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泥干化芦苇床芦苇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
- Distribution of PAHs in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Sludge Drying Reed Bed - 崔玉波, 孙红杰, 冉春秋
-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年35卷第5期 页码:13-18
- DOI:10.11835/j.issn.1674-4764.2013.05.003
-
纸质出版日期:2013-10,
收稿日期:2013-03-12
-
引用本文
阅读全文PDF
扫 描 看 全 文
到2010年底,中国城镇污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2亿m3,相应的每年污泥产量近3 000万t(含水率80%),污泥处理与处置成为业内急待解决的问题。污泥中一方面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是良好的肥料资源;另一方面它含有多种污染物,需要妥善处置。尤其是污泥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如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PAHs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性,许多国家都将其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中。以处理工业废水为主产生的污泥中PAHs含量较高,有的甚至达到2 000 mg/kg[
污泥干化芦苇床是利用植于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对污泥进行脱水和稳定化处理的技术,该技术始于欧洲,近年来对其研究和应用呈快速增长之势[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污泥干化芦苇床系统位于大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由污泥泵、进泥箱和芦苇床组成。芦苇床规格为3.0 m×1.0 m×1.3 m,其中高度由65 cm填料层和65 cm超高组成,超高部分为污泥积存提供空间。填料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炉渣20 cm、砾石20 cm、粗砂5 cm、细砂20 cm。芦苇床底部设直径20 cm、长3 m排水花管,污泥渗滤液经填料层通过排水管排出。排水管沿长1/3和2/3处设通风管,直接与大气相连。
1.2 试验运行概况
试验分为3 a,第1 a为调整期,第2 a正常运行,第3 a为自然稳定期。
第1年五月中旬开始启动,芦苇移植后,经过25 d适应性培养,然后按间歇方式布泥。布泥周期为7 d,进泥量600 L,进泥时间约半小时。第1年共历时18个周期,秋季芦苇枯死后停止运行。第2年系统从启动到结束共运行了24个周期。2 a期间芦苇床进泥总厚度为8.4 m,污泥含水率、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浓度平均分别为99.14%、8.14 g/L和7.04 g/L,芦苇床污泥负荷为41.3 kg (TSS) /(m2·a)。
芦苇床进泥的PAHs平均含量为5.69 mg/kg,以低环PAHs(包括2~3环的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为主,占48.01%;中环PAHs(包括4环的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占33.14%,高环PAHs(包括5~6环的苯并[a]芘、茚并(1, 2, 3-cd)芘、二苯并(a, h)蒽、苯并(g, h, i)芘)占18.85%。
第3年末芦苇床中污泥PAHs含量平均为1.86 mg/kg,其中低环PAHs占32.43%;中环PAHs占43.63%,高环PAHs占24.12%。
1.3 PAHs检测方法
样品经自然风干,研磨过100目筛,称取1 g样品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2 g无水硫酸钠和1 g铜粉,加入6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混合溶剂,封口,超声萃取90 min,离心(3 000 r/min)30 min,旋转蒸发后定容至4 mL,待用。
样品提纯:超声萃取后样品用柱层析方法提纯。称取2.0 g硅胶,3.0 g无水硫酸钠(在600 ℃灼烧6 h)与少量正己烷于烧杯内制成匀浆,湿法填装层析柱。层析柱下端放入少量脱脂棉做支柱填料,加入0.3 g石英(60~80目,在130 ℃活化16 h),用10 mL正己烷润湿柱子,加入40 mL(1:1)二氯甲烷、正己烷洗脱样品,将洗脱液旋转蒸发至干,用高纯氮气吹扫定容至2 mL样品瓶中,用GC/MS以外标法定量测定PAHs。
