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吴季松---吴季松教授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 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7  浏览次数:336
核心提示:吴季松---北航经济管理学院 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吴季松教授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吴季松(图片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教授,日前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为该?外籍院士。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吴季松曾在欧洲原子能联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研究受控热核聚变,还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参赞衔副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1985至1986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项目研究报告创意知识经济。

他在中国科技和产业领域作出了多项贡献,主要包括:创意“知识经济”并将科技园区的实践介绍到中国、提出修复生态系统理论并主持制定水资源规划、创立新循环经济学等。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创建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工程院,现有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等学部。该院参与相关诺贝尔奖项的提名和评审工作。目前共有院士(含外籍院士)近1100人,来自中国的外籍院士包括宋健、徐冠华等

 


 

 

吴季松,1944年8月生,满族,北京人。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原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国际科技工业园协会顾问委员会亚洲唯一的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奥组委奥运总体影响项目顾问,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中国海洋年鉴》顾问。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曾当拖拉机手、农场办公室负责人,车工、工厂技术科长。

1979 – 1982年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在欧洲原子能联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芳特诺核研究中心从事清洁能源研究。

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处副处长(代处长),副教授。 

1985 – 1986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专题研究,项目报告(英文)创意知识经济。

1990 – 1992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参赞衔副代表。

1992 – 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

1995年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北京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第4届世界大会副主席。

1998年任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界博览会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9年参加华盛顿第2届中美环境与发展高级论坛并做首席发言。

2001年任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刘淇主席顾问。  

2002年被中国政府推荐为联合国环境署(UNEP)环境奖候选人。

2004年参加摩洛哥马拉喀什国际水协世界大会上为国际水协大奖最后两名候选人之一。

2005年获“国际科技园区荣誉会员奖”,是该组织成立21年来世界上第7个获奖者。

2005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任北京市科协常务理事、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2009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自1979年以来在国际知名刊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资源》、《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国内最著名刊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国内外高层次环境与资源会议上发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化、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文章百余篇,专著有《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中国可以不缺水》、《知识经济》、《循环经济》、《21世纪社会的新细胞——科技工业园区》、《“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何方?》、《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和《循环经济教程》等多部,多为中国第一部同类著作。

其中《知识经济》获第12 届“中国图书奖”,行销27万余册。《中国可以不缺水》受到国家领导人、广大水利工作者和公众高度重视。《新循环经济学》受到中国经济学界高度重视,在意大利和日本演讲,意第一大报《共和国报》和日本第四大报《日本经济新闻》分别发消息,2005年由意大利EFFE ELLE出版社全文出该书英文版,为我国经济学界在发达国家出版的为数不多的几部著作之一。

开创并主持制定、监督实施我国首批水生态系统恢复规划,包括北京、黑河、塔里木河和使黄河不断流,总投资360亿,取得明显成果,被朱镕基总理称为“一曲绿色的颂歌”。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奖励多次。

自1979年至2008年30年来到过100个国家,著有《看世界》共11册、《看世界-全球生态考察》共6册和《从世界看台湾》总计18册,360万字,是世界上记述国家最多、字数最多的游记之一。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季松
中广网    2007-12-17  

 

    吴季松:1944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奥组委奥运总体影响项目顾问,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亚洲唯一的委员。

1968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毕业。

1979 – 1982年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在欧洲原子能联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芳特诺核研究中心从事清洁能源研究。

1985 – 1986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专题研究,项目报告(英文)创意知识经济。

1990 – 1992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参赞衔副代表。

1992 – 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

1995年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北京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第4届世界大会副主席。

1998年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1998年任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界博览会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9年参加华盛顿第2届中美环境与发展高级论坛并做首席发言。

2001年任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

2002年被中国政府推荐为联合国环境署(UNEP)环境奖候选人。

2004年参加摩洛哥马拉喀什国际水协世界大会上为国际水协大奖最后两名候选人之一。

2005年获“国际科技园区荣誉会员奖”,是该组织成立21年来世界上第7个获奖者。

自1979年以来在国际知名刊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资源》、《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国内最著名报刊和国内外高层次环境与资源会议上发表能源战略、环境保护、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文章百余篇,专著20余部。

