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国家“双碳”背景下,未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设绿色污水处理厂:在规划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时,应优先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厂区应采用低能耗、低水耗的设计,并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此外,厂区应合理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推广清洁能源: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过程中,应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应通过回收和利用废水中的资源,如能源、水资源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加强智能化运营:未来污水处理厂应加强智能化运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水量等指标,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 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情况和环保成果。这不仅可以增强公众对污水处理厂的信任和支持,还可以促进社会监督和共同治理。
总之,未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智能化运营等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宜兴:化浊为清的污水蜕变之旅
美丽中国是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
编者按: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美丽中国是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完成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改变,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的需求日益增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讲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青年故事。
回望1998年,中国长江及松花江、嫩江流域曾发生特大洪水,黄河长时间断流,一系列自然灾害引发了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全面关注。于是在1999年初,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24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在资源筹措、植树造林、环保实践、绿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2005年,“保护母亲河行动”因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联合国首届“地球卫士奖”。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为更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9年,共青团中央在“保护母亲河行动”基础上,实施新时代青少年生态文明品牌“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中国青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从植树造林拓展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绿色发展领域。“志愿中国”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青年参与生态环保活动场次、参加人次、服务时长同比2019年增长106.8%、72%和75%,青年逐渐成为环保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生态实践从单纯线下开展活动向线下线上融合互动形式转变,生态环保APP、小程序、短视频等互联网活动载体层出不穷,“网上种树”“光盘打卡”“绿植领养”“旧物回收”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成为生活“新常态”,“小份菜”“半份菜”成为餐饮“新食尚”,“City Ride”“City Walk”成为城市“新潮流”,“节能家电”“二手物品”成为消费“新选择”。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中国青年新风尚,越来越多的青年把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向中国新征程,未来5年,共青团将继续倡导中国青年勇担时代重任——加强绿色理念倡导,投身绿色科技创新,深化绿色品牌项目,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搭建绿色交流平台,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策划-皮钧 蔺玉红执行-本刊编辑部 网络编辑部统筹-本刊记者 王镭铮
"美丽中国,青春建功”系列报道③
宜兴:化浊为清的污水蜕变之旅@文/游一杰 孟诗棋2021年10月18日,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以下简称概念厂)2.0在江苏宜兴建成投运。从2013年中国环境领域的专家们首次提出“概念厂”理念,到工程实践,历经8年风雨,“概念”成为现实。江苏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正如8年前所构想的那样,这座概念厂颠覆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形态,创新采用水质净化中心、有机质协同处理中心和生产型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形式建设,污水在这里开启了“化浊为清”的蜕变之旅……污水是资源,污水厂是资源工厂。如今的中国污水处理厂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设施,而是一座与众不同的都市生态综合体,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功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脏变净,变废为宝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的飞速推进与发展,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稀缺资源如氮、磷和碳等,经过适当处理后的碳可被转为能量。概念厂通过集成减污降碳先进技术,将污水处理厂从污染物削减基本功能扩展至城市能源工厂、水源工厂、肥料工厂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水质永续、资源循环、能量自给、环境友好的追求目标。2021年,宜兴概念厂生产运营部的蒙古族小伙子布尔固德初入职场,跟随公司战略南移脚步,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工艺工程师的职业生涯。那时概念厂还在建设阶段,布尔固德每天拿着施工图纸,从头到尾盯现场。从一个个构筑物到一根根管线,一遍又一遍,直到熟稔于心。充分熟悉现场后,他跟随调试小组一起推进工程进度、消除缺项,拿着现场照片对进度,确保按照计划节点完成施工。每天,他都要检查每个单元的阀门、开关,观察每台设备的运行效果,测试每个构筑物的功能实现情况。
