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基础知识]剩余污泥设计,你还在拍脑袋吗?
小编大部分时间从事膜法水处理方面的设计,相对而言,接触的小项目较多,平时碰到设计过程中,对剩余污泥的计算本质上力不从心,在设计上拍脑袋的设计不在少数,不知道有多少微友和我一样哦,呵呵,今天坚决好好的看看书,整理些内容对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做好基础知识储备。也期待大家和我一起,小片小片的整理,最终达到系统掌握环保知识。请大家为我加油,你的关注、分享是对小编莫大的鼓舞。
一、为什么污泥要处理?
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污泥一般富含有机物、有毒物、病毒等。如不加随意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二、污泥性质
-
含水率
沉砂池沉砂含水率 60%;初次沉淀池沉淀污泥含水率95-97.5%
;生物膜法沉淀污泥含水率96-98%;活性污泥法沉淀污泥含水率99.2-99.6%。
当含水率发生变化时,可用下式近似计算湿污泥的体积:
其中V1、V2----分别是含水率为Pw1(含固率Pg1)、含水率为Pw2(含固率Pg2)时的湿污泥体积。
-
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当中有相当数量的氮(约含污泥干重的4%,这个参数在设计曝气量时是关键参数)、磷(约含2.5%)和钾(约0.5%),其中也含有病毒、病菌、寄生虫等,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污泥计算
3.1 初次沉淀池污泥量计算
根据污水中悬浮物浓度、去除率、污水流量及含水率计算:
3.2 剩余活性污泥计算
以VSS计算剩余活性污泥量
其中:VSS---挥发性固体,是指污泥在60度的燃烧炉中能被燃烧,并以气体溢出的那部分固体。 也表示为:MLVSS
3.3 污泥浓缩主要参数
3.3.1 间歇污泥浓缩
间歇式污泥浓缩的主要设计参数为停留时间,在不具备实验条件时,可按同类污泥的运行参数确定,也可按不大于24设计,一般取9-12h。
3.3.2 连续污泥浓缩
初次沉淀池污泥最大水力负荷可取1.2--1.6m3/m2.h,剩余活性污泥取0.2-0.4m3/m2.h。
浓缩池有效水深一般取4m,当采用竖流式浓缩池时,其水深按照沉淀部分的上升水流不大于0.1mm/s(0.36m/h)计算.浓缩池应按污泥在其中停留时间10-16h核算。
三、板框压力设计参数(污泥量法)
1、过滤面积标准:按国标生产制造的压滤机的过滤面积每平方等价于15L的固体容积。
2、压滤前:体积V1(M3)、压滤前污水含水率a=97.5%~99.2%(一般经验值)。
3、压滤后:体积V2(M3)、压滤后污泥含水率b=75%。
4、压滤周期:每天压滤次数t。
5、含固量平衡法:V1*(1-a)= V2*(1-b ),得出V2= V1*(1-a)/(1-b )。
6、过滤面积:=1000*V2/15/t=1000* V1*(1-a)/(1-b )/15/t。
例如:
广州某食品厂,处理后(污泥浓缩池)产生湿污泥量V1=6.0 M3,含水率a=98.0%,拟准备每天对污泥浓缩的污泥处理两次,其需选用板框压滤机的过滤面积=1000*6.0*(1-98%)/(1-75%)/15/2=16,根据计算建议选用16M2,可以稍微选择比16平方大一点的,也就是20平方的压滤机。