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2022年临沂发放大气和水生态补偿金2864.8万元!
3月7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奋进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通报了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 鑫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立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郑培清 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主持人
刘琳琳 沂蒙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临沂市生态环境局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目标定位,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持续改进作风、创新突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为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生态环境贡献、展现环保担当。
01
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方面: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4,同比改善6.3%,全省第8位;168城市排名并列第128位,同比前进19个位次,为历史最佳位次;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来最低,较省定目标下降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63天,同比增加29天,增幅全省第1;重污染天数2天,同比减少3天,降幅全省第1。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5.40,全省第7位,同比改善2.5%,29个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水体优良率分别为83.3%、65.5%,其中省控断面优良率超省定目标13.8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声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5.0dB,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8.8dB,均为二级、较好水平。市区功能区昼间噪声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为87.5%,较去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辐射环境质量方面: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γ辐射、空气、饮用水、土壤等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无明显变化。
环境安全方面:全市未发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环境安全总体平稳可控。
02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和举措
2022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入选第一批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先后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4部委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被中央宣传部等3部委联合授予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县区层面,蒙阴县获评“省生态文明十强县”,环云蒙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获批第二批省级试点,并被列为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监督评估试点,费县、蒙阴县成功获评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沂南县、平邑县获评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沂南县屠宰行业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列为省级创新试点,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沂南县铜井镇、平邑县九间棚村获评第三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年新入选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库项目46个,争取各类上级资金2.49亿元。
(一)坚持精准治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若干措施》,制定34项举措,深入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全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治理,对1183家加油站、27家石化和有机化工企业进行核查整治,完成3261家涉VOCS重点企业治理和1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295家企业提升治理设施。拧紧责任链条,建立健全高值处置机制,盯紧高值、强化措施,确保1小时内掐尖削峰。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修订完善5983家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工作方案,编码登记机械5605台,新车注册排放检验18878台,在用车年审排放检验146.85万台。坚持绩效分级,新增20家AB级和引领性企业,帮扶21家企业成功复核。
二是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重点断面溯源排查,集中整改水环境突出问题520个。开展汛前沟渠河湖集中整治,完成2141个隐患问题整改。坚持“一面一策”整治河流断面,以项目化方式推动标本兼治,完成54个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行动,圆满完成23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4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地下水分类监管,对8个地下水国家考核点位实行“一点一案”管理。
三是扎实推进清废净土治理。实施“清废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网络体系,全市危废收集能力达161万吨、利用处置能力达175.32万吨。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科学谋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出台全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加快推动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医疗废物处置“日报告”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有效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
(二)坚持生态惠民,环境问题整治取得新成效。聚焦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守护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红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是从严推动督察整改。制定《临沂市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倒排工期、压茬推进,随机督查、定期通报,加快推进问题整改,全市7轮次环保督察反馈237项问题,已完成整改211项。
二是一体推进服务执法。坚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结合网络送策、平台送策活动,县级干部带队上门送策,服务直达143家重点企业。统筹市县两级执法资源,推行清单化执法、交叉执法、非现场执法,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065起。
三是强力开展“散乱污”整治。制定“散乱污”专项整治方案,完善专班运行机制,压实县区、镇街、村居(社区)三级责任,排查“散乱污”企业2706家。坚持堵疏结合,制定“绿色转型、搬迁入园、关闭取缔”三类清单,限期抓好规范整治,其中转型规范105家、停产整治215家,关闭取缔2386家。
四是牢牢守住环境底线。划定“5+1”类环境风险,划分39项3类风险等级,一周一排查分析、一月一考核通报,累计排查化解生态环境风险5205条。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三项机制”树导向。健全完善激励约束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补偿、曝光“三维联动”。考核方面,修订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问效办法》《临沂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对存在问题的县区、镇街进行约谈;补偿方面,发放大气和水生态补偿金2864.8万元、收缴225.8万元,支付流域横向补偿金4719万元,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86件、磋商42件;曝光方面,联合市电视台《环保在路上》栏目,播放曝光片52期,每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并通报发改、金融等部门,实行信贷约束。
二是“四减四增”优结构。编制出台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及2022年度任务清单,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随机督导检查”制度,抓实116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全年已完成98项,剩余18项达到时序进度。
三是污染减排腾空间。及时更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库,核算大气减排项目111个、水减排项目138个,累计减排氮氧化物1.91万吨、挥发性有机物0.50万吨、氨氮0.051万吨,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完成年度目标。
四是改革创新促提升。印发实施《临沂市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临沂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确权暂行办法》,在钢铁、水泥、化工、家具等生产行业选取部分企业开展确权试点。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建立“两高”项目碳排放替代源清单,开展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自查自纠专项行动,督促21家企业完成问题整改。
答记者问
01
我了解到2022年大气大部分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但臭氧出现小幅反弹,且成为影响优良天数的主要因素,请问臭氧污染为什么难防控?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成效如何?
