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但目前仍有40个填埋场在用,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何规范有效处理?
近日,广东省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交流对接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现场就垃圾渗滤液处置最新政策、技术路径等进行交流,研讨全省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美广东”建设。

“提高浓缩液的处理效率、消除二次污染等仍是当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重点和难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谷峰表示,希望在垃圾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等上,实现关键技术路线优化、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当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也一直是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处副处长魏鹏指出,今年将对全省垃圾渗滤液处置单位进行一轮专项执法,减少在日常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如在线监测弄虚作假、设备老化或工艺落后造成未达标排放、违规偷排等问题,“希望通过技术交流会,能够促进垃圾渗滤液处置单位强化责任担当,共同维护生态环境保护。”
现场,广州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尹自永介绍了广州垃圾处理的现状和经验,目前广州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二次污染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并且存在渗滤液处理效能不高、难稳定达标、浓缩液处置不彻底的难题。他提出,希望下一步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垃圾共同处理体系的建设。
来自省内外的行业专家围绕垃圾渗滤液处理作专题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杜昱认为,垃圾渗滤液处理需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确定渗滤液处理规模、工艺以及技术参数等,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需要考虑不同排放标准和不同场景的具体情况。
“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合适的技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汪晓军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特征,以及不同浓度范围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和优缺点,并结合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就垃圾渗滤液脱氮技术的低碳经济性进行深入剖析。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群,则从渗沥液特点及处理需求、处理技术指引,以及处理设施运维、工程案例等方面,对全省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指引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参会代表现场还进行对接交流和商务洽谈。
【记者】张子俊
【通讯员】陈惠陆
【作者】 张子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