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兰州水污染事件折射我国饮用水质量安全之困 水质之困:自来水安全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1  浏览次数:115
核心提示:兰州水污染事件,再次敲响全国饮用水质量安全的警钟。4月11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严重超标,一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兰州水污染事件,再次敲响全国饮用水质量安全的警钟。

4月11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含量严重超标,一度引发市民抢水风波。现在,兰州“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已经得到解决,金城的供水也已恢复正常,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引发了民众对我国饮用水质量安全的担忧。

“兰州发生的自来水苯超标问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自来水污染的一些趋势,比较典型,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教训。比如‘水源’被污染的问题,管网老旧的问题等,很多问题并非自来水厂自身能够解决,而是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副秘书长刘保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检测之困:“苯”该早被发现

出乎意料的是,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之所以被发现,居然完全是“偶然的”。尽管早在一个月前,就有兰州市民反映家中的自来水出现异味,但并未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

4月14日,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首次公开对兰州市3月份自来水异味原因进行说明,称3月份自来水异味是黄河上游冰雪融化后带入河中的腐烂物质所致,并表示此次发现自来水苯超标具有偶然性。根据相关规定,苯为非常规检测指标,但由于该公司承担了一个对甘肃各地县市自来水进行检测的项目,顺便检测了兰州的水质,才提前发现了自来水中苯含量超标。

2007年7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最为严格的生活饮用水强制性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在新增的指标中,就包括苯的检测。

在国标中,关于苯的指标达十几项之多,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等,其中苯的限量要求是0.01毫克每升(mg/L)。“这些不同的苯物质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他们其实是不同的东西,测试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兰州水污染主要检测的是苯的指标。”知名水专家、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会长赵飞虹告诉记者,这些苯的指标存在共生共存的关系,通常选取一个指标进行检测,也能代表苯含量的要求,如果一个指标符合要求,其他指标基本上也能达标,苯含量的检测具有代表性。

据了解,国家对饮用水规定的106项检测标准中,42项为常规检测,每个月抽样检测一次;而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为64项,像兰州这样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每半年做一次检测。

“国标106项全部检测的周期是1年,出厂水的检测指标是92项,常规检测才42项,非常规指标的检测周期得半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告诉我们,我国的自来水检测标准亟待修订,对不同检测指标不同频次的检测周期有待完善。”刘保宏认为,针对不同地区自身的特点,应该将一些有特殊性质的污染物指标纳入每月检测项目中。如兰州的水源地由于靠近化工区,与化学污染相关的指标,应该每月检测。

检测能力的制约成为饮用水质量安全的困境之一。赵飞虹指出,对于包括苯在内的水质安全检测,我国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如苯的指标检测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仪,但是自来水厂是否全部掌握以及仪器的精密度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我刚从兰州现场回来,从检测结果来看,与苯相关的几个指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苯含量能够说明水质的安全性。应该说,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目前很多地区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位参与了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现场处理的专家告诉记者,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对水质检测能力至关重要。我国的饮用水污染有从东部向中西部蔓延的势头,然而西部在检测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对今后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亟待解决。

管网之困:还有多少“暗沟”

据这位参与现场处理的专家介绍,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来水厂的自流沟发生了污染。所谓的自流沟,其实是一个输水的“暗沟”,上面盖了一个盖。这个自流沟需要穿过大片的化工区,属于前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最初的设计是工业输水而非民用自来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出现过水质污染的事件。从自来水输送安全来看,这样的自流沟穿过大片石油化工区有着明显的隐患,一旦发生污染很容易造成恶性事件。同时,这些自流沟已经服役了很长时间,明显已经老化,这也是目前很多存在这样历史遗留问题的城市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赵飞虹指出,新建的自来水城市管网通常都是一个密闭系统,不是管网腐蚀一般污染物很难进入,除非发生突发事件。另外,管网使用时间过长,也会形成管网老化,从而造成污染物的渗人等情况。

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不符合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低质管网共计占比约70%。管网老化首先会导致泄漏,其次引起的爆管情况容易使自来水遭遇二次污染。

另外,由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够,城镇6层以上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二次加压实现供水,在管网末端建设蓄水池或水箱,通过水泵等设备加压,使得自来水向高层供应,但是对于供水箱和蓄水池等城市供水设施,则缺乏普遍的监管,容易产生污染,非但没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而且蓄水池、水箱等相关设备都是物业开发商建设,标准五花八门,有些地方水池、水箱长期使用,没有人管理,更没有人进行消毒清理,很多地方水箱内都是淤泥杂质。

刘保宏强调,自来水的城市管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由于历史原因,类似兰州这样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饮用水管网安全的问题,需要政府出面,综合协调解决。不断出现的饮用水污染事件,暴露出饮用水管网规划、老旧、安全等问题,希望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水质之困:自来水安全吗

我们的自来水到底安全吗?一边是政府不断声明自来水不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一边则是一些人从来不喝自来水的新闻屡见报端。例如,2013年由于上游出现事故邯郸市区大面积停水;2012年由于上游排污武汉白洲水厂加大投氯量出现异味;2011年由于交通事故导致化学品泄漏,下游杭州市居民纷纷储水买水。

据环保部今年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监察部的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人口达1.4亿人。

水源的污染是第一原因,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曾指出,随着原水污染程度不断加重,供水企业在水质达标环节的工艺和设备也相对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自来水厂,一般处理手段老旧,97%水厂使用旧工艺,主要灭除微生物污染,另外3%采取深度工艺,可去除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而水厂消毒添加物过量几乎是每个水厂的潜规则。

刘保宏透露,随着水源的水质变差,自来水厂需要采用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才能使得自来水达到国标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如果水源好,深度处理工艺可以不使用,但必须具备,这也要求自来水厂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另外,第二水源地的建设、水污染后的信息公开等,也对饮用水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清华大学和世界银行共同研究出了中国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该标准对自来水水质、公共服务、应急处理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值得推广。

 

兰州水污染事件折射我国饮用水质量安全之困

2014-04-21 中国质量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