臭氧污染防控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臭氧可远距离传输,包括高空臭氧的下沉,容易扩散形成区域性污染;二是臭氧的化学生成机理复杂;三是臭氧的形成物之一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活性差异大,全面精准控制难度大。
2022年我市高温、干燥、强辐射天气多,此类天气有利于臭氧生成,且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大、污染过程长等特点,进一步加大了臭氧污染防治难度。对此,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排查,建立问题清单,逐一进行整治。开展夏秋季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等回收治理专项检查行动。
二是加强氮氧化物的排放管控。强化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管控,严格落实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市内道路管控措施;强化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及尾气超标排放监管,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进行抽查抽测,杜绝非法油品使用;加快新能源替代,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市政用车、政府公务用车、驾培驾考用车的新能源车替代。此外,我们还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建立网格化监管、有奖举报、定期巡查、定期通报、年度考核等秸秆禁烧监管制度,强化“人防+技防”监管,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量明显下降。
三是科学精准应对臭氧污染天气过程。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研究,及时更新污染源清单,科学制定臭氧污染应急响应措施。强化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科学研判,提升科学、精准控污水平,完善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督查督办机制,确保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位。
下一步,我市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研究治理,不断提高臭氧污染防治措施的精准性,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有效遏制臭氧污染,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02
2023年我市提出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请问我们生态环境部门有什么相应推进举措?
当前,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在严把生态环境质量关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优化、倒逼、服务作用,采取了创新监管模式、精简审批流程、提升执法效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服务重大项目落地,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重大项目落地。目前,临沂生态环境局正在制定生态环境领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和政策限制、强化环评服务和环评政策咨询服务、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台账,开辟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提供精准“一对一”服务;加强园区和集聚区规划环评管理,实行环评“打捆审批”,有力助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二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农村、固废等领域污染治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层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新机制,发挥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导向作用,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深化环境要素保障和环境绩效分级管理机制,推动总量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向效益好、污染少的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流动,有效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强化财政金融保障。积极争取上级生态环境财政奖补资金,健全完善市级生态环境财政奖补资金分配机制,动态调整国家、省、市环保金融项目库,发挥财政奖补资金政策引导作用,以有效投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
四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以山东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临沂大学基地为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开展生态环保科技帮扶,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开展国家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更好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大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03
目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深入阶段,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投入,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才能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对企业管理和人才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请问咱们企业是如何把控经济效益和环保投入之间的平衡关系?
环境保护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在经济效益和环保投入之间抉择和求得平衡,是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的一大难题。金锣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贯重视环保工作,成立环保专业管理部门—节能环保部,统筹负责集团环保治污、节能降耗等业务,公司综合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较好的完成了环保的工作任务。
一、承担环保责任
近几年公司先后投资2.15亿元用于废气污染治理,引进先进环保节能型治污设施,经处理后的废气各污染浓度均达到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并与省、市环保系统联网实行动态管控。通过有效治理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32吨、SO2排放量309吨、烟尘排放量38吨、VOCs排放量36.92t。同时将治污设施运行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年可节约电费1200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加快了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道路的步伐。
二、开发环保产业
集团公司一直以来注重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升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1996年自主设计屠宰废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000吨/日。该污水厂的成功建设,标志着集团成功迈进水污染治理环保产业。伴随着金锣集团的产业延伸和发展模式转变,2005年原集团环保部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金锣水务有限公司。公司经过近20年的科研攻关和创新实践,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创新技术和系列产品,依托产品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运维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几乎不产生剩余污泥、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等技术特点和优势,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涵盖给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减量、中水回用的技术体系,2022年金锣水务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成功进入阿联酋迪拜、沙迦、沙特、南非、印度尼西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环保市场。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污水处理总量达到12万方每日,已经成为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水处理公司之一。
金锣集团充分发扬“认真、真诚、诚挚、执著”的企业精神,在履行环保职责的前提下,以更加科学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状态,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临沂发布视频号上新啦
原标题:《权威发布|2022年临沂发放大气和水生态补偿金286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