其中《知识经济》获第12 届“中国图书奖”,行销27万余册。《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水资源管理著作之一。《新循环经济学》得到国内外经济学权威的重视,于2006年4月由意大利出英文版(全文)。


吴季松:我有三个水资源规划  
 

  做工人,他有自己的发明与创新;国外归来,他有自己的新知新思:著有中国第一部《知识经济》、第一部《循环经济》。自1979年以来,吴季松在国内外知名媒介发表论文百余篇,还有《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等专著多部。其中,《知识经济》一书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行销28万余册。

初见吴季松时,第一感觉是虽已花甲,但很显年轻,因工作的繁忙已两鬓霜染。他面带微笑的接见了记者,不善言谈,但从举止中可以看出对工作的执着。他穿着浅黄色T恤和棕色裤子,看上去充满着活力。当摄影记者给他拍照时,他拿起了木梳子梳理头发。从这不经意的小小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他平日里的严谨作风。

为申奥,他投入所有业余时间

作家蒋子龙说,有些留学生和学者在海外的时间长,沉是沉下去了,却又浮不出来,缺乏横和纵的比较。吴季松则由于他的专业,赋有专业使命出国,决定他是非要深入不可的。他在海外既必须能沉下去,又能走出来,8年的时间里,他周游了世界60多个国家,其间他以科学家的严谨进行比较、求证、提出问题。

涉外期间他见到了上至国家总统、联合国组织总负责人,下到街头乞丐和贫民。吴季松和他们交往,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认识他们,影响他们,其中的荡气回肠,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的扑朔迷离,其中的大彻大悟,怕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所难以体会的。而使他终生难忘的涉外时期就是国家推荐他竞选国际官员(联合国国际官员的竞选要以个人身份),在外交层次上了一个台阶,积累了更广、更深的外交经验,也做了更多、更成功的工作。

吴季松告诉记者,在莫斯科决定举办城市的投票前夕,他不禁在想:“涉外的44年我又做了什么呢?回想当年申奥的失败,给我刺激是深刻的,我就暗下决心再参加一次申奥,所以申奥是我一生中的又一个亮点,希望它能成为巨大的亮点。”2000年作为北京奥申委主席的特别助理,吴季松可以说是“一仆二主”,除了履行作为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的公务外,为申奥他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在奥申委领导指示下收集资料、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对外联系,做对外工作并几次写出了长达万字的工作报告。在2001年中总结时,他的同事说:那时真不知道吴司长是什么时候睡觉。“我不能睡大觉,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就受到党的培养,参与组织中苏儿童大联欢,第一批赴法国访问学者等,47年过去,人民给我的机会太多了,现今我已快近60岁,我只能在我有限的时间里为我的祖国多做点事情。”如今申奥成功了,北京通过办奥运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将通过知识经济的发展办好让世界耳目一新、发展中国风貌的创新奥运。现在吴季松还是照过去一样工作,为办好奥运再尽微薄努力。

革新“内径千分尺”

早在22年前,吴季松在乌鲁木齐工厂当车工时,每当站在铁屑四溅的车床前,他就想,钢材不是很缺吗?怎么能浪费呢?后来在担任厂技术组长时,就革新设计了“内径千分尺”。在工厂运用非常广泛。就是说在圆筒内测量它的直径,而一般的卡尺只能在外边测量,那样非常浪费材料也很复杂。而他设计的“内径千分尺”不仅节约了资源,还为工人减轻了负担。这个发明还领先于世界。相比之下日本比他的发明晚了两年。

吴季松从工厂转到科研工作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1979年在欧洲原子能联营法国能源委员会工作,从事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器,也就是氢弹和平利用的实验研究。他又主持设计了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注入能量的中性注入器。

