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修复中心 博士

发布日期:2013-05-30 浏览次数:
354
核心提示:刘洪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修复中心 博士
题目: |
国情背景下我国城镇污水厂污泥土地利用的瓶颈 |
作者: |
刘洪涛1,张悦2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北京 100835) |
摘要 : |
城镇污水厂污泥(以下简称“城市污泥”)经无害化处理后开展土地利用是充分利用其养分和有机质资源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总结了近20年来,在目前的国情背景下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所在,对重金属、产品出路和技术法规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从物质循环角度出发,应重视和推动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发展,而不应持一味否定态度。尽管现阶段的发展存在一定瓶颈,但从长远来看污泥土地利用前景广阔,应抱谨慎乐观态度。 |
关键词: |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重金属 |
基金项目: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2012-K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585);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21109002512061) |
2013-20 |
题目: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生命周期评价 |
作者 : |
刘洪涛,郑海霞,陈俊,陈同斌,高定,郑国砥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修复中心,北京 100101) |
摘要: |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目前国内主流的三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好氧发酵、填埋、焚烧)进行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系统评价,分别从致癌风险、温室效应、土地占用和能耗四个方面,横向比较了三种工艺的环境负荷。结果显示,好氧发酵工艺在致癌风险、温室效应和能耗方面均表现出较低负荷值,而焚烧则在运行能耗、致癌风险上负荷较高,填埋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土地占用和温室效应两方面。 |
关键词: |
污泥处理处置;好氧发酵;焚烧;填埋;生命周期评价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环保)科研专项(201109035-01);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2110900251206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B18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585) |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