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据保守估计,农村地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10%运营正常,40%开开停停,50%基本闲置”。
宁波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清华大学环境总裁班六期学员 潘蔡叶
1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据保守估计,农村地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10%运营正常,40%开开停停,50%基本闲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
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相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集合了环保、化工、机械设备、自动化及仪表仪器等专业知识,建成后只有保证其持续稳定运行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因此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参与其中,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在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正常运行,并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象山县未与正清环保合作前,污水处理设施只由一两个村民进行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无法对污水处理效率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不良。
1.2运营主体职责的欠缺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政府职能问题造成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主体类型比较多,包括政府、水务部门、环保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村委会。政府及水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监督和控制的职能冲突,而村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也会出现管理和惩罚的角色冲突。运营的多头管理还会产生责任不明、职能分配不清的问题。因此在运营出现问题时不能明确责任体,就不能保障运营效率。
综上分析,农村污水长效运营机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市场的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权以招标的方式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污水处理公司进行市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以实行第三方市场化运营。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才是加快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2农村污水处理运营的市场化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作为环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严格来讲,其运营市场化是指在其运营过程中引入专业公司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管理机制,打破传统的政府垄断式经营模式,建立起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运营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化不是将这些设施的运营像一般商品一样完全交给市场,而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结合政府的监管。对政府来说,引入竞争机制,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对专业公司来说,不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转移,取得运营权的手续简便;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取得污水处理运营管理费,收入稳定,风险较小。因此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市场化对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营机制具有有重要的意义。
3正清环保简介
宁波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村镇污水治理的研究,提供从工程设计、建设到运营管理的服务。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与实践,正清环保在农村污水治理和长效运行管理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与管理特点。迄今为止,正清环保已经累计为200多个村庄提供了污水长效托管运行的服务,建立了完善的农村污水长效运营机制。象山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正清环保的专业管理下,实现了农村连片整治设施的长期、稳定、有效地运行。
2010年7月,宁波市与世界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宁波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由世行贷款给宁波市2000万美元,市财政和各县(市)区各配套2000万美元,共计6000万美元,计划到2015年完成约150个村的污水处理。首批示范项目在余姚市、象山县、宁海县、奉化市4个县区选取了14个行政村进行试点。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对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公开招标。宁波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竞标,并最终中标了象山县和宁海县共计7个行政村的施工建设。在工程项目验收后18个月的运营期间里,正清环保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各个行政村污水设施进行了有效地管理,获得了世行污水办、象山县污水办和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继而开创了宁波市授权第三方专业环保公司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功先例。
4象山县项目概况
象山县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以“七山一水二分田”基本格局组成。辖有3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5个乡、24个社区、19个居民区、490个行政村。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2010年10月之前,为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由象山县农办和象山县环保局共同实施对当地6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大部分的设施在建成后处于闲置或废弃的状态。2012年,基于世行污水项目的成功运营,象山县发出招标邀请,重新启动了这60个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及运营维护工作。最终由正清环保负责为其中30个村提供为期一年的运营管理服务,并指导水处理设施的改造。2013年12月,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象山县确定从2014至2017这三年中,由正清环保独家承担象山县共计221个村庄分散式污水站运营管理服务。目前,正清环保的项目地遍布于宁海县、象山县、奉化市、江北区慈城镇等区域,共计200多个村。
