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市首次向社会公开自来水水质信息,包括去年第四季度7项管网水指标、42项出厂水指标以及全年106项出厂水指标。数据显示,所有指标全部合格。今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会公布上一季度的水质检测结果。每年1月15日之前,还将公布上年度出厂水的全部106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市民饮用的自来水水质到底如何,轻点鼠标就能知道。昨日,本市首向社会公开自来水水质信息,包括2012年第四季度7项管网水指标、42项出厂水指标以及2012年106项出厂水指标尽可在网上查询。而数据显示,无论市区还是远郊区,从水厂流向居民家管网内的自来水指标均合格。
网站增设水质信息公开栏
记者昨日登录自来水集团主页,看到右侧增设了一块水质信息公开栏目,点击后,按照公开目录,即可点击查询相应的管网水、出厂水水质指标。市区水与郊区水的指标区分公布,市民身处哪一地域,即可“对号入座”查询。
市自来水集团以及石景山、顺义、昌平和平谷区自来水公司的5个网站昨天都将相应的指标信息“上挂”。其中市自来水集团公布的是其市区供水范围内及所属的郊区(县)9个自来水公司的水质信息,9个郊区县公司包括南口、门头沟、怀柔、密云、延庆、房山、大兴、通州、长辛店。
分门别类晒指标
记者注意到,出厂水指标42项中,分门别类“晒”出了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及消毒剂指标等7类。其中,市民最关心的水碱含量也就是硬度、是否有臭味、浑浊度等都含在了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当中。
公布的管网水水质的7项指标中,则集中在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以及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包括了浑浊度、色度、臭和味、消毒剂余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耗氧量等。
指标全部合格
公布的2012年106项出厂水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以市区水为例,若含量过高,会引发多种疾病的硝酸盐指标为1.8-9.2毫克/升,低于10的国家标准;浑浊度为0.11-0.21NTU,低于1的国家标准;俗称水碱的总硬度指标121-348毫克/升,低于450的国家标准。同时,4项消毒剂指标中,三项本市自来水中未使用,另外一个指标游离氯也符合国家标准范围。
水质监测将引入第三方机构
疑问一
水质检测数据报告均由供水企业自身提供,是否有公信力?
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会组织专门队伍定期进入企业抽查,监督公示的结果是否真实。同时,还有专人监控网络等发布渠道,看其是否及时更新,“目前,一系列的惩治和处罚措施已经制定完成,待走完程序后即可发布。届时,一旦发现弄虚作假或不及时公布,将依法处罚。”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除了加强政府监管之外,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进行审核和监督。比如在公共代表的监督下开展审计,可以让这些数据具备更高的公信力。
疑问二
每季度公布一次水质,频率是否太低?
胡波:公布出厂水的42项以及管网水的7项,都是最基础的数据,据此可以对水质安全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同时,因为检测指标有检测周期限制,且有很多水质指标波动不大,因此选择了每个季度公布一次。但这并不意味着监测每季度只做一次,而是每天每小时都在进行,甚至还有一些指标均是实时在线监测,比如出厂水的剩余消毒剂含量、水的浑浊度以及水源水的毒性监测都是实时在线监测。同时,按季度公布水质的频率将视推行效果和实施情况,再做相应的调整。
疑问三
管网水只公布7项指标,是否太少?
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林爱武:7项管网水指标包含在42项出厂水指标之中,之所以再单独提出这7项指标,主要是因为像微生物等其在管网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加大检测力度和频率。
而对市民关心的其他指标,比如硬度,在管网输送过程中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出厂时是多少,就是多少,市民可以对照出厂水的42项指标即可。
疑问四
同城水为何水质相差大?
林爱武:北京是两种水源: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它们的特点不一样。地表水裸露在地面,受有机物污染的风险要大些,而地下水不易受有机物污染,但容易受地层结构影响,含盐量比较高,基于两种水源的特点,地下水的硬度和硝酸盐相对高。以2012年自来水集团市区出厂水106项水质指标为例,硝酸盐含量在1.8毫克/升和9.2毫克/升之间,而硬度则在121毫克/升至348毫克/升之间,虽然指标相差大,但可以保证的是,无论数值是高还是低,都完全符合标准,大家可以放心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