GC/MS条件:GC-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色谱柱为SE-54型高分辨率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长30.00 m,内径0.25 mm,膜厚0.25 μm。柱温升温程序:100 ℃保持1 min,以5 ℃/min升至280 ℃,保持30 min。进样量1 μL。载气为高纯氮气,柱流速0.88 mL/min,尾吹气流速20 mL/min;柱前压85.6 kPa;采用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280 ℃;检测器温度280 ℃;EI电离方式,电离能70 eV。全扫描测定方式的扫描范围为100~400 amu。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生芦苇中PAHs的含量分布
芦苇床运行的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取处于生长末期的原生芦苇样品,检测其PAHs含量,结果见
(mg·kg-1) | ||||
---|---|---|---|---|
PAHs代码 | PAHs | 平均含量/10-1 | ||
根 | 茎 | 叶 | ||
1 | NaP(萘) | 0.021 | 0.375 | 0.195 |
2 | Acy(苊烯) | 0.307 | 1.334 | 0.464 |
3 | Ace(苊) | 0.628 | 2.038 | 1.491 |
4 | Fle(芴) | 1.760 | 4.177 | 1.552 |
5 | Phe(菲) | 2.203 | 4.156 | 1.570 |
6 | Ant(蒽) | 1.294 | 3.689 | 4.352 |
7 | Fla(荧蒽) | 0.116 | 1.092 | 0.845 |
8 | Pyr(芘) | 0.225 | 1.09 | 1.681 |
9 | BaA(苯并(a)蒽) | 0.329 | 0.445 | 1.082 |
10 | Chr(屈) | 0.146 | 0.932 | 5.959 |
11 | BbF(苯并[b]荧蒽) | 0.236 | 0.646 | 1.685 |
12 | BkF(苯并[k]荧蒽) | 0.226 | 0.268 | 1.750 |
13 | BaP(苯并[a]芘) | 0.059 | 0.059 | 0.656 |
14 | IcP(茚并(1, 2, 3-cd)芘) | 0.386 | 0.400 | 1.059 |
15 | DaA(二苯并(a, h)蒽) | 0.807 | 0.705 | 0.652 |
16 | BgP(苯并(g, h, i)芘) | 0.247 | 0.520 | 0.841 |
ΣPAHs | 8.990 | 21.930 | 25.830 |
原生芦苇PAHs含量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 PAHs总量:叶>茎>根,茎和叶中的PAHs含量相对较高,分别是根系的2.44和2.87倍;2) 芦苇根茎叶所含PAHs中三环的Ace(苊)、Fle(芴)、Phe(菲)、Ant(蒽)含量较高,相对四环以上的成分较少;3) 芦苇茎中二到三环的PAHs如NaP(萘)、Acy(苊烯)、Ace(苊)、Fle(芴)、Phe(菲)明显高于根和叶;而四环以上的Pyr(芘)、BaA(苯并(a)蒽)、Chr(屈)、BbF(苯并[b]荧蒽)、BkF(苯并[k]荧蒽)、BaP(苯并[a]芘)、IcP(茚并(1, 2, 3-cd)芘)、BgP(苯并(g, h, i)芘)在芦苇叶中的含量又明显高于根和茎。
2.2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芦苇PAHs的含量与分布
污泥干化芦苇床运行到第2年,分别取9月、10月和11月月底的芦苇样品,检测其根茎叶所含PAHs的分布情况,检测结果见
1 第2年芦苇根PAHs含量变化
2 第2年芦苇茎PAHs含量变化
3 第2年芦苇叶PAHs含量变化
4 第3年芦苇根茎叶PAHs含量变化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芦苇各部位PAHs总量与原生芦苇对比情况见
(mg·kg-1) | |||||||
---|---|---|---|---|---|---|---|
部位 | 第2年 | 第3年 | 原生 | ||||
9月 | 10月 | 11月 | 11月 | 芦苇 | |||
根 | 24.054 | 31.616 | 36.829 | 76.42 | 8.99 | ||
茎 | 33.184 | 41.779 | 35.278 | 77.13 | 21.93 | ||
叶 | 34.126 | 44.336 | 37.485 | 79.46 | 25.83 |
宏观上看,2个芦苇床中的芦苇根茎所含PAHs主要为三环烃,另BbF(苯并[b]荧蒽)的含量相对较高;而芦苇叶中除主要含三环烃外,四环以上的Pyr(芘)、Chr(屈)、BbF(苯并[b]荧蒽)、BkF(苯并[k]荧蒽)含量较高,尤其富含Chr(屈)。
处于负荷期第2年的芦苇在生长末期,芦苇根系所含PAHs随时间逐月增高,11月份达到最大值;茎和叶的PAHs含量在十月份达到最大值;根茎叶对PAHs产生了明显的的富集作用。
处于自然稳定期的第3年末,芦苇根、茎和叶对PAHs的富集较原生芦苇分别提高了850%、352%和308%;芦苇根中含量最高的是Chr(屈),达1.64 mg/kg,含量最小的是NaP(萘),为0.032 mg/kg。芦苇茎中含量最高的是Ant(蒽),达1.473 mg/kg,含量最小的是NaP(萘),为0.098 mg/kg。芦苇叶中含量最高的是Phe(菲),达1.596 mg/kg,含量最小的是Fla(荧蒽),为0.087 mg/kg。
