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马跃基----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 春城“地下动脉”的守护者——马跃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19  浏览次数:677
核心提示:马跃基----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 春城“地下动脉”的守护者——马跃基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春城“地下动脉”的守护者——马跃基
 


 

马跃基在明通河上向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汇报工作



 

工作中的马跃基



 

排水公司工人正在进行防洪演练



 

自主研发设备——移动泵站2号

 

民族人物

首席记者 高 雪

马跃基,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城市排水工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在防洪圈子里已是大名鼎鼎。他以“勤”来补知识的不足,以“钻”来提高业务水平,以“责任”浇灌出一个个城市排水“尖兵”。他与水结缘,用自己的全部感情、热血和智慧,为美丽的昆明书写着一个个柔情甘美的“水”字音符……

他在城市排水工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他以“勤”来补知识的不足,以“钻”来提高业务水平,不仅让青春在平凡岗位上闪光,更用实际行动带动了周围的同事。他,就是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跃基。

“阶段性新闻人物”

在防洪这个圈里,马跃基大名鼎鼎。近年来,随着上镜率增高,其知名度大有向圈外扩张之势。与人初次打交道,介绍:

“这是设施公司马总经理”。

来人都这样说:

“我知道,电视上经常看到”。

“名人”有“名人”的烦恼,常上电视混个脸熟,做好事也就罢了,但稍有不慎,其言行就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还算我这个人不做坏事”,马跃基如是说。

话虽如此,其间也透着许多无奈。

独善其身,少惹麻烦,是多数人对待媒体的态度。但设施公司由于工作职责所在,想独善其身,还真“独善”不了。雨季排涝抢险,设施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但媒体的报道往往是:某地淹水路段,交警提开窨井盖放水,环卫工人清通落水井……而作为城市防汛排涝主力军的排水人,虽然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社会公众的认知上却是无所作为。

况且,据2009年5月完成的排水管网普查统计数据表明,昆明主城247平方公里保有公共排水管线2565.8公里,而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只负责管养其中458公里,但因为公司管养管道正好处在中心城区,一旦出现内涝,人们自然会将责任归咎于设施公司。

于是马跃基主动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的主流是公正的,也是健忘的。随着记者对排水工作认识程度的提高,设施公司防汛排涝的种种努力,诸见报端;但雨季一过,防洪无新闻,马跃基也就淡出了媒体视野。人们戏称他为“阶段性新闻人物”。

可就是这样一个“阶段性新闻人物”与水结缘长达33年,在城市排水防洪的战线上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地守卫着这座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靠自己的力量搏一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时,很多大单位都陆续打开大门开始招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招工热潮。

那年,年轻的马跃基被招工到昆明市城建局市政养护处负责下水道维护工作,周围的人很不理解,认为一个子子弟弟的小伙子怎么要去捞阴沟。没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遭到外人的白眼,马跃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书写未来。

“靠自己的力量搏一搏”,马跃基这样想着,在市政养护处,挖沟、疏浚、排管……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凭着一腔热情,他很快就成为最年轻、最能干的市政养护工人。一年后,市城建局开办培训班,马跃基有幸参加了学习,虽然才是短短三个月的培训,但对于他来说,这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在培训班里,马跃基学会了测量、放线、识图等建筑和市政工程里的简单技术。三个月的培训后,马跃基作为统计人员充实到市政养护处班组里,统计员、副班长、班长……马跃基在城建局里干出了成绩,慢慢地,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做起了班里的负责人。

1979年,昆明市开始晋级工资,轻工晋级比例仅有2%,整个城建局200名轻工就只有马跃基得到了这次晋级工资的机会,虽然只是从36.2元增加到44.2元,但就是这区区8元钱,让他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从此以后,得到了极大鼓舞和激励的马跃基,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一心只想在市政养护方面做出自己更突出的贡献。

1983年,马跃基在市政养护处共青团担任团支部书记,同年年底他被任命为市政养护处三大队副队长,成为了当时城建局里最年轻的副股级干部。当上干部的马跃基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局里多次将这些年轻的干部送往市区级党校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年轻的马跃基深深地感到知识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实现了文化双补,边上班边学习。