因此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正清环保凭借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已经在农村污水长效运营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下就正清环保在象山县的工程经验展开介绍。
5正清环保的技术工艺
目前,正清环保与多家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开发的HC-STLD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工程应用中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自主研发的脱油玻璃钢一体化设备也在农村污水的处理中大量应用,该设备油水分离效果好、维护费用低、可因地制宜选择连接3~10户住户,不需要大面积开挖且拆迁后可重复使用。根据项目地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滴滤+人工湿地、厌氧+潜流人工湿地、A2/O+人工湿地等多种处理模式。
5.1“厌氧生化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居民住宅比较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单户生活污水处理。将厌氧生化工艺与人工湿地相结合,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物,然后利用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对污水进一步过滤处理。
项目地 |
工艺名称 |
建设成本(不含管网) |
运行费用 |
|
石浦镇坦塘村 |
厌氧+人工湿地 |
3000~3500元/m3 |
基本无设备运行费 |
|
图1 坦塘村污水处理设施 |
||||
图2 坦塘村进水水质 |
图3 坦塘村出水水质 |
|||
5.2“滴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滴滤池法是一种典型的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污水长期以滴状洒在块状滤料表面,在污水流经的表面会形成生物膜。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生物膜内的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人工湿地则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的精细处理,有效降低污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项目地 |
工艺名称 |
建设成本(不含管网) |
运行费用 |
新桥镇上盘村 |
滴滤池+人工湿地 |
5000~6000元/ m3 |
0.34元/ m3水 |
图4 上盘村污水处理设施 |
|||
5.3“微动力A/O+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工作量少而简便。运行维护成本相较于其他技术稍高,管理简便,出水标准高。与传统的工艺相比,A/O+人工湿地技术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污泥产生量少,同时人工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减少二次污染。
项目地 |
工艺名称 |
建设成本(不含管网) |
运行费用 |
东陈乡上周村 |
微动力A/O+土地渗滤 |
6000~7000元/m3 |
0.45元/ m3水 |
图5 上周村污水处理设施
上述工艺均具备了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在世行项目中,要求运营管理费用必须占到整体投资的6%。而目前,象山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正清环保的科学管理下,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图6 缺乏管理的人工湿地
图7 正清在大百丈村的运营管理
6农村污水长效运营机制
宁波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象山县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营机制,保证了当地的污水处理系统持续运营。完整运营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正清环保的专业管理和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考核。
6.1正清环保运营管理
6.1.1运营权移交
在运营权移交前,专业公司必须对即将移交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验收,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方可与县污水办、镇-村二级进行三方移交。正清环保在以往的移交过程中发现,许多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管道漏水,生活污水无法完全输送到污水处理终端,致使终端没水;
(2) 隐蔽工程不规范,标高施工不合理,导致污水倒流;
(3) 生活污水处理中用到的提升泵等各类设备存在质量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往往施工缺乏监管,验收没有标准。施工时虽然有专业设计,但土建施工多由村里自行建设,缺乏技术人员指导,施工随意性较大。部分乡镇、街道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没有专人监管,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竣工验收无章可循。因此在移交前要先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检查,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营的必要条件。
6.1.2信息管理体系建立
针对不同项目村的具体情况,正清环保建立了“一村一档”信息管理体系。将每个项目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文件、工艺流程、项目调试期报告、每季度的水质监测报告等各项资料分类整理,建立每个村信息档案库,以便管护维修时能及时查阅。
6.1.3人员和设备配置
6.1.3.1项目组成员
职务 |
姓名 |
技术职称 |
所学专业 |
项目经理 |
潘平权 |
环保工程师 |
环境工程 |
污水处理技术员 |
吴祥 |
助理工程师 |
环境工程 |
污水处理技术员 |
唐松 |
污废水处理工 |
市政工程 |
污水处理技术员 |
单丁一 |
污废水处理工 |
给水排水 |
污水处理技术员 |
陈思远 |
污废水处理工 |
环境工程 |
污水处理技术员 |
练波 |
污废水处理工 |
环境工程 |
污水处理技术员 |
林茂兴 |
污废水处理工 |
环境工程 |
水质化验员 |
刘骏 |
助理工程师 |
环境监测 |
水电专工 |
黄云昊 |
助理工程师 |
给水排水 |
水电专工 |
俞常永 |
助理工程师 |
市政工程 |
司机 |
俞万杰 |
负责工程车辆出动 |
|
村级专管员 |
由村级委派 |
负责通讯、联络,兼顾保洁 |
|
6.1.3.2设备配置
(1)在象山县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接到村级专管员的报警电话后,能及时在赶到现场进行抢修;
(2)工程维护运营车:4辆(吸污车2辆,吸泥车2辆);
(3)运行维护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等;
6.1.4正清环保的职责
