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展望 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博士、 教授级高工
|
商报记者 汪佳婧 摄影 詹逾
最近,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展望去了日本考察。让他感受最深的,不是日本的美景,也不是日本的文化,而是好空气和水。“我感觉特别羡慕,就是马路边的水龙头里出来的水都可以直接喝。”郑展望感慨地说,他觉得在环保这条路上,确实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去年,郑展望的公司业绩翻了一倍以上。作为一家300人左右的“小公司”,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优秀。郑展望觉得,成功或许缘于思考的习惯。因为有思考,早在6年前,他已经看到环保行业的症结,早早开始布局,将大数据物联网运用到污水治理长效运行上。因为有思考,前年开始,他大幅削减业务,专注小而美的农村污水治理。
郑展望说,思考的过程就是找路的过程,思考企业的价值所在,对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
第一批大学生创业 用9年积累资金和影响力
2000年的时候,郑展望刚刚成为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却机缘巧合地碰上了第一波大学生创业潮。
“2000年,其实也是中国环保行业的起步阶段,当年国家在环保方面的一控双达标治理计划正处于收尾阶段,有一批项目急需治理。”正是有了这样两个背景,还在读书的郑展望就已经开始了创业。
公司刚刚起步,初定的方向是污水治理,而事实上,环评、设计、咨询、工程等都是公司涉及的业务,用郑展望的话说,摊子铺得很大,最重要的收获也许就是积累了经验。
如果说前几年带有点“玩票”性质的话,2004年博士毕业后的郑展望,开始专注于公司的经营。“其实公司经过四年的发展,有了经验,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团队。更重要的是,经过四年,他们已经具备从环保咨询、设计、施工到运营的7项全面行业资质。”郑展望说,要知道环保资质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很多资质都是环保部直接审批,拿到这个“资质”等于拿到了在环保行业发展下去的通行证。早在2008年7月,商达环保就获得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双“甲级”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之后的5年里,商达环保的发展虽然算不上快速,却也一直走得很平稳。“初步积累资金和影响力,这个时期是公司比较正常的一个成长过程。”郑展望说。
水务领域嫁接“物联网” 专注打造环保的长效机制
第一次转型是在2009年。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到第9个年头的郑展望,开始对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当年国家的一控双达标计划实施后,公用市政方面的主要污染治理设施都已经建成了,还有部分工业污染源的环保设施也建成,可是,事实上,环境问题似乎仍然严重。原因是什么?”郑展望认为,环保产业发展上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模式更注重前期"交钥匙"的过程,而对于验收后的长效运行方面是欠缺的。”
所谓长效运行,是指环保设施建成后的使用情况。“我们怎么使用、怎么监管,也许大家对这些问题还不够重视。这或许也是一些环保设施验收都合格,后期效果却不好的原因。”郑展望说,事实上,当年也有污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环保行业的“长效运行”,成为郑展望定位公司发展的方向。郑展望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水务领域,二是做第三方专业化运维。
2010年,商达环保与英国的一家大学过程集成中心合作,联合研发推出了Sunda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就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污水治理的长效管理,我们很早在做。”郑展望说。
开发出这套物联网的技术后,商达环保承接了一些城镇污水厂项目的第三方管理。“以前污水厂建成后,运作过程通常是由派驻过去的人巡视监察完成。如果是上了智能污水管理系统的污水站点,便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现场报警形成动态管控。从建立资产设备的档案开始,到每次维修记录在案,每一步都做成流程,达到标准化效果。”他解释说。
事实上,商达环保当年的很多项目直到现在也一直在做,比如某省的9个乡镇的污水厂,“当时打包接过来管理,用了我们这套物联网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郑展望说。
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污水治理 去年公司业绩翻番
虽然找到了发展的方向,郑展望却没有停止思考。
2010年底,环保总局下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在内的数项治污措施都做了指示。商达环保在这年中标外地某区的村镇污水建管一体化采购项目。
报价有竞争力是中标的原因之一。“利用我们的技术与管理手段,一般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能够降低30%的运营成本:目前处理1吨污水的平均成本是0.7元左右,如果由我们运营,地方政府只需要向我们支付0.5元/吨的处理费。”郑展望说,“而且,农村污水由于排污管道不联网,多数实施"就地分散治理"的原则,要综合管理该区的760多座污水站,采用物联网理念设计的Sunda智能水务系统正好发挥其"集中管理"的优势。”
使用Sunda智能水务系统,无需再多派人员巡视,设在现场的监控摄像头和在线检测设备,可以让远在杭州的监控人员实时掌握外地该区的现场污水运行情况。“一旦检测出水质超标,系统将会发短信给现场管理人员警报,并在后台记录下数据。”郑展望说。
“物联网的特点是,站点越小,价值越大。而这个特点跟农村污水治理的难点不谋而合。”郑展望说,农村生活污水的站点日处理量小且站点很多,运用物联网就能很好地解决长效运营的难点。
真正让郑展望决定专注“农村智慧治水”已经是2013年的事了。郑展望笑着说,让他下定决心,一是因为公司已经有这样的前期条件,二是自己非常认同“定位理论”。
“定位理论实际是说,做的事情越少越好。你将细分市场切分得越细,你在这个细的点上做到极致就好。”郑展望说,其实就是类似马云说的“小而美”,“我的目标是,只要说起商达,你就想到农村智慧治水。”
然而,真的要把公司的业务聚焦到一个点上,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最开始是污水处理的方方面面都做,后来主要做第三方运营,我们的摊子很大。可是当我想集中做一点,就必须把这些全部舍弃掉。”郑展望说,要削掉公司做了13年的业务,内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当时我们有很多项目可以做,但是我们都放弃了。”郑展望说,内部要达成统一的思想,也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郑展望非常坚定地做出了选择,当然市场也给了郑展望充足的回报—商达环保2014年业绩翻了一番。
请了日本专家做顾问 公司要有独特的价值
“对创业者来说,刚开始可能考虑的是生存,当我们能生存下来时,我们应该思考企业的生存价值。我觉得一家公司要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创业者来讲,思考的过程就是找路的过程。”郑展望坦言,思考公司的价值所在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郑展望也想使商达环保拥有更多的价值。“企业要发展,技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我们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力度。”郑展望说,去年年底,商达环保还请了日本专家做顾问,“我们也希望借鉴日本的环保经验、技术路线和企业模式。”
此外,郑展望还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环保这个行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我希望成立这样的学会,不光凭我们一家的力量,而是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整体行业性的问题。”郑展望说,学会集中了省内这个领域的企业和专家,希望最终能共同发出一些声音,共同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