1987年,由于机构变化,马跃基开始到盘龙区养护处任生产技术科科长,工作的8年间,他边上班边学习,从中专、大专一直补习到本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并非一句空话,特别在马跃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常人看来,作为负责管道维护的市政养护工人,不过是疏浚一下沟渠,维修一下管道。一些普通工人只知道接上级命令去执行任务,然后就按部就班地工作。但马跃基不一样,他善于思考,工作之余便会抽出空来琢磨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如何转变“人挑、人抗、人挖”的工作格局,让工人们省时省力。8年里,马跃基成为了其管理辖区范围内的“活地图”,他和几位老同志几乎跑遍了昆明市的大小河道,兰花沟、明通河、东大沟、采莲河、海明河……一条条河道,马跃基如数家珍。

1995年,昆明市成立了城市排水公司,对排水一直怀有浓厚感情的马跃基心中一阵惊喜,他隐隐感到排水有指望了,令他更高兴的是自己也被调到了那里,担任排水设施处副处长一职。从此,他城市排水工作生涯迈开了新的步伐。经过10年的专业化训练,马跃基已经成为了城市排水工作岗位上的佼佼者。2005年,马跃基组建了市政排水专业化公司——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担负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及城区防洪排涝等职责和任务。至此,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工作经验丰富、作业及排涝抢险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排水专业化队伍在“春城”昆明诞生了。

责任浇灌的城市排水“尖兵”

2010年6月25日20时至26日8时,马龙县。208.3毫米的特大暴雨顷刻间让这个县城变为泽国。县城积水平均达1.6米,最深处2.2米,全县100余家机关单位、1000余家商店和1000余户住宅被淹,交通、固定电话和电力中断,5个水库出现险情,1个水库漫坝。

26日晚22时30分,劳累了一天的马跃基回到家中,正准备休息。这时,他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称上级指令马龙县因特大暴雨遭遇水灾,排水设施公司要当即启动排水抢险紧急预案。

顾不得披上外套的马跃基立刻赶往公司,迅速组织人员,准备车载排涝抢险专用设备,一小时后,马跃基亲自带队连夜赶赴距昆明150公里的现场救灾。在赶往现场的途中,马跃基的防汛排涝指挥车冲在队伍的前列,他不断地与前方(灾区)电话联系,了解灾情及道路交通情况……抢险车队争分夺秒,绕过昆曲高速公路马龙入口(入城道路淹没),从南海子入口沿泥泞的在建公路绕回马龙县城。

次日凌晨3时到达现场后,抢险队首先对院坝积水进行抽排,水是抽走了,但堆积在路面的淤泥已是厚厚一层,马跃基步履蹒跚地走在厚1尺的淤泥里,一不小心就有摔倒的可能。“这样不行,老百姓怎么能够通行。”马跃基对自己的员工说,他立即派了一个抢险小队拉来水泵,到河边抽取河水冲洗路面。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路面终于干净了,马跃基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马跃基就是这样一个认真的人,他要求自己的工人要爱岗敬业,每一次疏浚都要做的扎扎实实,每一次疏浚都要保证管道内干干净净,他绝不允许自己管辖的片区路面在大雨过后有污泥的淤积,他甚至可以穿上一双水鞋就跳下沟渠,钻进管道去检查,保证管道内畅通。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公司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都有规定动作。提前实地查勘,查明抽排水位置和方向,标明注记、做到每个防汛队员知晓;坚持24小时值守,一旦脱岗,解除劳动合同;共享气象局雨量预报成果,搭建手机短信平台及时通报汛情;小雨时人员、设备就必须到位,检查现场标记的抽排水位置和方向,泵站、闸门值守人员加强观察水情;一旦积水,打开检查井盖加速排水;一旦淹水,启动设备强排,对重点地段严防死守,确保安全;及时上报汛情,联系交警做好交通疏导;收集第一手资料,完成统计、汇总;出现重大汛情时,按“生命救助”、“重点地段”等原则展开工作,绝对服从上级指挥调度。

在防洪工作中,马跃基总能率先垂范。2007年8月2日,一场突来的暴雨,造成昆明主城区多处淹水,马跃基带领公司干部职工冒着暴雨奋力抢险,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直到抢险结束,他才最后一个回家。今年2月28日凌晨1:20,滇池路福海立交桥段大面积淹水,造成交通中断。设施公司的干部职工在马跃基的带领下,迅速赶超现场抽排淹积水,至7:30排除路面淹积水,在交通早高峰即将到来之前,恢复了该路段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他这种以身作责的精神,多次受到了市政府防洪办、滇投公司的表扬,同时受到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