布尔固德在概念厂施工现场布尔固德仍记得有一天在中午的烈日下,他和调试小组轮流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冲泥”工作,爬上爬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切努力只为了早日达到污泥浓度3500毫克每升的目标,完成生化池污泥培养这一关键环节。
概念厂水质净化中心终于完成调试,布尔固德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污水进入厂内,流经每一个工艺单元,最终达到极限水质的效果,满足甚至远低于排放标准,他亲眼见证了概念厂“从无到有”,从通水调试到实现“极致除砂”、极限“脱氮除磷”处理,见证了概念厂珊氮滤池、加载澄清池等领先行业水准的科技技术产品在厂内良好应用,更见证了“污水由脏变净到能饮用”的全过程。回忆过去艰辛的工作,他说:“仍记得那时工作累了,就坐在池子边眺望厂内贴的各种标语,尤其那句‘共抓大保护,三峡有担当’,总能带给我力量。”未来污水利用的多重可能概念厂以自主研发的DANAS高干厌氧反应器为核心,将污泥、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作发电机使用,为全厂供电;而沼液和沼渣则用来作为有机肥,回归大地,这是“能量自给”和“资源循环”的体现,通过技术迭代带动污水资源化,将“一面科技,一面自然”完美融合。起初,概念厂计划通过收集宜兴市的餐厨垃圾来实现厂区能源的回收,但想到每年夏天,太湖都面临着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的情况,为缓解政府处理大量蓝藻的压力,最后决定选择藻泥、秸秆作为主要的外源有机质。秸秆是有机质综合处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外源有机质使用,也可以作为辅料在最终有机质出料的过程中起到调节含水率的作用,使有机废弃物变成可用的营养土,用于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望着远方缓缓驶来长达十几米的装满秸秆的大车,生产型研发中心的研发工程师袁志航回忆起刚毕业来到概念厂就职时走访各大养殖场的情形。“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是环保企业,是水处理企业,是为了祖国未来的绿水青山,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为了长江大保护。”为了说服农场老板,袁志航一遍遍地登门沟通。从杨巷到芳庄再到丁山,宜兴的各个镇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袁志航在做实验“水质永续”是概念厂的理念和追求之一,为达成目标,概念厂团队计划将污水处理后的尾水再通过极致水净化单元进行处理,做到直饮水标准后甚至有可能直接用来饮用、酿制啤酒、冲泡咖啡等,展示着未来污水利用的多重可能。
“永续水”2021年初,生产型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张继方加入研究“永续水”创新科技小组的时候,她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她知道实现“水质永续”的背后是一个深入修炼的摸索过程。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她咨询行业内专家,查找国内外各项案例资料,与概念厂技术总工、各专家们一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探讨,在技术上也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曾经,张继方与小组成员们在一个高级氧化装置串接位置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有不同意见就意味着产生了更多互相讨论的空间,很多创新理念都是在互相讨论和碰撞中产生的。”为了合理解决分歧,张继方夜以继日,学习了光催化氧化、加双氧水、活性炭吸附等相关技术,最终,经过多次交流研讨,“永续水”创新小组终于找到与她提出的创新设计理念更为贴切的处理系统,使污水从根本上实现再生。
张继方(左一)在工作中传递给大众一种全新的认知概念厂建成运营后,研发中心展厅和对外宣传手册的设计制作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刚毕业的新员工宗映寰作为综合管理部的品牌策划开始了这项重要工作,守护长江母亲河、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三峡集团的使命和责任,宗映寰将这一思想贯穿至整个展厅,历时一个月,经过了数次调整修改,展厅文案终于在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前投入使用。此外,宗映寰与资源再生公司、研究院等机构进行了关于污水以及污泥资源化技术实现可能性的讨论,最终于2021年年底编制完成概念厂宣传技术手册。他说:“可能在大众的印象里,污水就是废水,其实不然,污水蕴含着各种资源,我希望可以通过宣传手册的内容传递给大众一种全新的认知。”进行科普培训时,当看到一些到场的学生在翻看技术手册时露出的惊讶表情,宗映寰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
宗映寰在研发中心展示厅讲解“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概念水厂用一组数据诠释了这一运营目标——每天生产2万立方米再生水、0.8万立方米沼气、23吨有机肥、1.8万千瓦时电,将干化后的沼渣再用于园林绿化、制砖用土。
污水变资源、污泥变花海。如果说1890年美国劳伦斯站的建成是污水处理发展史的“前世”,那么历经数百年变迁,时至今日,中国的新概念水厂发明创造已让污水处理迎来了璀璨“今生”,而我们的城市正在悄悄变得更好……
阅读更多
郇庆治: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未来之路十年间,又见美丽中国购买《中国青年》2023年第17期
监制:皮钧
终审:陈敏审校:刘晓 刘博文编辑:朱玉芳 tamako
近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