(1)根据操作规程对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对机电设备进行日常养护,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损坏;
(3)负责终端周围环境卫生和绿化养护管理;
(4)如发现进出水水质、水量出现异常,影响正常运行的,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后果,并及时向村、乡镇和县主管部门报告;
(5)每季度初将上个季度的运行维护情况上报村、乡镇和县主管部门。
6.1.5运营管理内容
6.1.5.1管网收集系统的巡查和故障的处置
每周对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及其相关构筑物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检查;对管网中出现的一般的漏、坏、堵、溢等异常现象,尽快处理和修复;对出现的较严重的影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在上报村、乡镇政府和县主管部门的同时尽快修复设施。
6.1.5.2水质管理
每周对终端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排查检修,必要时上报县级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6.1.5.3格栅、清扫口、检查井和提升泵
(1)每半个月对格栅、清扫口、检查井等进行一次清理,以免堵塞管井;夏秋季节每月应对清扫口、检查井进行一次杀虫消毒;
(2)每周检查回流泵、提升泵、潜水泵、风机运行是否正常运行,按照设备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并记录水泵、风机的运行情况;每年检测电机线圈的绝缘电阻;
(3)每半年对集水井清淤一次,每年应至少一次吊起潜水泵,检查潜水电机引入电缆;长期不用的水泵吊出集水池存放;
(4)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6.1.5.4厌氧池和化粪池
(1)每周应检查厌氧池和化粪池盖板的完整性、安全性,发现盖板上有垃圾、污物、杂物等及时清理;
(2)视厌氧池和化粪池的使用情况,用抽粪车定期清运,防止满溢;
(3)每年对厌氧池和化粪池池底进行人工清渣,打捞出的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并运至指定地点处置,禁止随意堆放;
(4)日常维护人员要注意跌入厌氧池。厌氧池下人清理时,须在白天进行,并应有人在池外配合。清理前须用清水冲洗干净池子,确保池内无危害气体后方可进入。
6.1.5.5滴滤池
(1)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填料会发生发黑结团的现象,需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根据生产需要对反冲洗时间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
(2)如果滤砂和填料经过冲刷后下降了5cm,则需要对滤砂和填料进行补充;
(3)如果在反冲洗时局部出现气泡剧增、大量跑砂的现象,则要对滤板进行检查;
(4)对滴滤池及时进行疏通,防止布水系统和滤料的堵塞;
(5)如发现滤料表层有浸泡的现象,说明有堵塞现象或者水力负荷过大,应该停止布水,做进一步检查。
6.1.5.6人工湿地
(1)定期检查植物生长状况,并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补种和修枝剪叶,清除杂草、垃圾等,保持植物长势良好;
(2)定期检查过滤系统是否堵塞,如遇堵塞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保证出水畅通。
6.1.5.7稳定塘
(1)定期打捞衰败的植物和死亡动物,防止在塘内发黑发臭;
(2)稳定塘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清淤,清淤周期根据水质情况及稳定塘维护情况确定;
(3)及时打捞塘上的漂浮杂物;
(4)定期检查稳定塘的进出水口,避免堵塞。
6.1.5.8污泥处理
(1)产生的污泥以就地农业利用为主,日产量污泥量0.2吨以下的,采用简易堆肥后还田;相邻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可集中建设一套污泥处理设施,采用统一收集运输的方式将分散的污泥进行集中处理,处置方式可采用好氧堆肥、厌氧堆肥;
(2)严禁把清掏出来污泥等固废弃入河、沟、塘、池,也不可以随意填埋。
6.1.5.9电气设备
(1)电气设备日常检查。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应每月巡视,并填写巡视记录,特殊情况应增加巡视次数。电气设备运行中若发生跳闸,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重新合闸运行。
(2)电力电缆定期检查与维护。电缆的绝缘必须满足运行要求,电缆终端连接点应保持清洁,相色清晰,无渗漏油,无发热,接地应完好,埋地电缆保护范围内应无打桩、挖掘、种植树木或可能伤及电缆的其他情况。
6.1.6治污费和运行维护费
(1)专业公司的维护管理费用:500人以下的村庄25元/人·年;500-1000人的村庄22元/人·年;1000人以上的村庄20元/人·年,支付以发包价和考核结果为准。该部分资金由县财政承担、统筹拨付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2)运行电费和设施设备更换费用:由村委会上报,经乡镇政府、县主管部门确认后,由县财政承担35%、乡镇财政承担35%,受益村自行承担30%(收取的污水费中支出);
(3)运行维护管理费用每年分两次支付,年中预拨30%,年底拨付余款。
6.2政府部门考核监督
(1)实行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情况年度绩效评价制度。对专业公司以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考核由县主管部门、各乡镇、村三方联合进行,其中村、乡镇政府考核分各占25%、县主管部门占50%。
(2)集中考核每年两次,第一次6月份进行,第二次12月份进行,第一、二次考评分别以40%和40%计入总分,日常考核以20%计入总分。
(3)考核工作按照《象山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考核表》的要求考核评分,缺项扣除缺项分值后为该受益村的总分,管理范围内所有村庄得分平均数为专业公司最终得分。维护管理费用按考核结果支付,具体如下:
(一)80分以上为优秀,维护管理费用按发包价支付;
(二)60分以上为合格,维护管理费用按发包价80%支付;
(三)60分以下为不合格,要求专业公司限期整改到位后按发包价60%支付,否则,拒付所有剩余资金,并更换专业公司。
(4)不定期抽查:管网终端的水质达标情况、设备工作情况、污水构筑物上方的路面情况、管道是否有漏水、堵塞情况
(5)终端处理系统出现人工湿地植物大面积缺株和机电设施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县主管部门发出书面通知,仍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停拨该公司该年余下全部运行维护资金,并终止合同。
(6)因专业公司维护人员管理不善,造成设备、设施被盗或者受到破坏的,由专业公司负责补齐或更换并承担费用。
(6)因运行维护专业公司管理人员维护管理不善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运行管理公司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结语
浙江省在“五水共治”的大力推动下,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普及已初具规模,但是农村污水的整治“三分在建、七分靠管”,缺乏长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即使有完整的配套处理设施,也只是形同虚设,无法有效遏制农村地区人居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只有建立良性、长效的管理机制,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农村,美丽中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