在马跃基的影响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争创佳绩”已成为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准则,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局面。“有雨就是命令”,每到雨季,公司就自动进入半军事化管理状态,无需谁去提醒,每个工人自动会出现在自己应在的岗位上。就拿卢家营疏浚分公司的工人的老祁来说,一个深夜下大雨,熟睡中的老祁被老婆推醒(多年的习惯,一般公司员工的老婆或丈夫都会如此):“老祁,雨下大了,快出去防洪”。老祁一咕噜爬起来,穿上雨衣就骑单车往单位跑。路上黑漆漆的,雨下得正欢,当行至大观河边,老祁栽进路边种树挖的坑里,他赶忙爬起来又立即向单位奔去……这就是设施公司工人们的一个缩影。

2007年,设施公司为生活水平较低的居民生活小区进行了义务的排水设施管养,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淹积水问题,并确保了雨季的安全渡汛,受到该社区广大居民的表扬与肯定。由于公司员工保持优质服务,为广大市民排忧解难,先后获得社区的三面表扬锦旗,上书:“为民服务,排忧解难”、“为民排忧,鼎力解难”、“危难之际显伸手,疏通沟渠解民忧”。

如今,公司上下 “苦了我一人,换来万人洁”的公司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灵深处,在马跃基的带领下,公司146名应急抢险队队员个个都成为了城市排水“尖兵”。

技改改出的防洪抢险“野战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过硬的排水专业队伍,除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有专业的防汛排涝“利器”,这样,方能积极应对极端强降雨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过去, “一个人、一把铲、一个瓢、一只桶”就是排水工人的工作状态,对于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马跃基来说,这样的排水工作简直就是“刀耕火种”。

1998年,昆明市下了一场80mm的大雨,巡津街一带淹成汪洋,马跃基所在的昆明市城市排水公司接上级命令首先赶到现场,但由于设备的落后,第一家赶到现场的却最后一个将水抽起,一个三十多岁的硬汉在众多领导面前被公司经理大骂。从那时起,马跃基就下定决心要改良设备,让排水工人手中的工具既简洁又便利。

“既然自己注定要与排水工作结缘,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地把工作做好。”马跃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2008年,昆明二环快速系统改造,福德立交桥在改扩建中工人不慎挖断了自来水管,桥下3米深的水淹如汪洋,昆明市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接到上级命令到场抢险。当时到场救援的员工个个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完全靠肩抗着机器进入齐腰深的水里抢险,马跃基站在岸上,看到步履蹒跚的几个老大哥,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次抢险任务完成后,他立即组织人员设计了随车吊式移动泵站,将柴油发电机组及随车吊安装于一体,附带两台小型潜污泵,采用双轮箱体牵引方式可以挂在车后随车行走,体积小,移动也方便,受地点限制条件也小,泵机由随车吊吊起,避免人工搬抬,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马跃基在公司成立了泵站技术革新小组,根据泵站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工作的需要,开动脑筋,修缮及自制设备零部件,一方面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排水公司管理昆明市区51座泵站,负责主城区排水管道疏挖及排水管网改造工作,承担着昆明城区主要的截污工作,同时负担着昆明城区汛期的防洪排涝任务。公司在购置大型专用设备的同时,充分发挥职工聪明才智,积极打造职工技术革新活动的平台,技术革新小组就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任务——自主研发制作汛期排水抢险设备,这些设备包括随车吊式移动泵站、平载式移动泵站、移动泵站1号、移动泵站2号、液压移动泵站1号、液压移动泵站2号等一批适应于昆明地形特点的排涝专用设备,达到了总抽排能力1万立方/小时的水平,在多次严重的内涝抢险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现有可移动排水泵站(车)9台以及其他需临时装配抽排设备,所有设备除亚泰泵车外,其余均为公司自行组装,使用性价比高。

