大学(2016年)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 直播主题: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直播时间:7月8号下午 14-16点   主讲人:油新华   油新华,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市政工程协
报告题目:  海绵城市原理下的城市水系统的构建思路和实例解剖  M.Sc. Chiyan Peng  理学硕士 彭赤焰先生 简介     德国汉诺威水协的汉诺威水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要负责中国业务,i 贝德光: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处理处置对策及思考——以南宁为例
尹海龙,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水环境治理、水环境系统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和省市级项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光明:系统视角的城市水质控制理念与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第五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 周艳莉:“幸福河湖”背景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院副总工 谭春:TOD城市公园水系统海绵城市及生态构建设计策略研究 孙跃平 博士: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分类及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    孙跃平 博士 为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环境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排水行业协会理事。高级工程师,亚太地区注册工程师(APE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