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绝大多数人工湿地通常由下述五个子系统构成:
①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
②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③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
④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⑤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优点:投资费用低,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污水处理系统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等优点;良好的景观效应;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运行管理简单。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缺点: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容易产生淤积、饱和现象;对恶劣气候条件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响大;此外可能需要控制蚊蝇孳生。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常用水生植物:
菖蒲 凤眼莲 浮莲
香蒲 矮化美人蕉 槐叶萍
人工湿地配套污泥植物床简介:
污泥植物床是种植物的干燥床,有别于传统污泥干化,运用植物、微生物、湿地相结合的原理,加上独特的设计形成生物和生态处理方法。可通过排泄、蒸散、植物吸收、微生物的催化分解将原始污泥容积减少90%以上。它是北京世纪赛德公司专有技术,可全部或部分代替压滤机、脱水机,多个项目已运行十年以上,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理技术。
潜流式人工湿地现场图片
表流式人工湿地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