正因为有了一支携带设备功率大、人员专业技能强的队伍,设施公司的抢险队被社会上誉为防洪抢险队中的“野战军”。

多年的排水工作经历,让马跃基深刻地感受到排水工作就是一张网,在排水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上应当集中管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马跃基躺在床上都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内涝?为什么总是这里漏那里垮?排水管网应当怎样布局?”城市排水的困惑一直困扰着他。令他欣慰的是2008年,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批示:昆明市排水要实现一城、一网、一套管理。于是,从那年年底开始,马跃基就一直着手研究“排水一张网”, 他对员工说:“排水就是一张网,我们是专业化队伍,我们的排水工作有三个任务,一是排水,二是收集资料分析成因,三是拿出方案解决问题。”到现在为止,马跃基已经写了20余份报告,不遗余力地向上反映城市排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政府提供规划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马跃基对记者说,自己的一生和排水是分不开了,直到退休都会在这条战线上一直奋斗。与水结缘,马跃基用自己的全部感情、热血和智慧,为美丽的昆明书写着一个个柔情甘美的“水”字音符,一首关于水的赞歌已在昆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悄然唱响,它那激越、优美的旋律,将在昆明上空久久回荡。



云南首座地下污水处理厂明年3月将正式运行
 
加入日期 : 2012-06-21 
 

地下式污水厂剖面示意图 付兴华 摄

  地下处理污水 地上是公园

  当你在公园悠闲散步时,可能想不到,脚底下竟是一个庞大的污水处理厂。晚报记者获悉,云南首个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即昆明第十污水处理厂,将于年底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明年3月正式运行,每天可处理污水15万立方米。

  规划

  地下污水处理厂 地上是花园广场

  这个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位于菊花村附近,具体地点在昆明市东二环以东、石虎关立交桥东北。20日下午,记者来到施工场地,望过去就像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里面有很多工人正在扎钢筋、灌混凝土。

  一般的建筑物施工,都是搭台往地上升,但这里的建筑却是从地下长出来的。据滇投碧水源项目管理公司现场项目经理杨勇介绍,按照设计要求,要挖到地下15.45米处,然后打上1.2米厚的法板基础层,最后才是两三层的污水处理车间。他指着庞大的工地说:“预处理区有地下3层,其他地方都只有两层。”

  地下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要在建筑物上覆盖两米厚的土层。杨勇描述说:“建成后会非常的漂亮,地面上只有一小栋办公楼房,其他地方要做成景观花园和小型广场。”

  记者看了贴在工地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效果图,整个就像一个公园,一点都看不出地下是污水处理厂。

  紧挨着污水处理厂的是一个房地产项目,为了不影响将来市民的生活,处理厂还采用了除臭工艺和降噪技术。建成后,不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工艺

  进来的是污水 出去的是A类水

  昆明从1988年开工建设的第一污水处理厂,到2009年开建的第八污水处理厂,采用的都是地上式。为什么昆明第十污水处理厂会采用地下式呢?

  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副部长马跃基解释说:“这主要是考虑到了用地问题。”第八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但其占地面积就达100.35亩;如果第十污水处理厂也采用地上式,占地面积就会达到100多亩。

  他说,地上污水处理厂里的沉砂池、处理池、反应池等,要一字排开,而采用地下式就可以两三层摞在一起,大大节约了土地。

  从工艺上来说,处理厂将采用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工艺,进来的污水依次经过格栅、沉砂池、精细格栅、生化池、膜池处理,最后由产水泵提升、消毒后排出去。根据设计,出水水质将达到并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

  马跃基说,不仅第十污水处理厂是地下式的,正在建设中的第九污水处理厂也是地下式的,其处理能力为每天10万吨,采用的工艺同第十污水处理厂一样。

  预期

  海明河将流淌清水 菊花村闻不到异味

  关于选址菊花村的初衷,马跃基说,菊花村一带的污水原来是通过海明河流到宝海公园,然后通过管道来到位于六甲的昆明第二污水处理厂,路程比较远。而且,从菊花村到宝海公园这一段,海明河是敞开的,又脏又臭,不利于提升昆明的城市形象。

  另外,旱季时,第二污水处理厂还能勉强处理完污水;但一到雨季,雨污又不分流,雨污合流水超出了它的处理能力。

  第十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海明河的污水被截入处理厂进行处理,然后抽入海明河,作为景观用水。

  去年,昆明市还在菊花村进行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并修建了一个容积为2.8万立方米的调蓄池。它的构筑物及附属建筑物都是在地下,仅综合管理房位于地面。采用植物液洗涤和雾化工艺,所以菊花村转盘那闻不到臭味。

  这个调蓄池的服务范围是:白龙路、人民东路以南,东郊路以北,二环东路以西,环城东路以东区域,服务面积4.66平方公里。

  雨季时,调蓄池会收集海明河的雨污合流水,以减少雨季溢流量。调蓄池的水通过海明河南侧的污水干管,流入第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春城晚报 杨质高)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