1981年设计方案完成,据此制造的中性注入器用在了欧洲原子能联营英国卡拉姆实验室的受控热核聚变器———欧洲大环(JET)上。自90年代以来受控热核聚变的实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1年11月9日建在英国牛津郡卡拉姆实验室的欧洲大环(JET)在实验中获得了功率输出,从实验上证明了热核受控聚变释放的能量可控制、可利用的可能性。这个当时被欧美报刊誉为本世纪的第6大科学理论研究发现的成果。但吴季松离开欧洲原子能联营已经10年了。而他主持设计的中性注入器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世界记录已经翻了三番。就目前来看原来估计的受控热核聚变于2050年商用。而他预计2020-2030年受控热核聚变可以商用,比当时国际权威的估计早20~30年。后来联合国系统再做高技术产业化预测时转而采取了他的这种估计。他说:这并没什么。科学是人类的,真正的权威是有理论的实践者,不管他是谁。

一个题目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

1985年吴季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他说:“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先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所长汪德昭先生推荐我做这一题目‘多科学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说真的,如果没有他们给我的这次机会与支持,我也就没有今天的成果。”

1985-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高级研究所联盟还安排吴季松去7个国家的世界著名大公司和研究所考察。考察后,吴季松发表了多篇文章,以后他就一直继续这一研究。1992年起,他还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在联合国系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季松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知识经济———21世纪社会发展新趋势》一书,是全面介绍知识经济概念的第一本书。该书现已行销了28万多册,居经济学类著作之前列,于2001年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他又根据16年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知识经济学》,同时做了一些关于知识经济的报告与演讲,每每被介绍为“知识经济的概念的创意人”和“最早把知识经济概念引入我国的学者”等。

学生时代就乐于宏观分析问题

吴季松唯一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技能、国际联系回报给祖国。他熟读中外史,在外8年,走了60多个国家,接触了10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把这一切留给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在历史和世界的大海中是十分渺小的,我人微言轻,最大的愿望就是做点让我深爱的祖国人们高兴的事情。”这是他肺腑之言。1968年吴季松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毕业,所学专业和多方面的爱好,使他从学生时代就乐于大系统分析问题,但是他对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研究,来源于他的实践。

当今,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造成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想到这,吴季松眉头紧皱:“对于这种状况,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有科学的认识;不能不闻不问,高枕无忧,也不能危言耸听。因此要对水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他很有理论性的谈起了循环经济,“就拿重点水来说,在农业经济中,人们就把一段河流既当‘自来水管’又当‘下水道’。这当然也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但是由于取水量小,排污量也小,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之内,因此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是到了工业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取水量不断增加,就造成河流的断流;排污量也不断增加,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过量污染就会使水质变坏,直至达不到使用要求。如果我们把河流生态系统纳入我们的经济系统中来统一考虑,就会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就会避免人类走向灭亡。”他是那样认真的分析着,给人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责任。“作为我个人,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大家,让人们知道只有知识和技术,社会才能更大的发展。”他诚恳地说。

实际做的事就是三个规划

如果一个人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无所希望,那他的生命实际上就停止了。

和记者说到最近的工作,吴季松迫切地说:“最近我们实际做的事就是三个规划。”

———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保证一系列措施在2008年北京水资源能达到供需平衡,也就是要求不缺水。“我作为奥申委主席的特别助理,知道国际上认为北京申奥第一问题是气,第二就是水。来北京时,评估团没有提一个水的问题,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投票也没人提出水的问题,这是前沿的科学,可以从理论上说服奥林匹克界。”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众所周知,黑河断流的话,下游就会变成沙漠。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塔河下流也是断流问题,有两个大沙漠要是合拢,以后从内地到新疆就不会再有陆上的通道。现在放水,保持绿洲,保证生态用水。吴季松记忆深刻:当时109岁的维吾尔老人对他说:“江主席放水了,我们都回来了。”吴季松也微笑道:“无人区又有人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