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更好推动污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应加强对污泥治理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全面和具有前瞻性的污泥治理政策,明确长期目标,并加强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与衔接。
- 促进多元化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污泥多元化处置方式的研究和应用,如干化焚烧、深度脱水直接填埋、好氧堆肥等,以实现污泥处置方式的多元化和长效性。
- 推动资源化利用:加强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如用于制作肥料、建筑材料等。同时,应探索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以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污泥处置监管体系,加强对污泥处置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污泥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应加强对企业资质和运营能力的审查和管理,确保污泥治理项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污泥治理中来。同时,应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 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将环保与经济利益相结合,从而促进污泥治理的推进。例如,可以探索建立污泥处理收费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污泥治理;同时也可以探索建立有效的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
-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污泥治理。例如,对积极采取污泥治理措施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同时也可以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为环保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污泥治理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也可以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我国污泥治理的整体水平。
总之,推动污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多元化发展、推动资源化利用、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强化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新湖南客户端】全国人大代表王震建议:加强污泥治理 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的突破口。污泥治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度重视。”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副院长王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强污泥治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王震介绍,目前,我国污泥基本实现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但在污泥处置方式的长效性、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污泥外运处置比例高且潜在风险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不足、污泥处置监管体系有待更加完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无废城市”建设。
如何更好推动污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王震建议,加强本地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着力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持续提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本地污泥企业处理处置,做到“污泥不出本地区”,破解环境污染风险、异地监管难等问题。
“加强污泥资源化利用,变废为能、变废为宝。”王震介绍,污泥本身有机物含量高,具有一定的热值,可替代煤等传统燃料,生成电、蒸汽等绿色能源。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污泥处置技术指引和标准,将污泥资源化能源化放在处置技术选择的首位,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303/20230306081235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