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废城市”建设按下了“快进键”,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建设。以下是一些建议:
-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要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需要制定长远的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同时,要关注固体废物数据管理,建立并发布“无废指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监督执法。
- 强化工业固废源头减量。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这可以通过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方式实现。
-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需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统筹推进乡镇及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完善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提升市政污泥利用处置水平,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 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造技术,开展“智慧工地”试点示范,推广普及高品质绿色建材,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规范管理。
- 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需要严格危险废物源头防控,强化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
- 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农林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需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无废乡村”创建,强化农业固体废物利用,深化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处理。
在建设“无废城市”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全球“无废城市”建设。
总之,“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东北网11月30日讯 百湖隆冬,气温逐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记者从大庆市无废办获悉,全市“无废城市”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

大庆石化公司新建的污泥焚烧项目建成中交。
10月底,经过11个月的施工建设,大庆石化公司新建的污泥焚烧项目建成中交。“总投资1.0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每天接收大庆石化公司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化污泥近40吨,经过该套装置处理后,可以实现危险废物减量90%,预计每年可节约外委处置费用700余万元。”大庆石化公司公用工程二部污水联合车间三级工程师王天宇说,项目装置能对性质不稳定、含水率较高的污泥进行干化和焚烧减量化处置,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大庆市创建“无废城市”贡献力量。
工程项目是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除了大庆石化公司污泥焚烧炉,近日,大庆市“无废城市”重点项目之一——大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成功。该项目以生活垃圾为原料,利用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每天最多可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规模约54.7万吨。全年上网电量1500万千瓦时,能满足16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一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该项目并网发电,意味着大庆市城区生活垃圾将实现零填埋、全焚烧,有效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
大庆市是国家重要的油田和石化基地,危废占比超全省七成以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为加快补齐固废治理短板,大庆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县(区)、30个部门、4个中直大企业为成员单位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据悉,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期间共部署27个重点项目。其中,节能降碳、清洁能源类项目1个,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类项目3个,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类项目11个,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类项目15个(其中3个项目同时为资源化利用和最终处置类项目)。
在精心谋划部署、统筹推进落实,紧盯关键环节、紧抓重点任务的同时,大庆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推进、快突破。除大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庆石化公司污泥焚烧项目已建成试运行,光大绿色环保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年底前可建成投运外,我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面也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已推动大庆油田公司配备机械清淤设备16套,新建20座、完善25座危险废物贮存库房;大庆炼化公司完成危废暂存库改造。与此同时,大同区、肇源县成功获得2022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同区成功申报废旧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处理示范县(区),全市新增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4个、分拣中心1个、集散市场2个;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商业化运营,日均收运处置厨余垃圾95吨,收运率居全省第一;引进大庆绿山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在龙凤区设置了46个废旧物资回收小屋网点和两个大型分拣中心,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前端分类。
“一批重点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成试运行,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固体废物基础设施处理能力,助推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走深走实。”“无废城市”工作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负责人王春洋说,下一步,大庆市将继续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全市固体废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