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建筑业的改革也处在“攻坚阶段”。习近平主席在2017新年献词中讲到,“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离不开4件大事:
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营改增”、建筑信息化和“四库一平台”。
未来几年,新型行业监管模式的确立,新一轮“行业大洗牌”,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都将从这里起步。
行业监管
如果仅仅以为“四库一平台”是查挂证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住建部的文件中一直在讲,“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如何体现出来呢?
主角是它,省一级的“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
为什么这样讲呢?先来看一下,福建发布《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项目计划》。未来建筑行业的监管,一定是“密不透风”的!
1、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 特级、一级施工企业,掌握并实现基于BIM等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应用;
► 建筑业龙头企业,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和建材采购信息化,逐步形成建材大数据。(以后的建材采购,也要透明!)
2、市场监管
► 资质无纸化审批。
► 建筑市场行为实时监督检查。
► 建筑企业资质批后监督检查。
3、项目监管
► 2017年3月前,全省所有新报监的房建和市政工程,全部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实时监控!)
► 2017年12月前,升级工程项目监管系统,主要进行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建材构配件进场报验公示、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 2017年12月前,完善工程招投标信息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互联互通。(招投标过程透明化!)
► 开发手机APP,实时进行工程项目监管、检测管理和远程视频监控。(工程项目,手机远程监控)
► 推行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扬尘监测。(施工扬尘监控)
► 开发建设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 开展数字化图审。
► 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监管数据中心及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建设大数据,为实时监管、不良信息记录、联合惩戒服务!)
4、从业人员监管
► 推行电子证书。
► 2019年12月前,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现网络化。(二建实行“网考”)
► 推广特种作业人员实操在线考核。
5、信用监管
开发招标代理机构、工程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等信用综合评价系统。
这个文件,将“四库一平台”的威力实实在在描绘出来!虽然只是福建省出台的,但它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普及型,文件的精神也契合住建部的改革思路。至于全面推广,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未雨绸缪,不预则废!相信未来几年,各地的“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将会从“纸老虎”变成“大猛虎”,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监管作用!
从资质申请到施工许可,从施工图审查到招投标、合同备案、建材采购、建筑劳务、施工现场监控、竣工验收,所有的流程都要通过“四库一平台”来实现!
文件原文:
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统筹规划、信息共享、协同建设、分步实施、安全可靠”原则,以实际应用促开发,整合提升现有信息系统、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信息化与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围绕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梳理业务工作和行业发展需求,集成、整合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互通、动态扩展平台。到2019年,建成“五平台一中心”,即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大数据、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城市建设管理、行政审批等五大信息平台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实现省、市、县行业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推动规划成果数字化和规划业务管理信息化,实现规划项目报送、业务督查、遥感监测、审批备案、空间信息应用等功能。加快“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建设项目审批与国土、环保等部门协同管理,全面提升城乡规划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加快房地产大数据平台建设。优化房地产市场、保障性住房管理、房屋征收、物业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信息服务与监管系统。建立房地产大数据平台,汇聚全省房地产项目投资、施工、一手房销售、税收、金融信贷、土地出让、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赁、房地产中介等数据,实现全省房地产市场供求、库存及房价运行趋势等战略数据分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强化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基础地理信息普查,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统筹供水、排水、污水、燃气、地下管线(廊)、市政道路、城市桥梁、路灯、垃圾、城市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管理。
(四)建立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体系。完善企业、人员、项目、信用、信息交互等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行业监管。开展数字化图审,提高图审效率和质量,实现全过程留痕、可追溯。着力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向数字化图审、城建等档案数字化延伸。
(五)推行行政审批无纸化。加快企业、项目、人员信息等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全行业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完善从业人员远程培训、网络教育、在线考试、电子证照等公众服务,提升行业便民服务水平。
(六)实施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和实时监测,实现对城市桥梁、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地下管网及施工现场在线监管,科学调度,有效应对台风、洪涝等灾害及突发事故。
