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东兴:东兴税务助力污水再生“变废为宝”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8日讯 走进谢家河湿地公园内,一股“清泉”从河岸旁的假山里流出,形成一个小型“瀑布”,前来的市民纷纷拍照打卡。这股“清泉”便是市民热议的内江“第二水源”——“再生水”资源。
![]() |
谢家河湿地公园内的再生水瀑布
所谓再生水,就是污水经过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能够再次被利用的一种水资源。内江作为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再生水的合理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出水口沿着公园步道向上走百米左右,就看到了“清泉”的来源地——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这里也是谢家河再生水厂。据悉,该公司负责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约62.82亿元。
据统计,自2021年7月投运以来,谢家河再生水厂已累计产出再生水700余万立方米,为内江水污染治理、改善沱江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做出了有力贡献。
“由于内江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季节性缺水严重。到了冬天,湿地公园里面的河沟就干了,来散步游玩的居民也少了。自从再生水通到公园里,公园又恢复了之前的生气,多了很多来打卡的游客”。谢家河湿地公园负责人说。
再生水资源的不断发展,税务部门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据了解,为支持再生水资源发展,东兴区税务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建“政策+技术+服务”团队,为再生水资源企业精准送达政策“大礼包”,实现“政策上门”,大力服务绿色税制发展。
“我们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大,收益回报小。”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佘轶说。“税务部门上门来宣传税收优惠政策,让纸上数字变成了资金活水,极大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也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发展企业。”
数据显示,2019年4月起至今,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累计享受留抵退税2.11亿元。企业资金链充足后,便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建设,打造出了“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平台可将实时的运行工况、设备状态等30余项关键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各个项目“无人化”管理,极大优化了人力资源。
![]() |
税务人员走访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了解“智慧水务信息平台”
“得力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我们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项目遍及内江所有行政区域。”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佘轶表示。“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谢家河再生水的日处理规模,由1万立方米/天增加到3万立方米/天,同时新建的邓家坝再生水厂预计也将在今年投入使用。”
“下一步,东兴区税务局将持续跟进再生水资源企业运营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更好解决再生水资源企业在纳税中遇到的问题,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口袋’,助力内江绿色生态建设。”内江市东兴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余祯西说。(谢雨霏 李杨)
(国家税务总局内江市税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