2.3 污泥干化芦苇床芦苇中PAHs的组成
芦苇中高、中、低环PAHs百分组成列于
多环芳烃 | 占总量的百分比/% | ||
---|---|---|---|
根 | 茎 | 叶 | |
低环 | 55.14 | 56.96 | 44.59 |
中环 | 34.49 | 26.57 | 35.06 |
高环 | 10.36 | 16.48 | 20.35 |
芦苇根、茎、叶中所含PAHs的量具有低环>中环>高环特征;尤其是根和茎中低环多环芳烃占绝对优势,含量都超过50%;而高环多环芳烃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呈升高趋势,即叶>茎>根。
低环多环芳烃在芦苇茎中的含量最高,达56.96%,在叶中的含量最低,为44.59%;中环多环芳烃在芦苇叶中的含量最高,达35.06%,在茎中的含量最低,为26.57%;高环多环芳烃在芦苇叶中的含量最高,达20.35%,在根中的含量最低,为10.36%。
2.4 芦苇粗脂肪和水分含量与PAHs含量的关系
粗脂肪和水分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物质,了解植物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对多环芳烃的影响是分析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的重要依据。将芦苇根、茎、叶中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分别与多环芳烃含量做关系图,如
5 芦苇粗脂肪含量与多环芳烃含量关系
6 芦苇水分含量与多环芳烃含量关系
可见,芦苇组织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芦苇各部位多环芳烃总量与粗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 6(R2),即粗脂肪含量越高,多环芳烃含量越大。而多环芳烃总量与植物水分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5 讨论
植物在全球PAHs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PAH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途径主要有: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然后再从根系向茎叶转移;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根系和幼苗上的吸附;从污染土壤或降尘中吸附在表皮,或通过吸收进行渗透进入植物体内[
原生芦苇所含PAHs可能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进入,也可以从大气通过气相和颗粒沉积经叶片吸收。叶片中的高PAHs含量暗示着这些PAHs来源于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沉积,大气沉降成为植物叶子中PAHs的主要输入途径;而根系PAHs的低浓度源于其生存土壤的低PAHs含量[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原位处理污染土壤、水、污泥的一种方法,植物可通过吸收、固定、挥发污染物,并能释放一些分泌物、酶以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可刺激根区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PAHs的污染修复[
Ren等报道了荧蒽、菲、奈对水萍的光诱导性毒害,认为随着苯环的增加其毒害症状趋于明显[
植物体内PAHs的含量与植物生长环境中PAHs的含量、植物的品种有关;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PAHs含量也不同;生长在工厂附近的植物,根部PAHs总量甚至超过12.3 mg/kg,远大于内源产生的PAHs [
Gao and Zhu研究了不同植物根系对PAHs的吸收,发现植物对PAHs的富集作用与土壤PAHs含量和植物构成有关[
一旦PAHs被吸收,植物可以通过木质化作用在新的植物中储藏它们的残片,可以代谢和矿化它们为水和二氧化碳,还可以使它们挥发[18]。污泥中的PAHs在芦苇体内各部位主要以富集作用为主。
3 结论
1)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的芦苇能够有效富集污泥中的多环芳烃(PAHs),起到稳定污泥中难降解有机物的作用。
2) 经2 a的污泥负荷期和1 a的闲置期,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的芦苇根茎叶所含PAHs显著增加,分别达到7.642、7.713、7.946 mg/kg(DW),是原生芦苇根茎叶PAHs含量的8.50、3.52和3.08倍,且以低环PAHs为主,分别占根茎叶PAHs总量的55.14%、56.96%和44.59%。
3) 污泥干化芦苇床芦苇中的PAHs含量与其粗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植物含水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