(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在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管理中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推进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施工企业掌握并实现基于BIM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在建筑业龙头企业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和建材采购信息化,逐步形成建材大数据;督促燃气、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运维、管理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厅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行业信息化工作,组织实施信息化重大项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其他厅领导任副组长,厅科技处牵头;厅其他业务处室、直属单位按职责分工推动相关行业信息化工作,厅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撑,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招标、实施及验收等具体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把信息化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前抓。省、市、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强化队伍建设。省厅将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培训,提升应用水平,确保各信息系统有效运行。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培养既熟悉业务工作又精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鼓励以挂职锻炼等方式向省厅推荐人才参与全省住建行业信息化工作。有关企业要加大信息化管理投入,积极引进、培养信息化人才,大力推进BIM等技术应用。
(三)开展交流合作。省厅将组建信息化工作专家库,指导项目建设与应用,通过现场会、交流会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加强技术交流,了解、研究国内外住建行业信息化技术及建设动态,及时吸收先进成熟经验做法。
(四)统一标准。省厅组织制定城乡规划、房地产、城市建设、建筑业等行业信息化数据体系标准、平台环境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统一标准做好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确保省、市、县数据互联互通。
(五)拓宽资金渠道。省厅将积极从“数字福建”申请专项资金支持行业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厅专项资金推动信息化建设。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行维护费用由省厅和直属单位统筹解决。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
(六)强化考核监督。省厅将把信息化工作实施情况纳入业务工作考核内容,结合业务工作督查、考评,对按期完成计划进度、工作取得实效的地区和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地区和单位予以批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本《方案》涉及的“五平台一中心”,省厅有关处室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模式、进度安排、标准要求等内容。
附件: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项目计划
来源:住建部官网、 福建省住建厅官网 勘察设计前沿
勘察设计企业转型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文/随源一书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中央和地方大量PPP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勘察设计企业在PPP模式中寻找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新机遇。那么,勘察设计企业应该如何切入PPP?勘察设计企业参与PPP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呢?勘察设计企业参与PPP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
参与方式
作为主导单位,牵头组建项目公司。实力雄厚的勘察设计企业可作为PPP项目主导单位,聚集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对接政府PPP项目,组建PPP项目公司。
与大型建筑企业合作,直接投资。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的勘察设计企业可通过与具有较强实力背景的大型建筑企业合作,利用设计咨询等前端优势参与PPP项目,与资金实力较强而设计能力欠缺的大企业集团优势互补,分享投资收益。
通过PPP产业基金,间接介入。融资能力较强的勘察设计企业可通过建立PPP产业基金的方式,以融资平台的身份参与PPP项目。
作为项目设计方,参与方案设计。勘察设计企业也可作为PPP项目的设计分包商,参与项目的方案设计。此种方式下,勘察设计企业仅获得项目的勘察设计服务费。
二
优劣势分析
勘察设计单位参与PPP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项目整体策划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规划设计能力,能更深入地了解项目实施意图。三是项目实施环节的技术优化能力相对比较明显。
而其劣势主要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缺少融资方面的人才和经验,尤其是作为牵头人成立PPP项目公司的勘察设计企业,这方面劣势更为明显。二是由于PPP项目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为施工总承包,这导致勘察设计企业往往需要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三是从业环境的改变导致勘察设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原来的勘察设计企业属于服务型行业,从业的外部环境相对单一,从事PPP项目管理后,需要处理复杂的社会外部关系,因此,要求勘察设计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与协调能力。
三
建议
一是走技术支撑品牌之路。勘察设计单位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提供智力服务的企业。尤其在全国勘察设计单位普遍转型为市场化企业后,市场必然青睐有优良设计质量、有核心技术水平、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因此,勘察设计企业一方面要吸收、消化、引进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进行集成和改良创新,另一方面要依托PPP项目,开展新领域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增强竞争力。
二是抓住机遇,招揽人才,建立PPP项目运营管理团队。PPP融资建设模式面向的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一个完整的运营管理团队,但是目前国内成熟的运营公司极少,勘察设计企业应借此机会,在卡位PPP产业链前端,以自身设计能力优势带动PPP项目承揽的同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和放大“马太效应”,积极引进策划和运营方面的高端人才,抓紧打造自己的PPP运营管理团队。
二是勘察设计企业的股东或管理层要坚定信心、调整心态。全生命周期的PPP与某一阶段的项目管理完全不同,企业要在策划能力、综合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例如在在今年年初落地的湖北省宜昌市沙河综合整治PPP项目中(项目总投资19.58亿元),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携手其母公司中交集团作为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但仅完成小部分合同内容。相对于8年的工程总周期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 勘察设计前沿(psd-02)
-
来源:water8848
诚挚邀请: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八届)已开始征集论文和联合主办 协办赞助单位 。敬请联系: 王领全 13752275003@163.com
2016最HOT水业环境公众号推荐 :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