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日记”之一
南极,是个神秘的地方,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期望揭秘南极,探求这个充满梦幻的世界。我也只是其中一个。
2013年1月18日,我终于踏上了去南极的征程。从上海出发,经澳大利亚墨尔本,转机到霍巴特。那里,威武美丽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等待着我。
一路无话,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行李。临行之前,北京极地办和上海极地中心委托我带一些衣服和仪器配件给考察队员们,再加上我的行李,整整五箱。到了上海浦东机场,只能免费托运两件行李,其它需要收费。5000元!第一件1000元,第二件、第三件都是2000元,真是好贵,然而有什么办法呢,科考的需要呀。
墨尔本热呀,森林都受不了了,燃烧了自己。澳网公开赛,也是一如既往的热,网球界男女高手粉墨登场,激烈角逐,庆祝娜姐成功进入8强。澳洲人民对网球也是狂热,等待登机的人们理性的驻足观看,发出阵阵的“hou”声。
还有更热的我,推着四个箱子,还拉着一个,真希望碰到一个队友。好在从墨尔本到霍巴特转机时间有四个小时,我可以“优哉游哉”的前行,再次办理登机手续。超重费只收了150澳元,出乎意料!
从晴朗的天空俯瞰霍巴特,真是美呀,渺小的人类融入伟大的自然,愈发感叹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球。从墨尔本到霍巴特两个小时的旅程,轻松而陶醉,澳洲飞机上的美食也令我回味。热情的管带接待了我,在mini的霍巴特机场,我一眼看到了他,嘿嘿,终于找到组织了。小车一路飞奔,通过一座大桥,就来到了雪龙号停泊的港湾。
我是最后一名到来的队员,1月19日的下午五点钟。赶紧来吃饭吧,5:15分是开始晚餐的时间,老队员热情的招呼着,大家帮忙把行李拖了上去,分配了临时住所,端着碗筷,到二楼餐厅各取所需。
晚饭后,大家拉拉家常,从哪里来,干什么,我一一作答,由于都说中文,所以很快都能融入一起。广播声开始了,新来的队员,请马上到二楼餐厅开会。现在是晚上十二点了,船长着急大家开会,能说点啥呢?
船长王建忠、领队曲探宙等组织大家召开迎新会,先自我介绍,然后安全事项。大多来自海洋局单位,海洋一所、二所、三所等占90%以上,也有两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的课题则涉及海洋、地址、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新闻等各个学科,人员组成则主要是研究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安全很重要,防火是重中之重,其他如卫生等,也进行了提醒。22号将进行应变演习,测试队员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会议完毕,顿感肩负不再单单是科研重担,更多是全国人民的重托。
晚上睡得很香,一觉醒来已经7:30了。赶紧起来早餐,7:15分就开始了。因为没有参加当地的迎接活动,我们无事在身的队员,难得去外面转一转,欣赏一下旖旎的霍巴特风光,这个美丽的小岛。
看到漂亮的房子,碰到悠闲的人们。当然最让我感兴趣的则是我们发现了一块纪念碑,上面是南极地图,同时也提醒我们此处距离南极尚有628海里,我期待22号航程的开始。起风了,越来越大,似船工的号子,呼呼作响。注定此行充满惊心动魄,乘风破浪时已到,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